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城市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展开单元综合测评(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1961~2015年上海市热岛强度变化示意图。热岛强度是表示热岛效应的重要指标,用城市和郊区的气温差值表示。读图,完成1~2题。
1.1961~2015年上海市热岛强度变化特征为 ( )
A.持续增强 B.持续减弱
C.波动上升 D.波动下降
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缓解上海热岛效应的是 ( )
A.扩大城区湿地面积
B.加强建设通风廊道
C.增加市区人口数量
D.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1.C 2.C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61~2015年上海市热岛强度变化特征为波动上升。第2题,增加市区人口数量,会导致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加大量人为热,热岛效应增强。]
下图为1999—2011年信阳市城镇化率年增长值与建成区面积年增长率统计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时段信阳市处于( )
A.初期城市化阶段 B.快速城市化阶段
C.高水平城市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4.信阳市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耕地质量大幅下降
B.城市就业岗位减少
C.基础设施投资增加
D.交通通达度下降
3.B 4.C [第3题,图示时段信阳市整体上是建成区面积年增长率大于城镇化率年增长率,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B正确。初期城市化阶段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低,A错误;高水平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城镇化率数值高,且逆城市化阶段城市化增长率为负值,C、D错误。第4题, 信阳市城市化发展,建成区面积扩大,带来的影响是基础设施投资增加,C正确。耕地面积可能减少,质量不会下降,A错误;经济发展,城市就业岗位增加,B错误;城市建设发展,交通通达度上升,D错误。]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共享单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重点解决“公交最后1公里”的问题。下图为某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 ( )
A.工业区和住宅区
B.住宅区和商业区
C.商业区和仓储区
D.市政区和园林区
6.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具有的优势是( )
A.无污染,符合“绿色出行”理念
B.体积小、可随意停放
C.操作灵活,可取代公共汽车
D.能满足居民各种出行需求
7.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及倡导低碳出行,但目前出现了找车、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以下措施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是 ( )
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使用人群认识 ②增加单车投放量,提高其使用费用 ③提高单车质量,增强操作技术难度 ④利用GIS技术,合理分配单车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B 6.A 7.D [第5题,读图可知,甲功能区在夜晚休息时间段,共享单车停放数量最大,而在白天数量最少,符合住宅区特征,而乙功能区共享单车在白天数量最多,应为商业区。第6题,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无污染物,符合绿色出行理念,A正确。体积小,但是不能随意停放,B错误;虽然操作灵活,但是速度慢,不适合长距离骑行,不能取代公共汽车,C错误;不能满足各种出行需求,D错误。第7题,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及倡导低碳出行,出现了找车、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群认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合理分配数量。]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读图,完成8~9题。
8.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9.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8.D 9.C [第8题,由图可知,自2003年到2013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由此可以推知,该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第9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不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0~11题。
10.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11.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10.D 11.A [第10题,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第11题,东京作为当时的北宋都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政功能。]
哥本哈根为丹麦首都,位于丹麦东部的西兰岛上。现今的大哥本哈根拥有全国560万人中的180万人口,面积约2 800平方千米。该城市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如下图所示),该规划为哥本哈根后来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影响至今。据此读图,完成12~13题。
12.影响该城市规划中“手指”向主城区以外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交通
C.市场 D.河流
13.经过半个多世纪,该城市一直在按“手指”规划发展并不断完善。此规划对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突出表现在( )
A.避免地表硬化,减少城市内涝
B.减缓热岛效应,提高空气湿度
C.便于对外联系,扩大对外贸易
D.合理利用土地,交通通达度高
12.B 13.D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手指”方向有轨道交通系统和主要道路,所以向主城区以外延伸的主要因素是交通。第13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表硬化,A项错误;该城市各个功能区分散布局,能减缓热岛效应和便于对外联系,城市功能区分散布局也能降低空气湿度,B项错误;城市对外贸易取决于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C项错误;功能区分散布局能合理利用土地,提高交通通达度,D项正确。]
雄安新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4月1日决定设立的城市新区,主要包括河北省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北京的核心功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制造业、城区批发市场、教育功能、医疗卫生、行政事业单位各自的一部分将被疏散到雄安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与北京市相比,雄安新区( )
①城市规模大 ②城市级别低 ③服务种类多 ④服务范围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雄安新区的设立对北京市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
A.提高城市化水平,缓解交通拥堵
B.扩大工业生产规模,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C.疏散部分城市职能和人口,缓解城市压力
D.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扩大服务范围
16.下列属于雄安新区优势的是 ( )
①交通便利 ②靠近京津,位置优越 ③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基础好 ④生态环境好,环境承载力较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C 15.C 16.D [第14题,北京是首都,与北京市相比,雄安新区城市级别低,城市规模小,提供的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小。第15题,雄安新区的设立对北京市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是疏散北京市的部分城市职能和人口,缓解北京市的城市压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工业生产规模,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扩大服务范围等都是对雄安新区的影响。第16题,雄安新区交通便利,有一定产业基础;靠近京津,位置优越;拥有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好,环境承载力较高,这些都是区域优势,雄安新区相比京津,城市化水平较低。]
17.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B [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处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最大,且跨越了县(区)界,最有可能为服务范围最广的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的服务范围应该有严格的行政区域分界,其服务范围应该在县(区)范围之内,这与②③的服务范围相吻合;集贸市场的服务范围最小,与图中①④⑥的服务范围相吻合。因此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所对应的序号可能是⑤③⑥。]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该功能区属于(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19.“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 )
A.地租水平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
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D.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20.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B 19.D 20.C [第18题,读图可知,该功能区早晨以流出为主,晚上以流入为主,白天居民上班,晚上居民休息,因此该功能区为住宅区。第19题,住宅区一般是晚上停车多,其他功能区一般是白天停车多。所以可以错开使用,故主要是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第20题,城市化会使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①正确;城市建设使地面硬化,径流汇集速度加快,④正确。城市化使城区温度升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②错误;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③错误。]
读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回答21~23题。
21.该市重工业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 )
A.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B.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23.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的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知名度因素 D.种族宗教因素
21.A 22.B 23.D [第21题,工业向城市外围迁移的原因有:城区地价上涨,降低生产成本,①正确;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②正确。第22题,甲地交通便利,处在城市外围,环境好,高级住宅区区位特点是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齐全,故甲地适宜发展成为高级住宅区。 第23题,种族宗教因素是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的唐人街。]
读日本东京城市规划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 ( )
A.“天人合一”思想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民主与法制精神 D.城市格局历史悠久
25.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历史因素 D.环境因素
24.B 25.C [第24题,从历史上看,皇权的至高无上使皇宫位于市中心的位置。第25题,从日本东京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可以看出东京的中心仍然是皇宫,这种城市空间结构显然是对历史的继承,受历史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2002~2015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153万人增加到548万人,合肥市城镇化率由34%提高到70.4%。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下图为安徽省合肥市人口、城市化统计图。
材料三 2002年3月合肥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2009年11月龙岗开发区移交瑶海区, 2010年10月瑶海区与新站区的区域管辖调整。 2016年合肥瑶海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共涉及72.22万人。
材料四 下图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图,该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促进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1952~2002年和2002~2015年合肥市城市化发展的特点。(3分)
(2)指出2008年到2010年之间合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和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3)合肥在城市化过程中,指出应注意避免出现的主要问题。(4分)
[解析] 第(1)题,通过阅读合肥市人口和城市化率的统计得出结论。第(2)题,判断2008到2010年城市人口数量出现急增,通过相关材料可以判断主要原因是行政区划和人口迁移。第(3)题,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污染问题、生态问题、交通、居住和就业问题。
[答案] (1)1952~2002年起步低,发展慢,城市化水平低;2002~2015年,起步低, 发展快,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中等。
(2)合肥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非农业人口比例上升(城市化率上升)。主要原因是行政区域的调整;外来人口迁入等。
(3)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27.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2分)
(1)市政府计划将传统工业区A的工业外迁,在此建立大型文化广场和娱乐休闲之地,此举是否合理?为什么?(5分)
(2)该城市的规划是住宅区向东部发展,工业区向西部发展,是否科学?为什么?(3分)
(3)拟在B、C两地中规划一处商业用地,你认为选择在何地?为什么?(4分)
[解析] 第(1)题,A区位于市中心,工业区在此会造成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第(2)题,工业区向西发展,交通便利,东部远离工业区则环境质量好。第(3)题,商业区要接近消费市场并且交通便利。
[答案] (1)合理。该工业区位于住宅区中间,对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外迁。居民区基本上呈半环状围绕A地,在此建文化娱乐场地,能最大限度方便所有居民的文化生活。
(2)科学。西部邻近铁路和主要公路干道,运输方便。东部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
(3)选择在C地。C地离另外两个商业区的距离大致相同,B地与南侧商业区距离太近;C地交通条件好。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下表)。
材料二 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________类________档,其中特大城市有________个。(3分)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________,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分布。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4分)
(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4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及江苏省辖市人口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江苏13个省辖市可分为2类(大城市、特大城市)3档(100~300万人、300~500万人、500~1 000万人),由图可知特大城市(人口数量在500~1 000万)有2个(南京、苏州)。第(2)题,常住人口远多于户籍人口说明外来人口很多,主要是因为苏州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环境很好,进而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第(3)题,结合图例和图中地价分布可知江苏省各城市地价分布的大致趋势是南高北低,高价地带的城市主要沿长江(南京、镇江、南通等)和铁路线(京沪线、沪宁线)分布。由图可知,苏州、南通地价普遍偏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地都紧邻上海(我国第一大城市),地价之所以相对偏高是受上海地价高的辐射影响。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各城市地价与其人口数量密切相关。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
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以低地价的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对高地价区的影响则主要是以高地价驱使其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进而获取经济效益。
[答案] (1)2 3 2
(2)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2点)
(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沪宁线/宁启线(任答1点) 长江 上海
(4)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
29.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图例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功能区为①___②___③___④___。(4分)
(2)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请说明判断理由。(4分)
(3)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请选出最佳地点并分析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根据①②③④四个功能区的位置和所占面积分析回答。①占地面积最广,为住宅区;②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为商业区;③位于城市外围,临近铁路、公路,盛行风下风向,为工业区;④地势高,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为文化区。第(2)题,高级住宅区远离工业区,位于盛行风上风向地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临近文化区或风景区的地区,b合适。第(3)题,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围,地价低,对城市环境影响小,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地带,甲合适。
[答案] (1)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文化区
(2)b 原因: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污染少;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靠近文化区;交通便利等。
(3)甲地。原因: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少;接近铁矿等原料产地;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工业用水充足。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5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3页。
鲁教版第一单元 人口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第一单元 人口和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