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图像识图策略(练习)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8278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图像识图策略(练习)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8278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图像识图策略(练习)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8278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20讲全集含答案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点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图像识图策略(练习)解析版
展开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图像识图策略
一、图像分类梳理
1.速率时间图像
(1)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根据出现“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如图:
t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仅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
(2)“渐变”类v-t图像
图像
分析
结论
t1时v′正突然增大,v′逆逐渐增大;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t1时v′正突然减小,v′逆逐渐减小;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t1时v′逆突然增大,v′正逐渐增大;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t1时v′逆突然减小,v′正逐渐减小;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3)利用图像“断点”判断影响速率的外因
图像
t1
时刻
所改
变的
条件
温度
升高
降低
升高
降低
正反应为放热的反应
正反应为吸热的反应
压强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正反应为气体物
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正反应为气体物
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应用体验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 Δ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E.t4~t5 F.t5~t6
(2)判断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加催化剂 F.充入氮气
t1时刻________;t3时刻________;t4时刻________。
(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4)如果在t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答案 (1)ACDF (2)C E B (3)A(4)
2.浓度(转化率、百分含量)时间图像
(1)识图技巧
分析反应由开始(起始物质相同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的长短可推知反应条件的变化。
①若为温度变化引起,温度较高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②若为压强变化引起,压强较大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③若为是否使用催化剂,使用适宜催化剂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2)应用举例
①浓度—时间
如A(g)+B(g)AB(g)
②含量—时间—温度(压强)
(C%指产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3.恒压(或恒温)线
(α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c表示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图①,若p1>p2>p3,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ΔH<0;
图②,若T1>T2,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几种特殊图像
①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0。
②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如下图)。L线的左上方(E点),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的百分含量,所以,E点v正>v逆;则L线的右下方(F点),v正<v逆。
应用体验 ——不定项选择题
1.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Ⅰ:ΔH>0,p2>p1
B.反应Ⅱ:ΔHT1或ΔHc>a
答案 BC
3.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1 mol·L-1 CO2、0.1 mol·L-1CH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的ΔHp3>p2>p1
C.1 1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约为1.64
D.压强为p4时,在y点:v正>v逆
答案 A
解析 p1、p2、p3、p4是四条等压线,由图像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CH4的平衡转化率越高,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A项错误;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压强越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越小,故压强p4>p3>p2>p1,B项正确;压强为p4、温度为1 100 ℃时,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为80.00%,故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H4)=0.02 mol·L-1,c(CO2)=0.02 mol·L-1,c(CO)=0.16 mol·L-1,c(H2)=0.16 mol·L-1,即平衡常数K=≈1.64,C项正确;压强为p4时,y点未达到平衡,此时v正>v逆,D项正确。
二、复杂化学平衡图像分类突破
【题型特点】
化学平衡图像题,除以常规图像形式(如c—t图、含量—时间—温度图、含量—时间—压强图、恒压线图、恒温线图等)考查平衡知识外,又出现了很多新型图像。这些图像常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从反应时间、投料比值、催化剂的选择、转化率等角度考查。图像形式看似更加难辨,所涉问题看似更加复杂,但只要仔细分析,抓住图像中的关键点(常为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看清横坐标、纵坐标代表的条件、弄清曲线的变化趋势,即可将复杂图像转化为常规图像。进而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典型例题分析
1.转化率—投料比—温度图像
[例1] 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甲醚的反应原理为
2CO2(g)+6H2(g)CH3OCH3(g)+3H2O(g)
已知在压强为a MPa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见下图:
此反应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若温度不变,提高投料比[n(H2)/n(CO2)],则K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 当投料比一定时,温度越高,CO2的转化率越低,所以升温,平衡左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投料比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放热 不变
2.根据图像判断投料比
[例2] 采用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Mn合金),利用CO和H2制备二甲醚(DME)。
主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
副反应:CO(g)+H2O(g)CO2(g)+H2(g)
CO(g)+2H2(g)CH3OH(g)
测得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产率或转化率与催化剂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催化剂中n(Mn)/n(Cu)约为________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解析 由图可知当催化剂中n(Mn)/n(Cu)约为2.0时,CO的转化率最大,生成的二甲醚最多。
答案 2.0
3.废物回收及污染处理图像
[例3] (1)一定条件下,用Fe2O3、NiO或Cr2O3作催化剂对燃煤烟气进行回收。反应为
2CO(g)+SO2(g)2CO2(g)+S(l)
ΔH=-270 kJ·mol-1
①其他条件相同、催化剂不同,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1,Fe2O3和NiO作催化剂均能使SO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不考虑催化剂价格因素,选择Fe2O3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科研小组用Fe2O3作催化剂。在380 ℃时,分别研究了[n(CO)∶n(SO2)]为1∶1、3∶1时SO2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图2)。则图2中表示n(CO)∶n(SO2)=3∶1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__。
(2)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示意图如图3,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4所示。
①写出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采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x的排放,这使NOx的有效消除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Ag-ZSM-5为催化剂,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n(NO)/n(CO)=1的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________左右。
答案 (1)①Fe2O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温度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从而节约能源 ②a
(2)①6NO+3O2+2C2H43N2+4CO2+4H2O
②350 ℃、负载率3.0%
(3)NO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分解反应进行 870 K
强化训练
1.臭氧在烟气脱硝中的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此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相关图像如下,其中对应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A
B
平衡后升温,NO2含量降低
0~2 s内,v(O3)=
0.2 mol·L-1·s-1
C
D
v正:b点>a点
b点:v逆>v正
恒温,t1时再充入O3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后升高温度,NO2含量升高,A项错误;0~2 s内,v(O3)=0.1 mol·L-1·s-1,B项错误;NO2含量相同时,升高温度,速率增大,v正:b点>a点,b点反应逆向进行,故v逆>v正,C项正确;t1时再充入O3,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D项错误。
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CO2(g)+6H2(g)C2H5OH(g)+3H2O(g) ΔH。在某压强下起始时按不同氢碳比投料(如图中曲线①②③),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氢碳比:①②>③,B错误;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提高CO2的转化率,C错误;根据图像可知,400 K时曲线③中CO2的转化率是50%,这说明消耗CO2 1 mol·L-1,则消耗氢气3 mol·L-1,生成乙醇和水蒸气分别是0.5 mol·L-1、1.5 mol·L-1,剩余CO2和氢气分别是1 mol·L-1、1 mol·
L-1,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1.7,D正确。
3.(2020·山东等级模拟考,15)热催化合成氨面临的两难问题是:采用高温增大反应速率的同时会因平衡限制导致NH3产率降低。我国科研人员研制了Ti-H-Fe双温区催化剂(Ti-H区域和Fe区域有温度差可超过100 ℃)。Ti-H-Fe双温区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N≡N的断裂过程
B.①②③在高温区发生,④⑤在低温区发生
C.④为N原子由Fe区域向Ti-H区域的传递过程
D.使用Ti-H-Fe双温区催化剂使合成氨反应转变为吸热反应
答案 BC
解析 ①为N2被催化剂吸附,②为形成过渡态过程,③为N≡N断裂过程,④为N原子传递过程,⑤为N—H成键过程。
4、(2019·山东烟台期末)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aq) ΔH。某I2、KI混合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浓度c(I-)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ΔHK2,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c(I-)小于该温度下的平衡浓度,所以反应逆向进行,故v逆>v正,C项错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I)变小,T2>T1,所以状态A的c(I)大,D项正确。
5、CO2经催化加氢可合成乙烯:2CO2(g)+6H2(g)C2H4(g)+4H2O(g)。0.1 MPa时,按n(CO2)∶n(H2)=1∶3投料,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曲线b代表H2O的浓度变化
C.N点和M点所处的状态c(H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T1 ℃、0.2 MPa下反应达平衡时c(H2)比M点小
答案 CD
解析 温度升高,H2的浓度增大,平衡左移,故逆向吸热,正向放热,ΔH<0,则曲线a为CO2的浓度变化,根据方程式的比例关系,可知曲线b为H2O的浓度变化,曲线c为C2H4的浓度变化,故A、B正确;N点和M点均处于同一T1 ℃下,所处的状态的c(H2)是一样的,C项错误;其他条件不变,T1 ℃、0.2 MPa相对0.1 MPa,增大了压强,体积减小,c(H2)增大,反应达平衡时c(H2)比M点大,故D项错误。
6、(2020·大连调研)已知反应:CO(g)+3H2(g)CH4(g)+H2O(g)。起始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充入反应物,不同压强条件下,H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M、N点标记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的ΔHKⅡ。
(2)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因为此反应是在恒压容器中进行,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所以压强不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项错误;因为压强恒定,且化学方程式两边计量数之和是不等的,所以H2的体积分数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项正确;c(H2)=3c(CH3OH)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容器中密度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因为反应是在恒压容器中进行且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所以密度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正确;CO2和H2都是反应物,只要2个C===O断裂的同时就有3个H—H断裂,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e项错误。
(3)在490 K之前,甲醇产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反应尚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490 K之后,甲醇产率下降的原因是: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且催化剂活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