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基础练习卷:酸与碱
展开酸与碱
考点一:酸碱度
1.许多植物的花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在肥皂水(pH:9.5-10.5)中滴加菊花浸出液,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
A. 无色
B. 红色
C. 黄色
D. 紫色
2.下列关于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强
B. 碱溶液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等于7
C. 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将pH试纸湿润
D. 测定人体内液体pH,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3.下图X、Y、Z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X是稀盐酸
B. Y是水
C. Z是石灰水
D. 无法确定X、Y、Z
4.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则有强酸性,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 )
A. 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
B. 测得厕所清洁剂pH=8
C. 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 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5.我省素有“红土地”之称,红土壤偏酸性。下列农作物适宜在红土壤中种植的是________。
A.甘草 B.橘子 C.桑树 D.________
考点二:中和反应
1.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现将20 g 20%的NaOH溶液与20 g 20%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混合物呈现( )
A. 蓝色
B. 紫色
C. 红色
D. 无色
2.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 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3.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A. HCl和NaOH
B. CO2和NaOH
C. H2SO4和Fe2O3
D. H2SO4和BaCl2
4.下列物质能跟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 锌粒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氧化铜
D. 碳酸钠溶液
5.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
B.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
D. 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6.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 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
C. 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
D. 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7.某种能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片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在其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
考点三:常见的酸和碱
1.下列制备CuCl2溶液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Cu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B. CuO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C. Cu放入稀硫酸中搅拌后再加稀盐酸
D. Cu(OH)2放入MgCl2溶液中充分搅拌
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化学问题。试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①~④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用苛性钠稀溶液除去炉具上的油污
②用硫酸制作汽车蓄电池
③用生石灰降低士壤碱性
④用多喝食醋的方法缓解胃酸过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 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 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4.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显红色
B. 可能为紫色
C. 可能显蓝色
D. 一定显无色
5.为探究碱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如上图(甲)所示,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溶液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如上图(乙和丙)所示,同时将两支充满CO2的相同试管分别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丙中液面高于乙,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中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进行废液处理。将丙所得溶液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再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全部加入后测得溶液pH为3,调节pH接近7,达到排放标准。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7.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 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考点一:酸碱度
1.许多植物的花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在肥皂水(pH:9.5-10.5)中滴加菊花浸出液,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
A. 无色
B. 红色
C. 黄色
D. 紫色
【答案】C
【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肥皂水呈碱性,据此解答。
2.下列关于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强
B. 碱溶液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等于7
C. 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将pH试纸湿润
D. 测定人体内液体pH,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答案】D
【解析】A项,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B项,碱溶液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C项,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湿润;D项,测定人体内液体pH,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3.下图X、Y、Z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X是稀盐酸
B. Y是水
C. Z是石灰水
D. 无法确定X、Y、Z
【答案】D
【解析】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应该分别是7,>7,<7,据此可以确定X是稀盐酸,Y是水,Z是石灰水。
4.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则有强酸性,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 )
A. 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
B. 测得厕所清洁剂pH=8
C. 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 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区分物质酸碱性的能力。A项,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其pH>7;B项,厕所清洁剂具有强酸性,其pH<7;C项,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D项,厕所清洁剂具有强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5.我省素有“红土地”之称,红土壤偏酸性。下列农作物适宜在红土壤中种植的是________。
A.甘草 B.橘子 C.桑树 D.________
【答案】B 马铃薯或茶树
【解析】溶液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分析表格中各农作物的适宜生长的pH可知成酸性的有马铃薯、茶树、橘子三种。
考点二:中和反应
1.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现将20 g 20%的NaOH溶液与20 g 20%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混合物呈现( )
A. 蓝色
B. 紫色
C. 红色
D. 无色
【答案】A
【解析】20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0克20%的硫酸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均为20 g×20%=4 g。
反应中消耗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关系如下:
可知,98份质量的硫酸与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20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0克20%的硫酸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最终混合后的液体呈蓝色。故选A。
2.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 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故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会先有红色,至恰好反应到过量时溶液会变成无色,pH会由大于7到等于7再到小于7。
3.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A. HCl和NaOH
B. CO2和NaOH
C. H2SO4和Fe2O3
D. H2SO4和BaCl2
【答案】D
【解析】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酸与碱、非金属氧化物与碱、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H2SO4+BaCl2===2HCl+BaSO4↓中没有生成水,故选D。
4.下列物质能跟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 锌粒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氧化铜
D. 碳酸钠溶液
【答案】B
【解析】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跟酸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跟碱的反应,都不是中和反应。
5.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
B.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
D. 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答案】C
【解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即中和反应需要满足一是反应物为酸和碱,二是生成物只为盐和水。
6.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 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
C. 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
D. 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其中氯化钠溶液为中性,氯化钠在水溶液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以据此结合反应的产物来完成解答即可。A项,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值大于7,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pH值要发生改变,错误;B项,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它们的反应实际上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反应,所以该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正确;C项,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它们的反应实际上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反应,所以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一定改变,错误;D项,反应中生成了水,所以反应前后水分子的数目要发生改变,错误。故选B。
7.某种能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片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在其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
【答案】B
【解析】明确中和反应的原理、酸碱的溶解性、pH变化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人的胃液的pH在0.9~1.5,酸度再高就会患胃酸过多症。用氢氧化镁中和时,可使胃液酸性逐渐减弱,pH升高,但pH不会超过7。因为氢氧化镁难溶于水,在溶液中不能解离出OH-,故溶液不会呈碱性,所以B项正确。
考点三:常见的酸和碱
1.下列制备CuCl2溶液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Cu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B. CuO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C. Cu放入稀硫酸中搅拌后再加稀盐酸
D. Cu(OH)2放入MgCl2溶液中充分搅拌
【答案】B
【解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制备某种物质,解答时只要判断出每一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然后看能否生成要制备的物质即可。A项,铜和稀盐酸不反应,不能制得氯化铜,错误;B项,氧化铜可以盐酸反应而生成氯化铜,正确;C项,铜不能够和酸反应,所用不能够用此方法来制取氯化铜,错误;D项,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可以和Mg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铜,错误。
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化学问题。试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①~④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用苛性钠稀溶液除去炉具上的油污
②用硫酸制作汽车蓄电池
③用生石灰降低士壤碱性
④用多喝食醋的方法缓解胃酸过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用苛性钠稀溶液除去炉具上的油污,正确,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和油污反应,从而把油污除掉;
②用硫酸制作汽车蓄电池,正确;
③用生石灰降低士壤碱性,错误,生石灰遇水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呈碱性,这样会加重土壤的碱性;
④用多喝食醋的方法缓解胃酸过多,错误,缓解胃酸过多应服用呈碱性的物质,和食醋只能加重胃酸过多。
3.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 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 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A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氯化氢气体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故没有白雾,错误;B项,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铁锈(氧化铁)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正确;C项,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常用做干燥剂;但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故不能做干燥剂,错误;D项,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而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的氯化钡和水,故没有沉淀生成,错误。
4.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显红色
B. 可能为紫色
C. 可能显蓝色
D. 一定显无色
【答案】B
【解析】滴入无色酚酞不显色的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所以滴入石蕊后可能为紫色或红色。
5.为探究碱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如上图(甲)所示,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溶液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如上图(乙和丙)所示,同时将两支充满CO2的相同试管分别倒扣在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丙中液面高于乙,说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中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进行废液处理。将丙所得溶液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再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全部加入后测得溶液pH为3,调节pH接近7,达到排放标准。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的过程中,大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升高 ②CO2+2NaOH===Na2CO3+H2O 进行对照试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③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产生
【解析】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会放热,所以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溶液温度升高;②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乙烧杯中盛的是水,为的是做对照试验;③丙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显碱性,而甲烧杯中有酚酞和盐酸,将甲所得溶液缓慢加入丙的过程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冒出。
6.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
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A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
B项,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
C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Ag+。
7.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一:(2)溶液不变色 (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CO2和NaOH溶液(合理均可) 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不能,因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
【解析】实验一:(1)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用试管取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会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用试管取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塑料瓶重新鼓起来。
上述实验完成后,由于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故不能验证猜想说法正确。
8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 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设与生成2.14 g-1.07 g氢氧化铁所消耗的20 g溶液中NaOH溶质的质量为x。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
【解析】从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可以看出40 g以前没有生成沉淀,是在中和盐酸,140 g和160 g氢氧化钠都是生成沉淀5.35 g,由于无法判断是否是60 g才开始沉淀,和140才完全沉淀,所以不能利用以上数值。但是从60到80,可以判定20 g氢氧化钠一定对应2.14 g-1.07 g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以此为计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