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精品测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
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1~2题。
1.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
A.劳动力
B.水源
C.市场
D.农业科技
2.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 )
A.广阔的市场
B.发达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传统的耕作经验
【解析】 第1题,题干要求“从自然条件分析”,选项中只有水源属自然因素,其他项为人为因素。据表中信息可知,表中所示的国家是以色列,该国家以犹太人为主,沙漠面积较广,以色列降水较少,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水源不足,该国家节水农业成效显著。第2题,以色列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之下,发展了发达的种植业,主要是因为利用先进的科技对不利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其他选项对不利自然条件影响不大。
【答案】 1.B 2.C
地中海东岸的小国以色列,国土总面积的45%是沙漠。以色列实现了“让沙漠开满鲜花”的梦想,成为世界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其鲜花主要销往西欧。据此完成3~5题。
3.以色列实现“让沙漠开满鲜花”,对自然条件改造合理的是( )
A.山区地形改造成梯田
B.建大棚温室改造热量
C.修建水利工程和技术措施改造水源
D.沙漠变肥沃的土壤
4.冬季是以色列鲜花的销售旺季。该季节,以色列种植鲜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气温较高
B.地形平坦
C.昼夜温差大
D.光照充足
5.目前,以色列鲜花总产量一半以上来自新培育的品种。主要是因为以色列拥有( )
A.发达的经济实力
B.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
C.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D.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以色列气候干旱,降水少,让沙漠开满鲜花改造的是水分条件,应修建水利工程和技术措施改造水源。第4题,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冬季优势自然条件是气温较高;地形平坦没有季节差异;夏季高温少雨时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第5题,新培育品种需要有雄厚的科技力量。
【答案】 3.C 4.A 5.B
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回答6~8题。
6.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现实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缺水问题
C.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D.改善受水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其经济发展
7.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可以改变调入区的气候类型 ②调水对调出区和调入区都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③可以减少调入区地表水的使用 ④有利于受水区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不平衡
B.自然资源之间的相关性
C.自然资源浪费严重
D.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大
【解析】 第6题,据图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将长江水调往北方,减少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东线工程缓解了华北缺水问题,不是解决华北缺水问题。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主要在中游荆江河段,东线工程对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作用不大。东线工程缓解了华北缺水问题,可以改善受水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其经济发展。第7题,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变化,气候类型反映地区常年、大范围的特征,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不能改变调入区的气候类型,①错误。调水后调出区水资源减少,泥沙淤积加重、水质可能变差,调入区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加剧盐碱化问题,因此调水对调出区和调入区都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②正确。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只能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仍然存在缺口,减少调入区地表水的使用可能性不大,③错误。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使调入区水量增加,有利于受水区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④正确。第8题,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主要是因为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不平衡。
【答案】 6.D 7.B 8.A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的经济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北海石油依赖症)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在全球经济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回答9~10题。
9.推断巴西、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B.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C.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
D.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国际竞争力弱
10.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 )
A.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
B.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C.优化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
D.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
【解析】 第9题,“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巴西、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不能体现过度依赖;投资于人力资源的资金不足;资源开发成本不能体现过度依赖资源。第10题,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会加重相关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不能改变对资源的依赖特点。
【答案】 9.B 10.A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美国春夏之交多发黑风暴,最著名的是1934年5月11日,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风暴。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升入高空,形成了一个东西长2 400千米,南北宽1 440千米,高3 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风暴带。
材料二 下图为美国本土农田黑风暴危害严重区分布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分析A地作为农田的区位优势。
(2)简述美国西部黑风暴多发生在春夏之交的原因。
(3)指出黑风暴给A地农业生产带来的主要危害。
(4)建设防护林是预防黑风暴的一种有效措施,试分析其防治风蚀危害的机理。
【解析】 第(1)题,种植业发展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因素分析。A地处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夏季高温多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黑土肥沃,有密西西比河的干支流作为灌溉水源。第(2)题,春夏之交风力强劲,植被冬季枯落,没有生长起来,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易受侵蚀。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沙尘物质多。第(3)题,大风天气的影响,主要是对作物、土壤的水分、肥力的影响。大风使农作物受损,减产。大风天气蒸发快,加剧干旱,使农作物枯萎。表层肥沃的土壤被吹蚀,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第(4)题,建设防护林是预防黑风暴的一种有效措施,主要是降低风速、土壤侵蚀角度考虑。防风林能够降低地面风速,从而减弱风的侵蚀、搬运能力。树木根系能够固结土壤,提高地表抗侵蚀能力。
【答案】 (1)地处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黑土肥沃;夏季高温多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有密西西比河的干支流作为灌溉水源。
(2)春夏之交风力强劲;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易受侵蚀;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沙尘物质多。
(3)大风使农作物受损;加剧干旱,使农作物枯萎;表层肥沃的土壤被吹蚀,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
(4)防风林能够降低地面风速,从而减弱风的侵蚀、搬运能力;树木根系能够固结土壤,提高地表抗侵蚀能力。国土面积
1.4×104 km2
人口和民族
427万,3/4以上为犹太人
国土特征
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
农业特点
种植业尤为发达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380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达标测试</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态脚印”说明了,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优秀复习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河流可能是,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地窝子”的主要功能是,我国主体功能区是按,该岛的自然资源中,占比较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