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冲刺班-陷阱题易错题(教师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398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冲刺班-陷阱题易错题(教师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398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冲刺班-陷阱题易错题(教师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398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复习化学知识大全易错知识考点总结
-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归类大全 学案 学案 32 次下载
-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学案 24 次下载
-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学案 30 次下载
- 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学案 17 次下载
- 详细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总结 学案 14 次下载
化学冲刺班-陷阱题易错题(教师版)
展开
初三化学冲刺教案(教师版)
课题
陷阱题&易错题
教学目标
掌握题干中相关的知识点,解题时审清题干。
教学重点
常见的易错题和陷阱题,注意题干的阅读
陷阱题&易错题
题型分析
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
考点一:分子和原子的语言描述题
例1:(2015上海中考)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在固态时分子式静止不动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6崇明二模)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摩尔质量不同 B.用途不同 C.碳燃烧的条件不同 D.分子的构成不同
【难度】★★
【答案】D
考点二: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示意图
例2:(2016奉贤二模)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和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
+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中氢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5上海中考)某反应涉及的四种分子如下图所示:
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1:2
变式2:(2016闵行二模)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难度】★★
【答案】C
【方法提炼】
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点总结: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3、 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如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
4、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 发生物理变化时,比如水变成水蒸气,分子种类不会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
6、 解分子原子微观示意图题目的时候,特别是涉及到化学反应的问题的,注意质量守恒定律,注意
知识点2:物质的鉴别
例3:(2015上海中考)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B.用水鉴生石灰和石灰石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D.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难度】★★
【答案】A
变式1:(2016奉贤二模)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可使用的试剂是( )
A.硝酸银溶液 B.石蕊试液 C.BaCl2溶液 D.锌
【难度】★★
【答案】C
变式2:(2016宝山二模)可一次性鉴别硫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试剂是( )
A. 氯化钡 B.碳酸钠 C.紫色石蕊试液 D.二氧化碳
【难度】★★
【答案】B
【方法提炼】
物质的鉴别: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性质,用实验的方法逐一区别的过程。如果只有两种物质,只要确定了一种,余下的就是另一种物质。
1、被鉴别的物质:①涉及到物质的类属:气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②涉及到物质的体系:同类物质的鉴别;不同类物质的鉴别;同一体系中不同物质的鉴别;不同体系中不同物质的鉴别。
2、考查形式:①围绕试剂的考查:根据物质的特性和特有的反应通过自选试剂、指定试剂或不加其它试剂来鉴别物质,要求达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的效果,前两者又涉及用一种试剂或一组试剂鉴别数种物质,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②围绕实验操作的考查:要求将试样的采集、试剂的加入、现象的观察与描述、结论的表述等过程加以阐述。③围绕评价的考查:要求从试剂正确、步骤合理、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等角度评价鉴别方案或结论等,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3、答题要领:关键是对所给物质的一般性质及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等)、某些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是否有特殊现象等有所了解,并应用到解题的过程中。
知识点3:化学实验
考点一:简单的选择题实验
例4:(2015上海中考)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装置是( )
【难度】★★
【答案】B
变式1: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设计下图所示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A. B. C. D.
【难度】★★
【答案】C
变式2: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NaOH溶液中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CO
将气体点燃
C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加入足量水,溶解、蒸发、结晶
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Fe和Ag分别放入Cu(NO3)2溶液中
【难度】★★
【答案】D
考点二:实验操作题
例5:(2015上海中考)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蒸发皿时垫上石棉网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称量
C.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固体 D.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测定pH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5上海中考)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下: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搭建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_____(选填“前”或“后”)放置。
【难度】★★
【答案】试管 前
变式2:(2016奉贤二模)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难度】★★
【答案】B
变式3:(2016上海中考)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____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___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难度】★★
【答案】b a
【方法提炼】1、实验仪器的使用
2、各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表:
物质
空气中
氧气中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火光明亮,产生大量白烟
硫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木炭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镁带
发出耀眼光芒,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有白色固体(白烟)生成
铁丝
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3、实验操作及安全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_________中,液体药品放在________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________中),白磷存放在________中(白磷的着火点低)。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________,固体以_______为宜,液体以________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废液缸)。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____________ ②块状药品:用________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________在桌上,(以免药品污染或者腐蚀桌面)。标签应____________,(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挤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________,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造成试剂污染。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直接放回原滴瓶,切不可放在其它的滴瓶中)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
方法1: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气密性良好(原理:热胀冷缩);
方法2:将导管放入水中,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原理:大气压强和容器内压强不同)。
说明:无论装置有多复杂,有“动静”就说明气密性好!比如冒气泡(图A),比如有液面差(图B、C)
(三)物质的加热
①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________(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爆裂),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预热),再集中加热。
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答案】广口瓶 细口瓶 滴瓶 水 最少量 盖满试管底部 1-2mL 药匙 镊子
倒放 贴着手心 竖直方向 略向下倾斜 1/3
知识点4:描述题
例6:(2016黄浦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元素的存在形态都是化合态
B.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C.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难度】★★
【答案】B
变式1:(2016闵行二模)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推理正确的是( )
A.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难度】★★
【答案】B
变式2:(2016松江二模)推理合理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则该固体为活泼金属
B.某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则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
【难度】★★
【答案】D
变式3:(2016闸北二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属于酸
B.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C.碱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D.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水属于氧化物
【难度】★★
【答案】D
【方法提炼】
此类题型中涉及到的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是否符合逻辑,注意“一定”、“肯定”、“都”等这些绝对性的字眼。
知识点5:溶解度
考点一:溶解度表格问题
例7:(2015年上海中考题)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I.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________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
II.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g。
IV.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
【难度】★★
【答案】KNO3 63.9/(63.9+100)×100% 降低温度或加入KNO3等合理即可
68 蒸发结晶
变式1:(2016崇明二模)下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
20
30
40
50
溶解度(g/100g水)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KCl、KNO3二种物质的溶液都析出晶体,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KCl、KNO3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___之间(用编号表示)
A.20℃以下 B.20℃~30℃ C.30℃~40℃ D.40℃~50℃
④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____g;40℃时,将70g KCl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_____g。
⑤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________(用编号表示)
冷却时间
溶质质量
0
冷却时间
析出
晶体
质量
0
冷却时间
溶剂质量
0
冷却时间
0
溶质
质量
分数
A. B. C. D.
⑥实验设计:将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不饱和的氯化钾溶液
中不断加入氯化钾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
KCl不饱和溶液
变为饱和溶液
【难度】★★★
【答案】增大 蒸发结晶(或蒸发水) B 34.0 30 D 有固体不再溶解
考点二:溶解度曲线问题
例8:(2016奉贤二模)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g/100g水)
甲
乙
丙
温度/℃
0
t1
t2
20
50
溶解度
·
·b
·
c
a
③t2℃时,将20g 甲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可以用右图中______点(填“a”、“b”、“c”)表示。
④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⑤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乙
C.析出固体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难度】★★
【答案】不饱和 b 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冷 却热饱和溶液) A、D
变式2:(2016闵行二模)根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0 20 40 60 80 t℃
50
40
30
20
s(g/100g)
.
.
甲
乙
a
b
① 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
80℃时,乙物质在1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___________g,
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精确到0.1%)
② 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③ 将b点的甲溶液转化为a点的甲溶液,采取的方法是_____
(选填编号)。
A.增加溶质 B.恒温蒸发溶剂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④ 将8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B.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