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夯基练习(含答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夯基练习《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答案)
展开夯基练习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一 、选择题
1.明清时期实行永佃制。永佃制有“田皮”(田面)和“田骨”(田底)之说,买卖田骨一般称为“大买”或“大卖”,买卖田皮一般称为“小买”或“小卖”。由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 )
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懈
B.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C.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
D.土地产权交易活动频繁
2.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织机12 000台。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 )
A.超过官营手工业
B.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C.专业化特征明显
D.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
3.明清时期实行永佃制。永佃制有“田皮”(田面)和“田骨”(田底)之说,买卖田骨一般称为“大买”或“大卖”,买卖田皮一般称为“小买”或“小卖”。由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 )
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懈
B.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C.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
D.土地产权交易活动频繁
4.明初,景德镇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很快衰落下去。到清代,官窑仅6座,民窑的规模和产量远胜官窑。这反映出景德镇制瓷业中( )
A.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落后
B.雇佣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
C.官私手工业的地位发生变化
D.民营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
5.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蕃客云集,此处“蕃客”主要是( )
A.徽商、晋商
B.西域商人
C.波斯、阿拉伯商人
D.西藏商人
6.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表明宋代( )
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矛盾
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
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
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
7.据《马首农言》记载,明代山西寿阳“邑之棉花自(河北)栾城统计一邑每年不过用数千驼。今岁虽云薄收,而旧日之积蓄尚有数千驼,亦足资一年之用”。这说明当时( )
A.区域经济存在互补
B.政府大力推广植棉
C.河北成为产棉中心
D.北方棉纺织业发达
8.北宋中期,政府规定每个坊场(草市和集市的统称)年税收入在千贯以上的,由官府直接设立税务机构进行收税。年课千贯以下的,“通计坊务该得税钱总数,俾商先出钱与官买之,然后听其自行取税以为偿”。这说明当时( )
A.私营商业已居自然经济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坊场经济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9.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
A.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
C.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
D.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
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 500万至1 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 )
A.纸币产生成为必然
B.坊市制度被打破成为必然
C.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11.宋代选拔官吏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这反映出( )
A.八股取士使科举制走向僵化
B.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C.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
D.政府加强对商业控制
12.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清朝因闭关锁国故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B.这可说明民间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这可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
13.秦朝时期,秦始皇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这反映了秦代( )
A.劳动力极其缺乏
B.社会等级森严
C.徭役比较繁重
D.厉行抑商政策
14.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15.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后命名为南海1号。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相异,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
A.瓷器国内市场狭小
B.海外贸易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海外商运业的发达
D.处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转型时期
16.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这表明当时( )
A.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
B.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C.煤窑停工使流民大量出现
D.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
17.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
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8.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
B.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
C.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
D.农业的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
19.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 )
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
20.张生在街口听完说书后,又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据此判断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参考答案
1.答案为:A;
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实行永佃制。永佃制有‘田皮’(田面)和‘田骨’(田底)之说,买卖田骨一般称为‘大买’或‘大卖’,买卖田皮一般称为‘小买’或‘小卖’”可知,租佃制度的普及与广泛是明清时期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的一种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形式,故B项错误;即使在永佃制之下,土地的所有权依旧归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并没有发生土地所有权的实质性改变,故C项错误;永佃制并不涉及土地所有制的转移,故D项错误。
2.答案为:C;
解析:材料仅涉及苏州民间丝织业的发展情况,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由材料“专其业者不啻万家”,说明苏州丝织业实现了专业化生产,故C项正确;B、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3.答案为:A;
解析:材料表明租佃制度的普及与广泛,这是明清时期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的一种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土地所有制形式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即使在永佃制之下,土地的所有权依旧归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并没有发生土地所有权的实质性改变,故C项错误;永佃制并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故D项错误。
4.答案为:C;
解析:材料说的是景德镇制瓷业中官窑和民窑数量在明清两代的变化,没有关于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雇佣劳动的信息,故A、B两项错误;景德镇制瓷业中官窑和民窑的变化,表明官私手工业地位的变化,没有民营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的信息,故C项正确,D项错误。
5.答案为:C;
解析:沿海港口聚集的商人应为从海路来的外国商人,B项应以内陆交流为主,A、D两项应为国内商人。]
6.答案为: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但改变不了土地买卖、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的现象,故A项错误;租佃关系是指农民租种地主土地,与材料中的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经济立法活跃,但反映不出宋代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可知当时土地买卖现象频繁,私有化程度高,故D项正确。
7.答案为:A;
解析:据材料可知山西寿阳的棉花来自河北栾城,这反映的是明代区域长途贩运发展,可以实现区域经济互补,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栾城虽然棉花减产,但也可供寿阳使用,没有体现政府大力推广植棉,故B项错误;河北成为产棉中心,与材料中寿阳使用栾城棉花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棉花异地销售,没有体现北方棉纺织业发达,故D项错误。
8.答案为:C;
解析:北宋中期,政府对每个坊场根据年税收入灵活管理税务征收,这说明坊场经济地位已经相当重要,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主导,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B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
9.答案为: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京城呈现出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区与居民生活区融为一体的面貌,说明市已突破了空间限制,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10.答案为:A
解析:
材料中商品交换价值大必然导致货币的利用会出现变革,即纸币出现成为必然,故A项正确;坊市制度的打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而不是商品交易价值大的必然,故B项错误;商品交换不等同于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是在明清,故D项错误。
11.答案为:C
解析:
材料中未涉及八股取士,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在南宋时期,与题目中明代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宋代时期“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说明宋明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政策,故D项错误。
12.答案为:D
解析:
闭关锁国政策最主要是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对于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在小范围地区进行,故A项错误;民间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是在明后期,同时主导地位的变更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题干时间清前期不符,故C项错误;“海禁”政策保留了具有官方背景的广州十三行作为清朝对外贸易的窗口,故D项正确。
13.答案为:D;
解析:根据材料“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逃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表明秦代实行了严格的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秦朝对商人实行严苛的政策,并没有体现秦代劳动力缺乏,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秦朝对商人实行严苛的政策,无法体现秦代社会等级森严,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秦朝对商人实行严苛的政策,将商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逃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无法体现徭役比较繁重,排除C项。
14.答案为:B;
解析:A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是指“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C项夜市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扬州等地,北宋开始较为普遍;D项清代时出现繁华的商业市镇,如汉口、佛山等。汉代“九市”是指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故选B项。]
15.答案为:C;
解析:材料反映了南宋的外贸情况,不涉及国内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海外贸易税以及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例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南宋时期的古沉船……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说明当时外贸比较频繁,海外商运业比较发达,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转型的前后变化情况,故D项错误。
16.答案为:B;
解析:材料体现不出手工工场规模,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矿工们有一定的时间可以休息,而且雇佣是自由的,反映了当时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因为流民很多,所以做工而不是因为窑厂停工,所以出现流民,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他们是雇佣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故D项错误。
17.答案为:D;
18.答案为:C;
解析:依据材料“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可知,年龄的调整主要是可授之田在减少,主要源于土地兼并严重,故C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垦荒主要开垦无主荒地,故排除B项。
19.答案为:D;
解析:题目中并未体现大量经济作物的入市,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得出在明朝出现了雇佣关系,但并非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寮主经济”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20.答案为:D;
解析:由材料“在自己居住的街区逛夜市”说明打破了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故张生最早应该生活在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