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精品课后作业题
展开单元过关检测(四)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几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交通运输方式搭配合理的是( )
A.甲—水运 B.乙—公路
C.丙—铁路 D.丁—航空
2.下列关于图中运输方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甲适宜长距离运输
B.集成电路由北京运到拉萨选择乙运输方式最好
C.丙受水文因素影响最大
D.丁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解析:1.C 2.B 第1题,结合图示所提供的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特征,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公路、航空、铁路和水运。第2题,公路运费高,不适宜长距离运输;集成电路属于微电子产品,适宜航空运输;水运受水文因素影响大;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
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区域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发展的工业应是钢铁工业,为使该地的钢铁工业得到较好的发展,要为其找到一条出海通道,你认为该通道应为( )
A.航空线 B.铁路线
C.公路线 D.管道运输
4.假若图中信息不变,聚落甲的发展趋势是( )
A.南北延伸 B.东西延伸
C.东北—西南延伸 D.团状发展
解析:3.B 4.C 第3题,铁路运量大,可以满足煤与铁矿石的运输。第4题,聚落大多会沿交通运输线发展。
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6.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
解析:5.C 6.B 第5题,高铁建成后,使周边地区到达城市的时间缩短,则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扩大,即城市服务范围扩大,故C项正确。高铁建成后,城市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但实际距离不会改变。第6题,图中乙、丁居于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城市等级最高,所以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必然是乙城或丁城;图中又显示乙所在区域城市间及乙与周边城市有便捷的城际交通联系,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可判断乙城最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
读下图,回答7~8题。
7.促进甲处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公路建设
C.农田建设 D.旅游业发展
8.与乙处相比,丙处商业网点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
①地势起伏大,自然条件差 ②人口稀少,购买力有限 ③交通运输线路稠密,交通运输方式复杂 ④商品生产量、消费量大,区际商品流通速度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7.B 8.A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原是个河港,因泥沙淤积,河港变浅最终废弃,后因公路的修建,得到进一步发展。第8题,从图中看出,乙处位于平原,丙处位于山区,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也很难伸展到那里;再加上山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购买力有限,山区商业网点密度较小。
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9~11题。
9.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
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
10.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示企业实力
11.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货源充足 B.人口集中
C.交通便利 D.金融市场活跃
解析:9.A 10.B 11.B 第9题,从图中信息可知富居家具城靠近城市边缘交通干道,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10题,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等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第11题,夜市以日常消费品交易为主,主要靠近居民区。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28分)
(1)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8分)
(2)分析影响图中铁路选址的原则。(6分)
(3)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6分)
(4)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哪一个?分析其区位优势。(8分)
解析: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可判断图示地区为一盆地地形。图中铁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答案:(1)A处。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到甲镇;在B地建水库可以淹没甲镇。
(2)在山区建修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4)甲。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13.下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B地区资源丰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8分)
(1)如果想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6分)
(2)在依据图文资料规划A、B间交通发展蓝图时,对具体重点采用哪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管道还是航空),产生了争议,无法抉择,请指出缺少的条件。(8分)
(3)根据图中的信息,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比A城条件更具优势的地点作为港口,用“△”标在图中,并说明理由。(8分)
(4)若A为港口,简述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对A、B两地及其交通沿线地区的意义。(6分)
解析:第(1)题,山区交通线路的修建既要连接尽量多的居民点,又要考虑地形和线路长短,减小工程量,节省投资。第(2)题,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运费、距离长短、运输货物特点以及区域所具有的运输方式等方面,而在图中缺乏这方面的判断信息。第(3)题,图中M处修建港口比A城修建港口更具优越的是自然条件的差异:位于河口处、水面开阔、风浪较小、地形平坦等。第(4)题,联系港口的交通线越长、越多,交通越便利,对港口来说有利于扩大经济腹地,增加吞吐量,会进一步促进港口的发展。对沿线地区:利于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地区间的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等。
答案:(1)见图,按照甲或乙线路画均正确。
甲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相对安全。乙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线路短,工程量小。
(2)①缺少比例尺,无法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选择运输方式;②缺少运输货物(货源)的信息,货物性质影响运输方式;③两地间的水文状况(有无河流、流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有无结冰期)、气候条件等不明确。
(3)见图中M点。①离C城更近;②地处大的海湾内,风浪较小,停泊条件较好。
(4)对A地:①扩大了港口的经济腹地(扩大了市场);②增加了资源的供应。
对B地:①加快B区域资源的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加强本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④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沿线地区: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0页。
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2页。
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