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备考金卷 化学(B卷)
展开
化 学(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Mn 55 Ba 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不断进步的材料逐渐构筑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文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唐三彩”和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硅酸盐
B.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软化可制得玻璃仪器
C.高铁和城铁所用镁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
D.以高纯硅制成的光导纤维内窥镜可直接窥视有关器官部位的变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该过程未发生化学变化
B.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
C.纤维素、蛋白质、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3.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铝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Al+Ag+=Al3++Ag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Ba2++SO=BaSO4↓
C.碳酸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无味气体:2H++BaCO3=Ba2++H2O+CO2↑
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无明显现象:Cu(OH)2+2H+=Cu2++2H2O
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
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色(已知II2+I−)
I2在CCl4中的溶解
度比在水中的小
B
向3mL 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HI溶液,振
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
I−的还原性比Fe2+的强
C
将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产生的
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产生的气体中
一定含有乙烯
D
将SO2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
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5.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严密的是
A.检验试液中的SO: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B.检验试液中的NH:试液气体试纸变蓝
C.检验试液中的I−:试液黄色溶液深黄色溶液
D.检验试液中的Fe2+:试液无明显现象红色溶液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中将氨气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氢气转化率
B.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质量增加,负极质量减少
C.保持温度不变,向稀氨水中缓慢通入CO2,溶液中的值增大
D.反应NH3(g)+HCl(g)=NH4Cl(s)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或“K=0.013,平衡逆向移动,可知达到平衡前的速率:v正c(CH3COOH),c(Na+)保持不变,所以c(CH3COO−)>c(Na+)>c(CH3COOH),由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c(CH3COOH)+c(H+),可知A正确;B.c点显中性,关系成立,但e点显碱性,c(OH−)>c(H+),根据电荷守恒知c(Na+)>c(CH3COO−),B错误;C.d点组成为CH3COONa,根据物料守恒c(Na+)=c(CH3COO−)+c(CH3COOH)=(注意两者等体积混合浓度被稀释为原来一半),故左右两边相加之和为0.1mol/L,C正确;D.f点组成:c(CH3COONa)∶c(NaOH)≈1∶1,c(Na+)相当于两份,c(CH3COO−)相当于一份,故c(Na+)>c(CH3COO−),此时NaOH完全电离产生的OH−与CH3COO−近似相等,由于CH3COO−水解导致自身减少,OH−变多,故c(OH−)>c(CH3COO−),即大小顺序为:c(Na+)>c(OH−)>c(CH3COO−)>c(H+),D错误。
16.【答案】(1)C
(2) I Ⅱ Ⅲ
(3) 3Cl2+8NH3=6NH4Cl+N2
(4) 连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解析】(1)装置A是制取氨气的装置,利用物质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促进氨水的挥发来制取氨气,且该物质和氨气不反应,所以烧瓶内固体不宜选用酸性物质二氧化硅,因为两者反应不能放出氨气,故答案:C。(2)因为制取的氨气中混有水蒸气,氨气是碱性气体,要除去水蒸气只能用碱石灰,故选I装置进行除杂;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也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除去氯化氢气体;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能抑制氯气的溶解,所以要想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应选择III饱和食盐水的装置,除去水蒸气应选择Ⅱ浓硫酸的装置,故答案:Ⅰ;Ⅱ;Ⅲ。(3)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8NH3+3C12=6NH4Cl+N2;故答案为:8NH3+3C12=6NH4Cl+N2;(4)氯气有毒,所以不能直接排空,但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所以除去氯气应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方法为:将导气管与G口连接,另一端插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故答案为:将导气管与G口连接,另一端插入盛有NaOH溶液旳烧杯中。
17.【答案】Ⅰ.(a+2b)kJ/mol
Ⅱ.(1)BDE
(2) 1mol2/L2 < a、b点均处于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点温度和压强均高于a点,故反应速率更快
(3) (MPa)2
Ⅲ.(1)阳极区 MoS2+9ClO−+3H2O=MoO+2SO+9Cl−+6H+
【解析】Ⅰ.已知:①
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得反应③=+2=(a+2b)kJ/mol;II.(1)A.对于具体的化学反应,ΔH固定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状态,A错误;B.气体密度不变,说明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2v正(H2)=v逆(CO)不满足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D.CO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E.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是变化的,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即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正确;答案选BDE;(2)由图知,T℃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又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乘积为1,则K=1mol2/L2;(3)a、b点均处于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点温度和压强均高于a点,故b点的反应速率更大;b点氢气平衡转化率为50%,设起始所加H2为4mol
起始量(mol) 4 0 0
变化量(mol) 2 1 2
平衡量(mol) 2 1 2
因压强为P3,故H2、CO、H2O的平衡分压为、、,Kp=(MPa)2;Ⅲ.阳极产物Cl2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根将MoS2氧化,故辉钼矿应放入电解槽的阳极区;MoS2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MoS2+9ClO−+3H2O=MoO+2SO+9Cl−+6H+。
18.【答案】(1)分液漏斗 平衡气压,使盐酸顺利滴下
(2)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
(3) NaOH溶液
(4) 2KOH+KIO3+Cl2KIO4+2KCl+H2O
(5) 过滤 冷水
(6) KIO4
【解析】图I:A装置反应产生氯气,由于HCl易挥发,故氯气中混有HCl杂质,通入C装置之前,需先经过洗气装置(B)除去HCl,Cl2进入C装置将KIO3氧化为KIO4,从而得到产品,由于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故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多余氯气。(1)仪器甲名称是分液漏斗;对比改进前后装置发现主要变化是图II中a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可以平衡气压,使盐酸顺利滴下;(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用饱和食盐水可除去Cl2中的HCl气体;(3)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故D属于尾气处理装置,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4)装置C为KIO4的制备反应发生装置,氯气将KIO3氧化为KIO4,本身被还原为KCl,化学方程式为2KOH+KIO3+Cl2KIO4+2KCl+H2O;(5)联系上文,从固液混合物中分离出晶体,应该用过滤的方法;根据题给信息,高碘酸钾(KIO4)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和氢氧化钾溶液,选用冷水洗涤晶体的可以降低KIO4的溶解度,减少晶体损失;(6)根据题意,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IO4(或高碘酸钾),MnSO4是还原剂,KMnO4是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KIO4的氧化性强,故答案为:KIO4。
19.【答案】(1)2Fe3++H2S=2Fe2++S↓+2H+ Fe2+-e−=Fe3+ FeCl3得到循环利用
(2)0.5mol
(3)[Fe(CN)6]2−-e−=[Fe(CN)6]3− 11.2L 2CO+2[Fe(CN)6]3−+H2S=2[Fe(CN)6]4−+2HCO+S↓
【解析】在循环反应中,发生以下三个反应:H2S+Cu2+=CuS↓+2H+,CuS+2Fe3+=Cu2++2Fe2++S↓,4Fe2++O2+4H+=4Fe3++2H2O。(1)FeCl3与H2S反应生成硫,则FeCl3被还原为FeCl2,同时生成HCl,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电解池中H+在阴极放电产生H2,阳极为Fe2+失电子生成Fe3+,电极反应式为Fe2+-e−=Fe3+。该工艺的两个反应,最终结果是H2S完全转化为S和H2,FeCl3先转化为FeCl2,再转化为FeCl3,由此可知两个显著优点:①H2S的原子利用率100%;②FeCl3得到循环利用。答案为:2Fe3++H2S=2Fe2++S↓+2H+;Fe2+-e−=Fe3+;(2)从图1可以看出,反应中当有1mol H2S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不变,由关系式2H2S—O2可得出,需要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答案为:0.5mol;(3)①电解时,阳极[Fe(CN)6]2−失电子生成[Fe(CN)6]3−,电极反应式为[Fe(CN)6]2−-e−=[Fe(CN)6]3−。②当有16g S析出时,阴极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③通入H2S时发生[Fe(CN)6]3−与H2S等反应生成[Fe(CN)6]4−和S等,离子方程式为:2CO+2[Fe(CN)6]3−+H2S=2[Fe(CN)6]4−+2HCO+S↓。答案为:[Fe(CN)6]2−-e−=[Fe(CN)6]3−;11.2L;2CO+2[Fe(CN)6]3−+H2S=2[Fe(CN)6]4−+2HCO+S↓。
20.【答案】(1)B
(2)4Fe(CrO2)2+7O2+8Na2CO38CO2+8Na2CrO4+2Fe2O3
(3)H2SiO3
(4)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5)3S2−+8CrO+20H2O=3SO+8Cr(OH)3↓+16OH−
(6)阳 2H2O-4e−=O2↑+4H+
(7)2.4×10−4
【解析】由流程可知,将纯碱和铬铁矿在空气中煅烧,铬铁矿在空气中与纯碱煅烧生成Na2CrO4和一种红棕色固体,应为Fe2O3,同时释放出CO2气体,同时Al2O3和Na2CO3煅烧生成NaAlO2和CO2,加入水浸出杂质和溶液,过滤分离出滤渣Fe2O3,煅烧后的浸出液中含有NaOH、Na2CO3、Na2CrO4、NaAlO2、Na2SiO3,调节pH可形成H2SiO3和Al(OH)3,过滤得到滤渣为H2SiO3和Al(OH)3,分离出的滤液加入稀硫酸酸化,得到Na2Cr2O7和Na2SO4,经过结晶操作分离出Na2SO4,得到粗产品重铬酸钠晶体;加入Na2S溶液反应后,硫元素全部以SO的形式存在,铬酸根离子生成Cr(OH)3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铬沉淀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铬,铝热反应生成铬,溶液b为硫酸钠。(1)纯碱与二氧化硅高温下反应,则应选铁坩埚煅烧,故答案为:B;(2)煅烧铬铁矿生成Na2CrO4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rO2)2+7O2+8Na2CO38CO2+8Na2CrO4+2Fe2O3;(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滤渣1的成分为Fe2O3,滤渣2的成分除了Al(OH)3之外还有H2SiO3;(4)由图可知Na2Cr2O7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硫酸钠的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操作a的实验步骤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5)加入Na2S溶液反应后,硫元素全部以SO的形式存在,生成Cr(OH)3的离子方程式为3S2−+8CrO+20H2O=3SO+8Cr(OH)3↓+16OH−;(6)用石墨电极电解Na2CrO4溶液制备Na2Cr2O7,电解制备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Na2CrO4+4H2O2Na2Cr2O7+4NaOH+2H2↑+O2↑,由图可知2CrO+2H+=Cr2O+H2O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即右侧电极生成H+,则消耗OH−,发生氧化反应,则b为阳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H2O-4e−=O2↑+4H+;(7)Ksp(BaCrO4)=1.2×10−10,含CrO的废水要经化学处理,使其浓度降至5.0×10−7mol·L−1以下才能排放,则废水中Ba2+的浓度应不小于mol/L=2.4×10−4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