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城市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矿产 D.气候
该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是( )
①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城市人口总量减小 ④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⑤阶段Ⅱ到阶段Ⅲ城市化速度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甲、乙两城市均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河流提供水源和交通。第2题,从城市范围扩大和人口密度增大可以看出,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明显增大、城市人口比重大幅度提高。阶段Ⅲ中,甲、乙两城市中心人口密度降低,郊区人口密度增大,说明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此阶段城市化速度降低。
答案:1.B 2.C
下图是甲~戊5个国家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的等边三角形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丁 D.戊
4.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3题,一个国家的人口分成城市人口、农村人口两类。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比重越大,说明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一产业人口属于农村人口,也可以说,第一产业人口比重越大,城市化水平越低。图中第一产业人口比重最大的是丁,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国家是丁,C对。第4题,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阶段,城市化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图中甲地的第一产业人口占比重最低,即城市人口占比重最高,是最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A对。
答案:3.C 4.A
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读图回答5~7题。
5.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 ( )
A.位于城市中心 B.土地租金高
C.交通通达度高 D.周边居民数量多
6.目前,该城市交通布局中最不合理的是 ( )
A.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B.河流
C.铁路 D.高速公路
7.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甲:休闲旅游中心 B.乙:化学工业中心
C.丙:对外交流中心 D.丁:仓储物流中心
解析:第5题,M位于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处,交通便利,形成商业区。第6题,高速公路不宜穿过城区。第7题,甲处有湖泊,可建休闲旅游中心;乙位于河流上游,不宜建设化学工业中心;丙处交通不便,不适合建对外交流中心;丁地交通不便,远离城市,不适合建仓储物流中心。
答案:5.C 6.D 7.A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9.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数值分析,城市建设使路面硬化,地下径流减少,导致了当地的地下水位下降,A错;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B错;蒸发量减少,C错;地面径流增大,汛期洪峰流量加大,D对。第9题,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C对。生活用水量增加,城市热岛效应不是地面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A、D错。植被覆盖率增加,下渗增多,地表径流会减少,B错。
答案:8.D 9.C
10.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不适宜发展城市
B.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D.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
解析:选A。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适宜发展城市,A错。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B对。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C对。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D对。
11.下列地区中不适合发展城市的是( )
A.河流发源地 B.干支流交汇处
C.河口 D.河流水运起止点
解析:选A。河流发源地一般位于高山地区,地形起伏大,不适合发展城市。干支流交汇处、河口地区、河流水运起止点,人流、物流量大,适合发展城市。
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2000-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13.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区开发 B.旧城改造
C.工业区迁移 D.保护文化古迹
14.2000-2012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
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 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
解析:第12题,仔细读图,注意对比2000年与2012年城西、城东、城南、城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由图可知2012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故选项C正确。第13题,旧城改造位于城市的市中心附近,图示扩张方向区域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故排除选项B;图示新发展建筑物高大稠密,不可能是工业区迁移,故排除选项C;南京市是六朝古都,文化古迹周围不可能有高大建筑物,故排除选项D;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通过新区开发,可以缓解城市化与城市保护的矛盾,故选项A正确。第14题,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南京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选项A;如果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宅、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该重心变化会增加市区通勤压力,故排除选项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故选项B正确。
答案:12.C 13.A 14.B
读下图,回答15~17题。
15.上图是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该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环境质量 B.交通条件
C.地租高低 D.建筑水平
16.在P区域形成的功能区最常见的特点是( )
A.商场林立,车水马龙
B.烟筒林立,机器轰鸣
C.书声朗朗,学生云集
D.湖光山色,绿意盈盈
17.下列关于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等级城市其所有的服务范围小于高等级城市
B.一个城市形成之后,服务范围不会发生改变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D.同一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一定相同
解析:第15题,越靠近市中心,地价越高,所在单位面积的建筑物高度也就越大。故C正确。第16题,P靠近市中心,地价高,适合做商业用地,一般多为城市的商业区,且交通便利;这里商场林立,车水马龙。故A正确。第17题,一般来说,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涵盖了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但并不等于低等级城市其所有的服务范围小于高等级城市,A错;一个城市形成之后,服务范围会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发生改变,B错;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C正确;同一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不一定相同,D错。
答案:15.C 16.A 17.C
18.读甲、乙两中心地服务范围示意图(下图),判断与乙相比,甲中心地( )
A.级别高
B.同等级中心地数量多
C.服务范围小
D.提供商品货物种类少
解析:选A。读图分析可知,与乙相比,甲中心地级别高,故A正确;甲中心地等级高,因此中心地数量少,服务范围大,提供的商品货物种类多。
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成19~20题。
19.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
A.东部 B.东南部
C.北部 D.西南部
20.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处为高新产业区 B.②处为休闲娱乐区
C.③处为中心商务区 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
解析:第19题,昼夜人口变化反映的是城市人口空间活动的变化。卧城的人口应该是昼少夜多,因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图中卧城应在③处,位于东部。第20题,①处人口昼夜均少,说明人口分布和流动均小,应是郊区;②处人口昼多夜少,应是人们上班区(如工厂等);④处人口昼夜均多,应是商住混合区。
答案:19.A 20.D
读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作为生态城市规划,与图中①②③④功能区对应的是( )
A.工业区、绿地、商业区、住宅区
B.绿地、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地、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
22.有关该城市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水源
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D.④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解析:第21题,①位于湖泊附近,应为绿地;②位于郊区,应为工业区;③所占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④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第22题,工厂靠近河流上游,但即使污染了河水,其流向也是远离该市,不会污染该市水源;高速公路绕过城市外围,对该市造不成噪声污染;绿地呈环状分布,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④功能区为商业区,布局在市中心和交通干线的交会处,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答案:21.C 22.D
23.读某城市住宅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M、N、L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商业、住宅、工业 B.工业、商业、住宅
C.住宅、工业、商业 D.商业、工业、住宅
解析:选D。商业活动付租水平受距离影响最大,M为商业;工业活动付租水平受距离影响很小,N为工业。故D正确。
读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回答24~25题。
24.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市模式
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处是低级住宅区
B.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C.②处是中高级住宅区
D.⑤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第2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其空间结构为扇形模式。第25题,图中③处沿高速公路分布且位于河流下游,应为工业区;①处紧邻工业区,为低级住宅区;②处位于风景区附近,环境优美,是中高级住宅区;④处环境优美,靠近航空港,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⑤处有煤、铁资源,且邻近铁路,宜布局钢铁工业。
答案:24.B 25.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都城,城区北临燕山,西临西山,东南是华北平原,向太平洋敞开。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华北平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地。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区,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也给北京带来了巨大压力。
(1)根据材料,分析北京形成城市的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
(2)北京城市过快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化问题,对自然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 (6分)
解析:(1)城市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2)主要从气候、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北京周围有山脉、海洋,利于军事防卫(北临燕山,西临西山,向太平洋敞开);地处夏季风迎风一侧,降水多;地处冬季风背风一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土壤较肥沃;农业发达,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发育。
(2)加剧城市热岛效应;改变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及运动状态;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污染等。
27.读某城市群发展过程示意图和该城市群中甲城市用地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该地城市化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6分)
(2)该区域大中小城市分别以汽车、棉纺和钢铁工业为主,试简要评价该区域的城市地域结构以及协调发展的对策。(8分)
(3)试分析甲城市用地结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4分)
解析:根据城市群发展过程示意图,对比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即可得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等级结构形成、城市交通完善等。城市地域结构指大中小城市的比例、分布等特征;工业结构要从文字中获取,轻重工业比例既要突出主体,又要协调发展;在工业联系上要突出生产上的联系。工业往往会产生污染,一般情况下,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答案:(1)原有城市等级提升、城市规模扩大;大中小城市出现,城市等级结构形成;道路增多和道路网形成等。
(2)城市空间结构和等级结构较为合理;工业结构不合理。 对策:汽车工业、钢铁工业主要布局在大城市;将棉纺工业分散到各城市,只作为各城市的辅助工业部门。
(3)不合理。根据风向标可知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东侧工业区可能对南部居住区造成污染。
28.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的是____________。(2分)
(2)现拟在A、B、C、D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从环境角度考虑,化学工业布局在E处的合理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图中P、Q两地适合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文教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2)A地处郊外,地价便宜;邻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适合布局大型批发市场。(3)从环境角度考虑,化学工业有大气污染、水污染,E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少;交通便利或接近交通干线。(4)图中Q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势较高,环境质量好,更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答案:(1)文教区
(2)A 地处郊外,地价便宜;邻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3)位于城区河流下游 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 交通便利(或接近交通干线)
(4)Q Q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势较高,环境质量好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1页。
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 城市和地理环境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 城市和地理环境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综合训练题,共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综合训练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