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二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测试题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选择题
1.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 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 D.自然灾害和战争
解析:选B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类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的高低,从而影响人口发展特点。
下图为江苏省2005~201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这一期间,江苏省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A.波动下降 B.增长加速
C.增长减缓 D.增长停止
3.目前,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D.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解析:2.C 3.D 第2题,从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可以看出,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0.25左右,自然增长率低,因此人口低速增长,且呈减缓趋势。第3题,江苏省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4~5题。
4.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5.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
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
D.④阶段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突出
解析:4.B 5.D 第4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经历了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程。第5题,在人口增长的后期阶段,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老龄化。
下表为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未来人口影响的预测值。其中16~5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据此回答6~7题。
年份 | 单独二孩政策 | 全面二孩政策 | ||||
人口总量 /亿人 | 16~54岁人口/亿人 | 65岁及 以上人口 比重/% | 人口总量 /亿人 | 16~54岁人口/亿人 |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 |
2020 | 14.08 | 8.97 | 12.89 | 14.18 | 8.97 | 12.80 |
2030 | 14.18 | 8.18 | 18.02 | 14.45 | 8.18 | 17.69 |
2040 | 13.78 | 7.60 | 24.97 | 14.19 | 7.77 | 24.24 |
2050 | 13.07 | 6.49 | 27.30 | 13.72 | 6.80 | 25.99 |
人口总量峰值/亿人 | 14.23 | 14.45 |
6.当全面二孩政策下人口数量达到峰值时,我国( )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就业压力最大
C.老年人口数量最多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
7.有专家推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实际出生的人口可能少于预期值,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育龄妇女年龄过大 B.抚养孩子成本高
C.人均耕地少,粮食不足 D.政策支持力度小
解析:6.D 7.B 第6题,表中显示全面二孩政策下2030年人口数量达到峰值,此时,我国经济仍然继续发展,A错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是最高,就业压力也不会最大,B错误;老年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人口总量,计算可知2050年最大,C错误;人口总量由增大到减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D对。第7题,全国育龄妇女年龄不可能都过大,现实情况也不是粮食不足和政策支持力度小;主要原因是我国抚养孩子成本高,多数人不愿意生育第二胎,故B符合题意。
如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状况(含预测)。读图完成8~9题。
8.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
A.1980年 B.2000年
C.2015年 D.2025年
9.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解析:8.C 9.A 第8题,只要劳动人口增长率为正值,说明劳动人口不断增长,当增长率刚好为零时,劳动人口达最大值,图中显示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故选C。第9题,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方面的政策基调是控制人口增长,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产生劳动力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状况,选A。
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10~11题。
年份 | 指标 | 甲国 | 乙国 |
2000 | 老年人口比重/% | 6.9 | 16.2 |
老年抚养比 | 10.0 | 24.8 | |
2010 | 老年人口比重/% | 8.5 | 17.0 |
老年抚养比 | 18.6 | 25.6 | |
2020 | 老年人口比重/% | 11.9 | 20.8 |
老年抚养比 | 26.3 | 33.0 |
10.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
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11.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解析:10.C 11.D 第10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国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甲国老龄化速度更快。第11题,从题干材料可知,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 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出生人口1 64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2‰。
材料二 我国每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图。(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________问题,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年,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________问题,针对此问题,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的相关数据,可归纳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在2000~2005年间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并且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人均寿命和出生率的变化有关。第(3)题,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等他们长大后会给婚姻、社会治安、就业等问题带来不利影响。解决措施可针对其影响加以分析。第(4)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净增人口数量很大,因而要继续稳定低生育率水平;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也要制定相应的措施。
答案:(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 2003(2000~2005年间即可) 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3)性别比例失调 ①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②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③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④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别。
(4)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提高人口素质。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男女性别平等协调发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性别比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1)据图归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
(2)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失衡的原因。
(3)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
解析:第(1)题,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时间段分析。第(2)题,性别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科技发展水平、性别歧视、生育政策等均有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生育观、B超技术的普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第(3)题,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可以从思想观念、法制、完善保障事业等多方面落实解决。
答案:(1)自1980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1995~1999年人口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增高的趋势;2000~2003年人口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2008年出现拐点以后,人口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
(2)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导致重男轻女生育观的产生,从而加剧了人为干扰性别生育的欲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B超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为人为选择性别提供了可能;计划生育限制了生育的数量,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一些极度偏僻落后的地区存在女婴瞒报漏报以及溺弃女婴的现象等。(任答3点)
(3)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转变男孩偏好的生育理念;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减缓民众“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从根本上缓解性别比失衡。(任答2点)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三节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课后作业题,共5页。
地理必修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随堂练习题,共5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测评,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