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核心素养专训
展开核心素养专训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核心素养定位表]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8年6月1日,某天文爱好者在云南西双版纳目击到火流星划过天际,随即消失。据此回答1~2题。
1.火流星体原本可能属于(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彗星公转的天体 D.绕卫星公转的天体
答案 B
解析 火流星为流星的一种,是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形成的,流星体是绕日公转的天体。
2.火流星绝大部分已在大气中燃烧成灰烬,这反映大气作用是( )
A.降低了地球表面温度
B.避免地球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
C.减小地球表面昼夜温差
D.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安全
答案 D
解析 火流星绝大部分已在大气中燃烧成灰烬,这说明大气有利于保护地球的生命安全,D项正确。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约1.4亿年前的地质时期。因其形态与鸟类较像,定名为“中华龙鸟”,后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读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完成3~4题。
3.“中华龙鸟”生活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距今约1.4亿年”“小型食肉恐龙”可知,“中华龙鸟”生活在中生代。
4.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
A.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由于该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说明中华龙鸟生活的环境可能是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故B项正确。
在寒冷的冬季,教室门打开,前排的同学先感觉到腿冷,会看到进来的老师眼镜上起了一层白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②>③>④>①
B.②地阴雨天气,③地晴朗天气
C.气压:③>②>①>④
D.②地垂直方向大气下沉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温度:③>②>④>①,气压:②>③>④>①,②地气流下沉,为晴朗天气,③地气流上升,为阴雨天气。
6.教室的门刚打开时,空气流动的情况是( )
答案 C
解析 教室的门刚打开时,外面气温低,气压高,教室内气温高,气压低,地面空气由外流向内,所以前排的同学先感觉到腿冷,而在教室上面,空气由内流向外。
透明度及水色是水光学因子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前者表示海水能见度的一个度量,后者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及海洋中悬浮物质所决定的海水颜色。二者都是反映海水浑浊程度的指标,关系极为密切,水色高(水色号数值小),透明度就大;透明度小,水色就低。读某海域等水色线分布图,完成7~9题。
7.结合图中信息推断,中国( )
A.近海水色高,透明度大 B.近海水色高,透明度小
C.远海水色高,透明度大 D.远海水色高,透明度小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信息“水色高(水色号数值小),透明度就大”可知,图中近海水色号数值大,水色低,透明度小;远海水色号数值小,水色高,透明度大,C项正确。
8.影响图中等水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蒸发 B.降水 C.洋流 D.径流
答案 D
解析 图中等水色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越靠近陆地,径流注入量越大,河流携带泥沙越多,海水透明度越小,水色越低,水色号数值越大,D项正确。
9.等水色线在年内会发生变动,试推测图中P点距大陆最远的时段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答案 C
解析 影响水色的主要因素是径流,夏季径流量最大,P点距大陆最远,C项正确。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减弱 B.b增强 C.c增强 D.d减弱
答案 C
解析 a是蒸发、b是地表径流、c是下渗、d是地下径流。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的下渗环节增强。
11.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A.年径流量增大 B.流速加快
C.丰水期水位上升 D.枯水期水位上升
答案 D
解析 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是通过浅沟收集雨水,通过植被增加下渗,最终减少雨涝现象,C项错误;枯水期河流水位上升,D项正确;修建植被浅沟,减少地表径流,河流年径流量减小,A项错误;流速减慢,B项错误。
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③④由较高纬向较低纬流,为寒流;②由较低纬向较高纬流,为暖流。
13.太平洋中有两个重要渔场,它们是( )
A.⑤⑥ B.②⑥ C.③④ D.①⑤
答案 D
解析 太平洋上的渔场包括秘鲁渔场(①)和北海道渔场(⑤)。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省新北市万里区,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女王头”是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读图,完成14~15题。
14.“女王头”地貌为( )
A.风成地貌 B.海岸地貌
C.流水地貌 D.雅丹地貌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可知,“女王头”地貌为海岸地貌。
15.形成“女王头”地貌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海浪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堆积
答案 B
解析 该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女王头”地貌形态。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中大部分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16~17题。
16.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
A.增加湿度和地表径流 B.减小风速和沙尘
C.阻止冰川和固沙 D.拦截地表径流和泥沙
答案 D
解析 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减缓径流流速,拦截径流和泥沙,D项正确;有植被阻挡,径流量减少,A项错误;图示没有体现减小风速和沙尘、阻止冰川和固沙的作用,B、C两项错误。
17.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荒漠地区 B.沿海地区
C.湿润地区 D.热带地区
答案 A
解析 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植被以灌丛为主,呈斑块状分布,说明该地位于干旱区,最可能位于荒漠地区,A项正确;我国热带地区、沿海地区及湿润地区,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B、C、D三项错误。
研究发现,东北黑土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厘米,很多地方耕地黑土层已完全消失,露出下层黄土,成为“破皮黄”。这些坡耕地多采用顺坡耕作,致使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据此完成18~20题。
18.“破皮黄”( )
A.土壤贫瘠,无机盐分较少
B.土层薄,黏重,呈酸性
C.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D.空隙小,不透气,土质差
答案 C
解析 黑土和“破皮黄”的最大差别是“破皮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19.顺坡耕作加剧水土流失的原因为( )
A.增加耕地坡度,加剧水土流失
B.破坏土壤固有结构,疏松土壤
C.将土壤带到低处,加剧水土流失
D.形成沟渠,加剧水土流失
答案 D
解析 顺坡耕作形成沟渠,加快水流速度,加剧水土流失。
20.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为( )
A.增施土壤有机肥,平整梯田
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改变耕作方式,保持水土
D.发展蔗基鱼塘农业,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答案 C
解析 根据水土流失问题及其成因可知,该地区应改变耕作方式,保持水土。
读“醉林”示意图,完成21~23题。
21.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地震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由于山体滑坡导致树木东倒西歪,形成“醉林”,故A项正确。
22.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C
解析 选项所给四个地区中,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表破碎,坡度陡峻,最有可能发生滑坡,故C项正确。
23.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防御滑坡、泥石流的关键是护坡。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增加坡地植被)来实现,如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修建水利工程、清除河道淤泥是防治洪水灾害的重要措施。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有( )
①红外线 ②可见光 ③紫外线 ④X光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大致是0.60~0.80微米。结合光谱波段图可知,①②正确。
25.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并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植物类型、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主要由数据分析得出。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孔明灯俗称许愿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元宵佳节之夜,明月当空,焰火绚丽,一盏盏点燃的孔明灯,带着人们的祈福,徐徐上升,给都市的夜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1)在上右图中用箭头画出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气流运动方向。(4分)
(2)放飞孔明灯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容易引发火灾。为安全起见,放飞孔明灯对地点和气象条件有什么要求?请各列举一项并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二 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3)该城市商业区、文化区及住宅区的白天大气污染________(较重/较轻),原因受到________(山风/谷风)的影响。(2分)
(4)由于资金的原因,该城市的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暂时不能作大规模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减轻商业区和住宅区所受大气污染?请列举一项治理措施。(2分)
答案 (1)如图。
(2)地点条件:开阔空旷的场地,避免放飞过程中遇到电线杆、树杈等引发火灾。气象条件:晴朗无风的天气,有利于孔明灯升空高飞。
(3)较重 谷风
(4)工厂改为夜班,夜晚安排生产。
解析 第(1)题,孔明灯底部点火以后,内部中间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内部两侧的空气则沿灯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第(2)题,放飞孔明灯的地点条件是开阔空旷的场地,气象条件是晴朗无风的天气。第(3)题,该城市商业区、文化区及住宅区的白天大气污染较重,因为白天山顶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谷底盛行下沉气流,吹谷风,则污染物难以扩散。第(4)题,由于白天盛行谷风,谷底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难以扩散;夜间盛行山风,谷底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扩散较快,因此工厂改为夜晚安排生产,可以减轻商业区和住宅区所受大气污染。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城市涝灾(内涝)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分析说明雨水花园建设的主要作用。(4分)
(2)分析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6分)
(3)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4分)
答案 (1)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城市小气候,气温降低,湿度增大,气温日较差减小。
(2)原因:短时间内(或特大暴雨)降水多,强度大;城市人口激增,城区建筑物密集,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暴雨强度;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大(或水泥路面大幅增加),不利于下渗;绿地、水域面积大幅减少;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城市管网不完善,排水能力弱。
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保护湿地(或增加水域面积);增加绿地面积;疏浚河道。
(3)“海绵城市”的建设,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海绵城市”使当地空气变得湿润,蒸发量增大。
解析 第(1)题,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的人工湿地部分,结合题中介绍其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收”和“放”。“收”:增加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放”:收集的雨水进入再利用系统,增加水汽蒸发,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第(2)题,城市内涝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分析地形与气候条件,人为原因主要分析城镇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治理措施主要针对人为原因进行分析。第(3)题,海绵城市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蒸腾等环节。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黄山松是喜光、深根性树种,喜凉润、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及向阳山坡生长良好;耐瘠薄,但生长迟缓。左图为皖南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右图为黄山迎客松景观图。
(1)描述皖南地区的地形特征。(3分)
(2)指出图示长江河段的河床特征,并说明原因。(2分)
(3)指出皖南地区自然植被类型。分析其发育的有利气候条件。(4分)
(4)指出黄山松的特征,并分析原因。(5分)
答案 (1)以低山丘陵为主,集中分布在中南部;北部有平原分布;地势南高北低,中南部地表起伏较大。
(2)特征:河床宽而浅。原因:流水堆积作用显著,侵蚀作用弱。
(3)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条件:纬度较低,年均温较高;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特别有利于植被的发育;冬季降雨虽少,但不存在明显的旱季。
(4)特征:树冠平直,向单侧生长;根系发达;生长缓慢;形态奇特等。原因:受山谷风的影响;扎根于岩石中,从更广阔的空间吸收养分;土壤贫瘠;多云雾。
解析 第(1)题,根据海拔可知,皖南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集中分布在中南部,北部有平原分布。地势南高北低,中南部地表起伏较大。第(2)题,图示河段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流速度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因而河床宽而浅。第(3)题,结合纬度可知,皖南地区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从气温、降水及其组合关系方面分析其发育的有利气候条件。第(4)题,结合黄山松生活习性及当地地貌、气候、土壤条件分析。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3分)
(2)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3分)
(3)考察队还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试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 (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小。
(2)土壤有机碳大致随海拔升高而波状增加。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
(3)与内蒙古牧区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降水丰富,土地生产力高,草场、森林等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多;伊犁河谷海拔高,人类活动干预少,植被破坏少,土壤有机碳流失少。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图例及坐标信息,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是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小。第(2)题,根据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海拔,纵轴表示有机碳含量,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第(3)题,与内蒙古牧区相比,伊犁河谷受地形影响显著。伊犁河谷降水丰富,植被茂盛,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多;伊犁河谷海拔较高,人类破坏少,土壤有机碳流失少。
核心素养
题号
人地协调观
2,10,11,18,19,20,27
综合思维
1,3,4,14,16,17,21,24,25,29
区域认知
7,8,9,12,13,15,22,28
地理实践力
5,6,23,26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核心素养专训(2)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核心素养专训(2)含答案,共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核心素养专训(1)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核心素养专训(1)含答案,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核心素养专训: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本册综合课后作业题,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