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优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优质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城市的产生,城市的由来,中国古代著名城市,思维升华,西方古代城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本课重点:(1)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及影响;(2)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本课难点: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发展的时空关联。素养解读:(1)通过史料实证,探究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和影响(2)立足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认识民居演变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4)能够从多维度对中外各地民居的差异和特征进行历史解释
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建筑的演变
史料研读:上古人类居住的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房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系辞下 》
(史料反应了人类从穴居到筑屋的居住变化以及房屋的作用。)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古圣王作为宫室。——《墨子· 辞过》(史料反应了古人营造宫室的原因。)
一、村落的产生思考:农业的出现会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哪些变化?
生活:人类由迁徙到定居
生活:人类由迁徙到定居生产: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1.村落产生的原因: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2.村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①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②提高了生活质量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房屋、墓葬、窖穴和公共活动场所 1、接近水源 2、水运交通便利 3、地形平坦 4、土壤肥沃
组成:选址:
二、集镇的出现集镇: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探究:古代集镇形成的因素: 窑湾古镇位于江苏新沂市,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不论是南方的泊来品,还是北方的物产,均需在窑湾装卸,长此以往,窑湾也就成为大运河重要的水旱码头。 清代《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国朝高宗(乾隆皇帝)赐为‘天下第一庄’”,呈现出“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窑湾古镇与台儿庄古镇形成的相同条件? 商业繁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位于山东青岛境内的鳌山卫、灵山卫是明代开始的海防工程,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当初是为了抵御倭寇袭扰而修建的沿海军事重镇。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设计,“跨府设卫,连县设所”,鳌山卫、灵山卫由当时的莱州府管辖,浮山所、雄崖所属于鳌山卫,灵山卫下辖后所在胶州,前所位于现琅邪镇夏河所,左所在灵山卫城内。 政治、军事因素
河南朱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仙镇(版画、年画)
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
观察地图:汉口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2.古代集镇的类型:军事重镇、政治中心、工商市镇(贸易小镇) 3.集镇的作用:沟通城乡,有利于城乡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
三、城市的产生 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世界上首批城市一般都诞生在那些具有较为有利的灌溉条件,农业生产发达,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如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流域中下游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黄河流域的中国等地区。“城”与“市”是一回事吗?“城,郭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市,买卖所之也。”“贸、贾,市也”。
“城”——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区 ;“市” ——商品交换的场所。
各诸侯国国都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扬一益二)
汴京(东京)、临安(杭州)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上述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城市布局有何特点?解题关键:克服阅读古文障碍,理解材料的意思,并能直接想象出来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平面示意图,就能按要求作出合理回答。思路引领:西周都城规划、建筑,体现设计者的审美观念和价值体系。都城营建者的建造手法,体现礼制,突出王城、宫城、王权、尊卑。答案提示:“匠人营国”中蕴含一种明确的周王都城规划思想或制度:周王都的规模方九里,平面呈方正的形态,城的四方各开三座城门;城市划分为面积相等的九份,按方位主次分别规划不同的功能区,王城干道宽九轨;宫城是全城的重心,位于城内;王宫内前有外朝,后有内朝,按前朝后寝之制度规划,宗庙和社稷对称分置于外朝左右两侧;宫城的南北一线为城市中轴线,中心线前有王宫,后有市。
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列举在汉代西北地区、唐宋以后东南沿海以及明清时期兴起哪些城市?
1.汉代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兴起:敦煌、楼兰、龟兹( qiū cí )等
2、唐宋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
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城市的演变趋势(如数量、分布区域、城市功能等)数量增多;地理位置南移、东移;经济功能增强。
战国时期主要分布在政治中心
隋唐以后主要分布在交通发达货物集散地
明清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由政治军事中心逐步向经济中心发展,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由坊市分开到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
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交易到逐渐放宽
城市分布随经济重心转移发生变化
农耕时代的城市发展趋势
观察图1唐朝长安城和图2北宋东京城的布局有何异同?
同:都依水而建,满足生活需要; 布局体现了皇权政治在城市中居于核心地位。异:长安城市布局恢宏大气,整齐划一,是强大的人力规划而成。北宋东京城市也有规划,但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场沿河而兴,商业区不规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的繁荣原因有哪些?材料一:国家的统一、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两座宏伟京城的修建和国内国际贸易的扩大,均刺激了经济发展。唐朝京城长安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居民百万,吸引着来自亚洲各地的商贾、留学生和朝拜者。 ——《剑桥插图中国史》材料二:唐朝时候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今开封)为东京。宋周邦彦《汴都赋》中说“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银。”《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北宋东京人口 “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域市之一。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的繁荣原因:(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2)南北大运河的开通;(3)国内国际贸易扩大,商业繁荣; (4)农耕经济发展;(5)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看图学史:明清北京城与古代罗马城在城市布局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有城墙,有军事防御功能;都是政治中心;都有手工业和商业职能。不同:古代中国城市整齐对称,有中轴线,政治功能更突出。古代罗马没有整体规划,比较随意。工商业和生活、娱乐的功能更突出 。
根据所学,结合地理知识回答,古代城市的出现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积极:利于人类居住;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思想交汇; 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文明的进步。负面:易导致“城市病”的产生:人口集中、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等。
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村落为集镇、城市的发展提供条件;集镇、城市的出现也推动了村落的发展。
古代两河流域民居 主要用黏土和芦苇混合成的砖头为材料。只在支撑房顶的栋梁使用木材。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世界早期的古代民居为什么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的民居有差别?原因?
古代埃及民居 大多数以泥和木材建筑。用甘蔗和椰子叶铺成屋顶防晒,房内涂泥防止热气。
拱券 ( xuàn )结构
古罗马带有列柱围廊式中庭
读图学史:古代罗马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特点:带有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以石、砖、木为主要材料。
出现高层公寓式住宅;以契约形式租住。
阿里阿纳·波里阿纳公寓式住宅,属于古纳埃斯・阿雷乌斯・尼基迪乌斯・梅乌斯所有。租期从接下来的7月1日开始。店铺、附带上面的房间。适合男士的二楼公寓。此中庭型楼房主屋。契约必须与前述人物的奴隶普里姆斯订定。——《拉丁碑文集》收录的罗马时代写在公寓墙上的广告
史料研学:下列图片和文字材料反映了古罗马民居出现了哪些变化?
1.两河流域:黏土、芦苇2.古埃及:泥、木材3.北美:动物毛皮4.古希腊、罗马: 木、石、砖为主要材料 混凝土、拱券、希腊柱式为主要特征
5.中国:远古:干栏式、半地穴式
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建筑:干:“上面”栏:“房屋”
( mǎ sǔn) 卯 榫
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
河姆渡遗址的榫(sǔn)卯mǎ建筑构件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草编残片用于干栏式建筑铺垫地板
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想象图
请问这种房屋有什么优点?
此种建筑通风防潮,也防蛇、虫、洪水、等的侵害;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效能。
动脑筋: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子?
黄河流域(北方)干旱、风沙大、 气候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抵挡风沙、保暖。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下列民居都位于哪里?各有什么特点?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广泛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 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
傣族干栏式竹楼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尖顶利于散水。
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 一个特点是特点造型大,大的土楼可住七八十户人家,四五百人。第二是聚族而居。第三是防御功能。
汉代: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明清:北方: 窑洞、四合院 南方:干栏式、封闭式院落、 徽派民居、福建土楼
5、中国:远古:干栏式、半地穴式
根据课本P57-60内容,列表比较世界各地民居的差异及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1.有学者指出:“中国早期北方建筑常采用穴居和半穴居的方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穴居、半穴居逐渐被地面上的土木建筑所取代。”作者强调影响北方居住形式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发展C.建筑材料 D.安全保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北方居住形式的变迁,故选B项。
2.“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秦都咸阳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答案C解析材料中“城”“市”的关系演变发展的5个阶段中“有城无市”是指“城”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军事中心,如秦都咸阳;“城中有市”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如唐都长安;“城区即市区”说明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商品经济繁荣,如宋代东京;“城在市中”是指城市的经济功能超过了政治功能;“有市无城”说明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独立存在,如明代苏州。故选C项。
3.《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实行B.分封制的实行C.井田制的实行D.封建礼制的实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将城邑分为三级”“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的现象,分封制下有等级之分,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材料中没有提及,A项错误。C项属于西周的土地国有制,排除。当时中国是奴隶社会,D项错误。
4.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这体现的思想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和所学知识可知,平遥古城的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
5.古罗马修建的科洛西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大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 )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C.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D.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答案B解析紧扣题干“它可使人在庞大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可知重点强调人的感受,反映出古罗马建筑中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江南地区,一般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散之地,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营项目)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发展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唐朝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并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评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村落的产生,中心广场,集体活动,食物储备,定居繁衍,安全防卫,集镇的出现,集镇的形成,中国古代的集镇,为军事目的而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居住环境的变迁,多彩的世界民居,祠堂家族经商,公民大会,连连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图片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教民植五谷,古罗马城复原图,采集渔猎,经济越来越多元,人口越来越众多,规模越来越庞大,功能越来越复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