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考点练习卷:走进化学世界
展开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科学研究时,判断某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 需加热观察现象
B. 发现气体消失
C. 发现固体消失
D. 有其他物质生成
2.下列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 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 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考点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
A. 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
B. 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
C. 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
D. 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2.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5.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
A. 用镊子
B. 用玻璃棒
C. 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 直接倒入
6.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 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 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D. 取用粉末状固体——镊子
7.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________焰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________(选填“口”或“底部”)夹上、取下。
考点三:物质的性质
1.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⑤ D. ②④⑤
2.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 利用电热器取暖
B. 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 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 利用蜡烛照明
3.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能升华
B.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
D. 水蒸发产生水蒸气
4.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5.三聚氰胺是白色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可溶于甘油,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向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是违法行为。三聚氰胺加热分解时会释放出大量氮气。通过以上文字,你认为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
考点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1.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2.“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根据你对本节课实验的观察,填写下表。
3.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5.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科学研究时,判断某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 需加热观察现象
B. 发现气体消失
C. 发现固体消失
D. 有其他物质生成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与加热观察无关;有气体生成、有水生成、有沉淀生成,以及发现气体消失、发现固体消失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
2.下列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B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石墨导电是利用石墨具有导电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粉尘爆炸是剧烈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金属拉成丝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活性炭吸附毒气是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B、D中均涉及到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选C。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 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 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A说法正确;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B说法正确;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说法错误;蜡烛受热熔化,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说法正确。
考点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
A. 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
B. 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
C. 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
D. 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答案】D
【解析】取用液体药品时,手拿试剂瓶,标签应朝向手心,故A选项错;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紧挨着,以防倒洒,故B错;手持试管,应稍微倾斜,故C错;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所以答案应选D。
2.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答案】C
【解析】坩锅可以直接加热,A、B项加热时要垫石棉网,D项不能加热。另外试管也可以直接加热。所以答案应选C。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的正上方;取用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故A、B、C的操作方法均不正确;所以答案应选D。
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往容器口塞橡胶塞时,不应把容器放在桌面,然后再塞进塞子,这样容易把容器压碎,故B不正确。所以答案应选B。
5.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
A. 用镊子
B. 用玻璃棒
C. 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 直接倒入
【答案】C
【解析】往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粉末状的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纸槽,所以答案应选C。
6.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 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 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D. 取用粉末状固体——镊子
【答案】D
【解析】少量试剂的反应一般用试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给较多量液体加热通常用烧杯;故A、B、C的实验项目选择的仪器都是正确的。粉末状的药品的取用可以用药匙或者用纸槽,而镊子的用途是夹取大的块状或者颗粒状的固体的,不能取用粉末。故答案选D
7.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________焰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________(选填“口”或“底部”)夹上、取下。
【答案】外 底部
【解析】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夹上、取下。
考点三:物质的性质
1.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⑤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用铝做炊具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大理石铺地面说明大理石硬度大,耐磨;这些用途均与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关。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氧气作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用碳作燃料,是利用了碳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
2.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 利用电热器取暖
B. 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 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 利用蜡烛照明
【答案】C
【解析】A.利用电热器取暖,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物理变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属于物理变化;D.利用蜡烛照明,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化学变化;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3.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能升华
B.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
D. 水蒸发产生水蒸气
【答案】C
【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发生了变质,生成了新的物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能发生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物质的颜色、气味均体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4.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D
【解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关键是要看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颜色、硬度、状态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金属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铁钉会生锈属于化学性质。
5.三聚氰胺是白色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可溶于甘油,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向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是违法行为。三聚氰胺加热分解时会释放出大量氮气。通过以上文字,你认为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
【答案】三聚氰胺是白色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可溶于甘油 ;
三聚氰胺加热分解时会释放出大量氮气
【解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不需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受热分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考点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1.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答案】D
【解析】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工具,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时,说明猜想是错的,应改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进行验证。
2.“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根据你对本节课实验的观察,填写下表。
【答案】(1)有气泡产生,石灰石不断溶解;(2)有蓝色沉淀产生;(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记忆。颗粒状石灰石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石灰石不断溶解;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合 (2)左移 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解析】(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2) 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4.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答案】A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B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
【解析】A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以进行对比实验。
B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时,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所以玻璃片会出现水雾,而另一片上不出现。
5.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答案】(1)氮气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明确实验设计的内容。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