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浙江版练习:选择题专练二 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展开专练二 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2019·杭州六校联考期末模拟)下图示意青藏线唐古拉山段某处的景观,该装置是为保护青藏公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回答1~2题。
1.推测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水土流失 B.防止冻土融化
C.防止滑坡 D.防止低温对路基的破坏
2.对该装置破坏最大的原因可能是( )
A.野生动物的破坏 B.低温的破坏
C.紫外线强烈的破坏 D.大风的破坏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青藏公路在唐古拉山段运行中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冻土的融化,遮阳板可以遮挡阳光,避免地温过高导致冻土融化。故正确答案为B。第2题,青藏线唐古拉山段风力大,遮阳板是在路基的边坡和坡面上架设一层用于遮挡太阳辐射的板材,极易受到大风破坏而倒塌或损毁。故正确答案为D。
(2019·浙江温州高考模拟)下图为“某地深洼地景观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岩石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4.形成图示深洼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风化作用、流水作用
B.流水作用、地壳运动
C.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D.地壳运动、冰川作用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图中的主要岩石构成是石灰岩,石灰岩是典型的沉积岩。C正确。第4题,从材料中可以发现,由于地壳运动挤压形成裂隙,大气降水沿着裂隙进入地下河,最后形成深洼地,所以主要的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B正确。
(2019·浙江温州模拟)下图中两个水车拍摄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河流,绝大部分时间两个水车的旋转方向不同。据此完成5~6题。
5.水车所利用的资源属于( )
①后天性资源 ②自然资源 ③可再生资源 ④非可再生资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在某些时段两个水车会出现短时间的同向旋转,主要影响因素是河流的( )
A.流量 B.流向 C.流速 D.冰期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水车是一种提水工具,利用的资源是水资源,水资源属于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故选C。第6题,两个水车正常工作状态是流水推动大车轮,大车轮带动小车轮旋转,出现两个水车同向旋转是因为两个水车同时受流水推动,这时水位较高,流量大。因此影响两个水车同方向旋转的因素是河流的流量。故选A。
鱼道是使洄游鱼类能通过水利设施的通道,多用混凝土构筑,近年来出现的生态鱼道是对传统鱼道的改造。多瑙河某河段的生态鱼道位于河床坡度较大的浅水段,由近1 700块巨石沿着河水落差方向排列,每一块巨石都重达1.6吨以上,边长至少1.5米。下图为降雪后该巨石鱼道的局部照片。据此完成7~9题。
7.鱼道中的巨石可以( )
A.稳固河床 B.增加流速
C.改善水质 D.加大侵蚀
8.图中河水里没有积雪而巨石上有积雪,主要是因为( )
①树冠截留降雪 ②河水的流动性 ③水中生物活动 ④岩石的热容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与混凝土鱼道相比,巨石斜坡生态鱼道更有利于( )
A.鱼类快速通过 B.生物的种类多样
C.鱼道水流稳定 D.鱼类的产卵繁殖
答案 7.A 8.D 9.B
解析 第7题,该生态鱼道所处河段坡度较大,河水流速较快,河床容易被侵蚀,鱼道中数量众多的巨石可加固河床而减少侵蚀,A对,D错;鱼道中巨石的存在可以模仿天然河流中丰富多变的流速和流态,创造出较为丰富多样的水生环境,但是河水的整体流速不一定增加,巨石本身也不能够改善水质,B、C错误。故选A。第8题,树冠可以截留部分降雪,但树冠不大可能只覆盖在水面以上,而不覆盖巨石,故①错;雪融化需吸收热量,河水的热容量大,河水流动更有利于雪融化,而岩石的热容量小,不利于雪融化,故②④正确;水中生物活动对水温(及融雪)的影响无法确定,排除③。故选D。第9题,与混凝土鱼道相比,巨石鱼道更接近天然河道,维护了河流上、下游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通道断面宽阔且洄游余地大,提供多样的水生环境,适合浮游动植物生长,鱼类饵料丰富。总体来说,有利于生物的种类多样。鱼类快速通过的情况不好判断,同时鱼道仅仅是鱼类的洄游通道不是产卵繁殖地点,A、D错误;鱼道中巨石的存在可以模仿天然河流中丰富多变的流速和流态,C错。故选B。
(2019·浙江省名校联盟新高考模拟)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 )
A.古生代前期
B.新生代后期
C.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10.D 11.B
解析 第10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发生于这两个岩层形成时期之间,而结合题干可知,恐龙存在于中生代,大型哺乳动物存在于新生代,故选D。第11题,甲处岩石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A错误;乙岩层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B正确;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由内力作用形成,C错误;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D错误。故选B。
(2019·浙江温州模拟)美国肉鸡行业集中度高,几乎全部采用合同制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整个肉鸡产业链以屠宰加工环节为“利润中心”。下图为“美国肉鸡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饲料厂和零售分别属于该产业链的( )
A.上游企业、下游企业 B.中游企业、下游企业
C.上游企业、中游企业 D.下游企业、上游企业
13.美国肉鸡产业链形成以屠宰加工为利润中心的组织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竞争 B.促进创新
C.节省运输费用 D.简化生产过程
答案 12.A 13.C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信息看,饲料厂为上游企业,零售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是下游企业。所以选 A。第13题,美国肉鸡行业集中度高,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形成以屠宰加工为利润中心的组织方式,使其上游、下游产业在此集聚,可节省运输费用;同类产业的集聚,因其产业所生产的产品相同,同类产业的竞争始终存在,且美国政府鼓励竞争;获取高额利润是其采用该方式的目的,是产业创新的一种形式,但不是这种组织方式的主要目的,同时也不会简化生产过程,必要环节不可或缺。所以选 C。
(2019·浙江高考模拟)图甲为“某年11月10日~13日丽水市某地天气状况示意图”,图乙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地11~13日最可能经历的天气系统是( )
15.该地11月13日昼夜温差变化小,是因为图乙中的( )
A.①变大、④变小 B.①变小、②变大
C.③变大、④变小 D.②变小、④变大
答案 14.A 15.A
解析 第14题,据丽水市某地天气状况可知,该地经历了降水降温的过程,天气系统应为冷锋,与A相符。第15题,该地11月13日为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大气逆辐射增强,①变大、④变小,A正确。
(2019·浙江高三高考模拟)下图为“板块边界及其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组成岩石圈的是( )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7.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岩石新老关系(岩龄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判读
答案 16.B 17.C
解析 第16题,岩石圈是位于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包括软流层。读图可知,组成岩石圈的是①②,B对。③是软流层,A、C、D错。第17题,图中生长边界是新岩石产生的地区,距生长边界越近,岩石年龄越新,反之,岩石年龄越老。甲、乙两地岩石新老关系即岩龄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甲小于乙,C正确。A、B、D错误。
“火山冬天”是指较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导致全球当年或数年没有夏天只有冬天的现象。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爆发,喷出大量二氧化硫和火山灰,北半球温度大降。2014年8月22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喷发,但未出现“火山冬天”现象。下图为“‘火山冬天’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8题。
18.“火山冬天”的形成主要是( )
A.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弥漫在对流层,反射太阳辐射
B.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在平流层反射太阳辐射
C.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削弱了大气逆辐射
D.火山喷发形成酸雨,散射太阳辐射
答案 B
解析 对流层气溶胶可停留1~3周,所以不会延续至整个季节或下一个季节。平流层气溶胶可停留1~3年,可以起很长时间的作用。图中“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即表示更多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表,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下降,出现没有夏天只有冬天的现象,故选项B符合题意。
(2019·浙江冲刺练习)下图示意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一般过程,如阶段I所示,在市场等因素的驱动下,在中心区形成汽车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关联企业都集聚而来,形成由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据此完成19~20题。
19.关联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①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②节约运输成本 ③开拓产品市场 ④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阶段Ⅲ集聚在中心区域的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向外扩散是为了( )
①提高生产技术 ②完善配套设施 ③扩大销售市场 ④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19.B 20.C
解析 第19题,具有工业联系的产业形成集聚,一方面有利于相关企业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另一方面,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可以节约运输成本,最终促进关联企业和核心企业的协同发展。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第20题,Ⅰ、Ⅱ、Ⅲ三个阶段中,阶段Ⅲ中心区域的生产技术水平最高、基础设施最完善,但随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心区域存在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政策优势减弱、环境成本上升、市场饱和等问题,因此为了扩大销售市场,降低生产成本,中心区域的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向外扩散。因此③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