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20讲全集含答案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4——化学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练习)解析版
展开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研究表明CO与N2O在Fe+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两步反应分别为:①N2O+Fe+===N2+FeO+(慢);②FeO++CO===CO2+Fe+(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总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由反应②决定
C.Fe+使反应的活化能减小,FeO+是中间产物
D.若转移1 mol电子,则消耗11.2 L N2O
答案 C
解析 反应②FeO++CO===CO2+Fe+(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项错误;总反应速率由反应慢的决定,即由反应①决定,故B项错误;Fe+作催化剂,使反应的活化能减小,FeO+是中间产物,故C项正确;气体存在的条件未知,则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故D项错误。
2、.(2019·北京月考)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原理为N2O(g)+CO(g)===CO2(g)+N2(g) 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ΔH1+ΔH2
B.ΔH=-226 kJ·mol-1
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Pt2O+和Pt2O
答案 D
解析 ①N2O+Pt2O+===Pt2O+N2 ΔH1,②Pt2O+CO===Pt2O++CO2 ΔH2,结合盖斯定律计算①+②得到N2O(g)+CO(g)===CO2(g)+N2(g) ΔH=ΔH1+ΔH2,故A正确;由图示分析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焓变ΔH=134 kJ·mol-1-360 kJ·mol-1=-226 kJ·mol-1,故B正确;正反应的活化能Ea=134 kJ·mol-1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Eb=360 kJ·mol-1,故C正确;①N2O+Pt2O+====Pt2O+N2 ΔH1,②Pt2O+CO=== Pt2O++CO2 ΔH2,反应过程中Pt2O+和Pt2O参与反应后又生成,不需要补充,故D错误。
3.(2020·辽宁五校联考)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1;研究发现在以Fe2O3为主的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3催化还原NO为放热反应
B.过程Ⅰ中NH3断裂非极性键
C.过程Ⅱ中NO为氧化剂 ,Fe2+为还原剂
D.脱硝的总反应为:4NH3(g)+4NO(g)+O2(g)4N2(g)+6H2O(g)
答案 AD
4.肼(N2H4)在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200 ℃时在Cu表面分解的机理如图1。已知200 ℃时:
反应Ⅰ:3N2H4(g)===N2(g)+4NH3(g) ΔH1=-32.9 kJ·mol-1
反应Ⅱ:N2H4(g)+H2(g)===2NH3(g) ΔH2=-41.8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过程①是放热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B.反应Ⅱ的能量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C.断开3 mol N2H4(g)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1 mol N2(g)和4 mol NH3(g)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D.200 ℃时,肼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N2(g)+2H2 (g) ΔH=+50.7 kJ·mol-1
答案 C
解析 图1所示过程①发生的反应是Ⅰ,为放热反应,过程②是NH3(g)的分解,是吸热反应,A正确;反应Ⅱ是放热反应,图2所示的能量过程示意图正确,B正确;由于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因此断开3 mol N2H4(g)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1 mol N2(g)和4 mol NH3(g)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C错误;根据盖斯定律:Ⅰ-2×Ⅱ得N2H4(g)===N2(g)+2H2 (g) ΔH=+50.7 kJ·mol-1, D 正确。
5.(2019·临安市昌化中学模拟)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Cl-、ClO(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离子中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A
B.A、B、C、D、E五种微粒中A最稳定
C.C→B+D的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aq)+2Cl-(aq) ΔH=116 kJ·mol-1
答案 BC
解析 酸性越弱的酸,阴离子结合氢离子能力越强,次氯酸是最弱的酸,所以ClO-结合氢离子能力最强,即B结合氢离子能力最强,故A错误;A、B、C、D、E中A能量最低,所以最稳定,故B正确;C→B+D,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2ClO===ClO+ClO-,反应热=(64 kJ·mol-1+60 kJ·mol-1)-2×100 kJ·mol-1=-76 kJ·mol-1,则该反应为放热,所以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故C正确;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B→A+D的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2Cl-,反应热=(64 kJ·mol-1+2×0 kJ·mol-1)-3×60 kJ·mol-1=-116 kJ·mol-1,所以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lO-(aq)===ClO(aq)+2Cl-(aq) ΔH=-116 kJ·mol-1,故D错误。
6.(2020·长春期末)下列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Fe2O3(s)+3CO(g)===2Fe(s)+3CO2(g)ΔH=+26.7 kJ·mol-1反应的能量变化
B.乙图表示碳的燃烧热
C.丙图表示实验的环境温度20 ℃,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测量混合液温度,结果如图(已知V1+V2=60 mL)
D.丁图已知稳定性顺序:B<A<C,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E1、E3表示两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 D
解析 A项,图像表示的物质能量变化为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的放热反应,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 ΔH=+26.7 kJ·mol-1为吸热反应,错误;B项,图像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2CO(g) ΔH,生成的氧化物不是最稳定的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概念,错误;C项,如图,V2为20 mL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酸碱已经反应完毕,又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60 mL,所以V1为40 mL,由酸碱中和关系式:2NaOH~H2SO4,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不同,和题干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不符合,错误。
7.在25 ℃、101 kPa下,1 mol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4 mol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关系如图所示: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高,白磷比红磷稳定
B.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低,红磷比白磷稳定
C.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高,白磷比红磷稳定
D.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低,红磷比白磷稳定
答案 D
解析 由图像知:白磷比红磷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故红磷比白磷稳定,红磷转化为白磷时需要吸收能量,属于吸热反应。
8.(2020·湖北联考)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甲中的ΔH1>ΔH2
B.图乙表示可逆反应A(s)+3B(g)2C(g) ΔH>0温度对平衡常数K的影响
C.图丙表示充满NO2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缓慢通入氧气直至试管中全部充满水,假设溶质不扩散,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通入氧气的体积关系
D.由图丁可说明烯烃与H2加成反应是放热反应,虚线表示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
答案 BC
解析 ΔH1、ΔH2、ΔH3均小于零,且ΔH1=ΔH2+ΔH3,ΔH1”“0)
2CO(g)+2NO(g)===N2(g)+2CO2(g) ΔH=-b kJ·mol-1(b>0)
若用CO还原NO2至N2,当消耗标准状况下3.36 L CO时,放出的热量为 kJ(用含有a和b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8CO2(g)+25H2(g)===C8H18(l)+16H2O(l) ΔH=-(25a-b) kJ·mol-1
(2)CH4(g)+2SO2(g)===2S(g)+CO2(g)+2H2O(g) ΔH=+352 kJ·mol-1
(3)5CO(g)+I2O5(s)===5CO2(g)+I2(s) ΔH=-1 377 kJ·mol-1
(4)-746.5
(5)或
解析 (1)已知:①H2(g)+O2(g)===H2O(l)
ΔH1=-a kJ·mol-1,②C8H18(l)+O2(g)===8CO2(g)+9H2O(l) ΔH2=-b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①×25-②得8CO2(g)+25H2(g)===C8H18(l)+16H2O(l)
ΔH=25ΔH1-ΔH2=-(25a-b) kJ·mol-1。
(2)根据图像可知:①CH4(g)+2O2(g)===CO2(g)+2H2O(g) ΔH=Ea1-Ea2=126 kJ·mol-1-928 kJ·mol-1=-802 kJ·mol-1;
②S(g)+O2(g)===SO2(g) ΔH=-577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CH4(g)+2SO2(g)===CO2(g)+2S(g)+2H2O(g) ΔH=+352 kJ·mol-1。
(3)依次设反应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①×+②×得到5CO(g)+I2O5(s)===5CO2(g)+I2(s) ΔH=-1 377 kJ·mol-1。
(4)将反应编号,N2(g)+O2(g)===2NO(g) ΔH=+180.5 kJ·mol-1 ①
2C(s)+O2(g)===2CO(g) ΔH=-221.0 kJ·mol-1 ②
CO2(g)===C(s)+O2(g) ΔH=+393.5 kJ·mol-1 ③
应用盖斯定律,由-(①+②+③×2)得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ΔH=-746.5 kJ·mol-1。
(5)依次设反应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得4CO(g)+2NO2(g)===N2(g)+4CO2(g) ΔH=-(2a+b) kJ·mol-1,标准状况下3.36 L CO的物质的量是0.15 mol,放出的热量为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