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基础练习卷:盐和化肥
展开盐和化肥
考点一:杂质的去除
1.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
A. 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硫酸)
B. NaNO3溶液中混有AgNO3(NaCl溶液)
C. KCl溶液中混有K2CO3(稀盐酸)
D. CO中混有CO2(NaOH溶液)
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Ag+、Cl-、NO
B. Na+、OH-、CO
C. Ba2+、H+、SO
D. NH、OH-、Cl-
3.有失去标签的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三瓶溶液,现有下列试剂,可以一次性予以区分开来的是( )
A. 酚酞试液
B. 石蕊试液
C. 碳酸钠溶液
D. 金属锌
考点二:常见的盐
1.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 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 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 向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C+O2CO2
B. 2H2O2H2↑+O2↑
C. 3CO+Fe2O32Fe+3CO2
D. HCl+AgNO3===AgCl↓+HNO3
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 Fe→Cu
B. KNO3→NaNO3
C. Mg→MgO
D. H2SO4→HCl
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银和稀盐酸
B. 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
C. 铝和稀硫酸
D.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5.已知:氯化银(白色)、碳酸银(白色)、碳酸钙(白色)、氢氧化铜(蓝色)都难溶于水。下列溶液分别跟氯化铜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的是( )
A. NaOH
B. 硫酸
C. AgNO3
D. Ca(OH)2
6.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7.“比较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请以表2中序号Ⅰ为示例,填写序号 Ⅱ、Ⅲ 中的空格:
(2)室温下,氯化镁与下列物质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MgCl2—AgNO3B.KNO3—MgCl2
C.MgCl2—HCl D.Mg(OH)2—MgCl2
8.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着一重物(不与溶液反应),若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刚好完全反应后,弹簧秤的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有①CuCl2;②Fe(NO3)3;③K2SO4;④Na2CO3;⑤NaOH;⑥Ba(NO3)2六种溶液和 ⑦锌粒,根据下表所列实验现象,判断是哪两种物质发生的反应,把物质的编号和有关化学方程式填入表格内。
10.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考点三:化学肥料
1.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 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析出白色固体,说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C. 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不一定有蓝色沉淀生成
D. 氮肥中加熟石灰研磨,一定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2.下表用甲试剂鉴别乙中的两种化肥,难以实现的是( )
3.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其中写道:“……你我你我,要温暖漂亮,化学提供衣装婀娜;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化学提供,营养多多;你我你我,要飞天探地,化学提供,动力几何;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学密码解锁……”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B. 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C. 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D. 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
4.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中国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B.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 “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不同
D.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5.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
A. CO(NH2)2
B. K2CO3
C. NH4H2PO4
D. Ca3(PO4)2
6.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大量施用化肥才能够获得高产
B.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既施了氮肥又改良了酸性土壤
C. 硝酸钾属于盐,是复合肥料
D. 所有化肥都能全部溶于水
参考答案
考点一:杂质的去除
1.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
A. 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硫酸)
B. NaNO3溶液中混有AgNO3(NaCl溶液)
C. KCl溶液中混有K2CO3(稀盐酸)
D. CO中混有CO2(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除杂质的要求: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A项,加入稀硫酸,带入了新的杂质,错误,可用氢氧化钙除去碳酸钠;B项,氯化钠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正确;C项,碳酸钾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正确;D项,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正确。故选A。
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Ag+、Cl-、NO
B. Na+、OH-、CO
C. Ba2+、H+、SO
D. NH、OH-、Cl-
【答案】B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有失去标签的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三瓶溶液,现有下列试剂,可以一次性予以区分开来的是( )
A. 酚酞试液
B. 石蕊试液
C. 碳酸钠溶液
D. 金属锌
【答案】C
【解析】三种待检物质分别属于酸和碱两类物质,因此仅用指示剂来鉴别显然是不行的。锌属于活泼金属,只能和酸发生反应,故也无法将两种碱区分开来。而碳酸钠,既能和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又能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可用碳酸钠来区分三种物质。
考点二:常见的盐
1.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 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 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 向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答案】B
【解析】A项,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有白色沉淀产生,有明显现象,错误;B项,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正确;C项,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有明显现象,错误;D项,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向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有明显现象,错误。故选B。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C+O2CO2
B. 2H2O2H2↑+O2↑
C. 3CO+Fe2O32Fe+3CO2
D. HCl+AgNO3===AgCl↓+HNO3
【答案】D
【解析】复分解反应必须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且生成物都是反应物交换成分生成的。A项,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因而不是复分解反应,而是化合反应;B项,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是分解反应;C项,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但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因而不是复分解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并在反应过程中相互交换成分。
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 Fe→Cu
B. KNO3→NaNO3
C. Mg→MgO
D. H2SO4→HCl
【答案】B
【解析】A项,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转化能一步完成,错误;B项,由KNO3转化为NaNO3,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钾盐,而硝酸盐和钾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正确;C项,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转化能一步完成,错误;D项,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转化能一步完成,错误。故选B。
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银和稀盐酸
B. 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
C. 铝和稀硫酸
D.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答案】A
【解析】A项,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银排在氢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正确;B项,氢氧化钡溶是碱,硝酸是酸,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错误;C项,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铝排在氢前面,能与酸反应,错误;D项,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可以反应,错误。
5.已知:氯化银(白色)、碳酸银(白色)、碳酸钙(白色)、氢氧化铜(蓝色)都难溶于水。下列溶液分别跟氯化铜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的是( )
A. NaOH
B. 硫酸
C. AgNO3
D. Ca(OH)2
【答案】D
【解析】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进行,若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则反应能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6.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答案】C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理酸性废水;酒精具有消毒的作用,用酒精溶液作医疗上的消毒剂;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
7.“比较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请以表2中序号Ⅰ为示例,填写序号 Ⅱ、Ⅲ 中的空格:
(2)室温下,氯化镁与下列物质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MgCl2—AgNO3B.KNO3—MgCl2
C.MgCl2—HCl D.Mg(OH)2—MgCl2
【答案】(1)①H2SO4+BaCl2===2HCl+BaSO4↓ ②新酸
③CuSO4+2NaOH===CuSO4+Cu(OH)2↓ ④盐
(2)A
【解析】硫酸和氯化钡的反应为H2SO4+BaCl2===2HCl+BaSO4↓过程中是酸和盐的反应产生新的酸和新的盐;氢氧化钠可以和盐反应产生另一种碱和盐;比如CuSO4+2NaOH===CuSO4+Cu(OH)2↓;KNO3—MgCl2;MgCl2—HCl;Mg(OH)2—MgCl2这三种无法发生反应,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8.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着一重物(不与溶液反应),若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刚好完全反应后,弹簧秤的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变大 Ba(OH)2+CuSO4===Cu(OH)2↓+BaSO4↓
【解析】由反应生成沉淀,使溶液的密度减小,密度减小造成浮力减小,最终导致弹簧秤示数的增大。
9.现有①CuCl2;②Fe(NO3)3;③K2SO4;④Na2CO3;⑤NaOH;⑥Ba(NO3)2六种溶液和 ⑦锌粒,根据下表所列实验现象,判断是哪两种物质发生的反应,把物质的编号和有关化学方程式填入表格内。
【答案】K2SO4+Ba(NO3)2===BaSO4↓+2KNO3 ③
⑥ Na2CO3+Ba(NO3)2===BaCO3↓+2NaNO3 ④
⑥ CuCl2+2NaOH===2NaCl+Cu(OH)2↓ ① ⑤
Fe(NO3)3+3NaOH===3NaNO3+Fe(OH)3↓ ② ⑤ CuCl2+Zn===ZnCl2+Cu ① ⑦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的现象分析选择物质进行反应,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由题中给出的物质可知。
10.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考点三:化学肥料
1.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 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析出白色固体,说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C. 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不一定有蓝色沉淀生成
D. 氮肥中加熟石灰研磨,一定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答案】C
【解析】A项,运用酚酞的性质判断;B项,运用盐能使蛋白质析出解答;C项,根据发生的反应进行解答,氢氧化铜不能在酸溶液中存在;D项,根据氮肥中不一定含有铵根离子判断。
2.下表用甲试剂鉴别乙中的两种化肥,难以实现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尿素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铵盐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生成氨气;B项,钡离子能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硫酸钡不溶于水,不溶于酸和碱;C项,银离子能和氯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氯化银不溶于水,不溶于酸和碱;D项,氯化钠不能和硫酸钾、硝酸钾反应。
3.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其中写道:“……你我你我,要温暖漂亮,化学提供衣装婀娜;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化学提供,营养多多;你我你我,要飞天探地,化学提供,动力几何;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学密码解锁……”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B. 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C. 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D. 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所给信息考查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从材料能够得知化学能够研制出许多的新型材料、新物品,能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保障人体的健康。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相违背,故C错误。
4.2015年“世界地球日”的中国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
B.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 “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不同
D.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答案】D
【解析】A项,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错误;B项,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错误;C项,“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都是水中营养元素过量引起的,错误;D项,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正确。故选D。
5.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
A. CO(NH2)2
B. K2CO3
C. NH4H2PO4
D. Ca3(PO4)2
【答案】A
【解析】A项,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项,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项,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D项,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A。
6.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减少环境污染。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大量施用化肥才能够获得高产
B.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既施了氮肥又改良了酸性土壤
C. 硝酸钾属于盐,是复合肥料
D. 所有化肥都能全部溶于水
【答案】C
【解析】化肥中的铵态氮肥是特殊的一类肥料,它们不能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因为它们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