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认识统计表》教案 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58431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4《认识统计表》教案 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58431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4《认识统计表》教案 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58431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整册数学西南师大版二年级第二学期教课课件PPT+教案+练习
数学二年级下册收集与整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收集与整理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达标反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例4,第96,97页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十九第2--4题,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提示:
本例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统计表,教学时老师要注意两点:一是关于统计表只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即可。二是填完统计表后,可以让学生对照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巩固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学习简单统计方法,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学习简单统计方法,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难点:经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规程,会正确填写统计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学生准备: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祝活动,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有这些表演项目: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
教师:你最想参加哪个项目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你们知道班上同学参加哪个项目的人数最多,参加哪个项目的人数最少吗? 猜一猜。
教师: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答案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分类,再数出每个项目的人数。)
【设计意图:创设六一庆祝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收集和整理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的人数的需要,不是为了统计而统计。】
二、探究新知
1、 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1)那用什么办法知道参加每个项目的人数呢?
学生1:用画“√”的方法。
学生2:我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更好一些。因为人数比较多,用画“√”的方法容易数错,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些。
(2)的确,画“正”字的方法数起来更加快。那我们就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吧!
(3)教师介绍整理要求:学生一一报自己参加的项目,选4名小小整理员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最后再记录这4名小小整理员要参加的项目,其余同学在本子上记录。
(4)学生一一报项目,学生记录,教师观察,有问题及时解决。
(5)整理完后,为了避免出错,我们还要检查检查,把每个项目的人数加起来看看和我们班的人数相同吗。
(6)谁来说说各项目有多少人参加呢? (学生汇报。)
2、 初步认识统计表
(1)当我们整理完后通常要把整理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来和老师一起去看看统计表。
(2)这种表格就叫做统计表,仔细观察,你从这张统计表里看到了什么?
学生1:有名称。
教师:统计表的名称告诉我们这张表是统计的什么内容,我们这张表就是统计的全班参加节目的人数。
学生2:表的第1排是节目,有4个节目。
教师:观察得很仔细。
学生2:第2排就是人数,每个项目分别有多少人?
教师:人数后面有个括号写了人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3:那表示单位。
(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参加唱歌这个项目的人数我们应该填在哪里呢?
学生:就填在唱歌这个项目下面的格子里。
教师:如果唱歌的有3 人,这个格子里还需要写“人”这个单位吗?
学生:不需要,因为在左边的第1个格子里已经写了“人”。
教师:对,说得真好。因为前面有单位,只需填上数就可以了,这样的统计表就显得更加简洁、清楚。那就请小朋友们完成这张统计表吧!
(4)全班汇报,选一个学生的展示。
(5)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参加什么节目的人数最多? 参加什么节目的人数最少?
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你看,我们把整理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后就能简洁、清楚地看出每个项目分别是多少,真方便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首先巩固了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感受这种方法的便利。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认识了统计表,让学生感受统计表的作用。最后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观察积累初步的统计分析的经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三、巩固新知:
1、课堂活动第2题
(1)刚才我们一起调查了班上六一儿童节参加节目的人数,下面我们开展一些有趣的调查活动,好吗? 看看我们要调查什么?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要我们调查什么呢? (调查全班同学的家庭人口情况,再整理。)
(2)你知道家庭人口情况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自由回答。)家庭人口情况简单来说就是你家里住了几个人,明白了吗? 现在请小朋友们想想,你家有几口人? 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班上这么多孩子,情况很多都不一样,要一一把每种情况都写出来,不便于我们观察,这种时候一般会定几个范围,我们来看看统计表里分成了哪些范围,谁来说一说? (4以下,4,5,5以上。)
(4)下面我们就开始调查吧! 教师介绍调查要求:学生一一报自己的家庭人口数,选4名能干的小小统计员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最后再调查这4名小小统计员的家庭人口数。
(5)学生一一报项目,统计员记录,教师观察,有问题及时解决。调查完后,提醒学生检查。
(6)下面请小朋友们把我们的整理结果填入统计表里。
(7)仔细观察班上家庭人口是几人的同学最多?
(8)看表,你还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决。)
2、练习十九第2题
(1)二(1)班的同学整理全班1 周阅读课外读物的册数,我们一起去看看。
(2)请你们仔细观察后,把结果填入统计表里。
(3)全班汇报结果。(少儿文艺有16人,连环画有17人,故事大王有12人。)
(4)读连环画的册数比故事大王多几册? 请学生列出算式。
(5)同学们最喜欢看的课外读物是什么? (连环画。)
(6)全班共读了多少册课外读物? 请学生列出算式。
3、 练习十九第3题
(1)我们再去看看某地7 月份上半月每天的最高气温记录。请小朋友认真看记录,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
(2)下面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有关数据。强调一定要画“正”字,避免学生直接数出结果填空。
(3)整理好后完成统计表。
(4)全班汇报。
4、 练习十九第4题
(1)我们再来整理整理我们每周上课的情况。为了节省时间,填课程表我们就下来完成。(教师把课程表展示给大家看。)
(2)要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每门课各有多少节,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我们每周上了哪些课,先把它写下来。)
(3)学生开始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汇报结果。
(5)根据结果谁来说说一周中,哪门课最多? 哪门课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4项统计活动,巩固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统计表。这些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统计的方法,如整理完后要检查等,减少统计中错误。】
四、达标反馈:
1、下面是二(2)班一个同学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的记录:
唐老鸭: √ √
米老鼠: ○ ○ ○
蝙蝠侠: △ △ △ △ △ △ △ △ △ △ △ △
孙悟空: ☆ ☆ ☆ ☆ ☆ ☆ ☆ ☆ ☆ ☆ ☆ ☆ ☆ ☆ ☆
哪吒: □ □ □ □ □ □ □ □ □
(1)请你根据这个同学的调查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2)喜欢( )的人最多,喜欢( )的人最少,喜欢( )的人数和喜欢孙悟空的人数最接近。
2、把整理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最喜欢的动物
数量
小猫:
小熊猫:
小猴:
小狗:
(1)喜欢( )的人数最多。
(2)喜欢( )和( )的人数是一样的。
(3)喜欢小熊猫的比喜欢小狗的多( )人。
答案:1、(1)2 3 12 15 9 (2)孙悟空 唐老鸭 蝙蝠侠
2、10 14 10 4 (1) 小熊猫 (2) 小猫 小猴 (3)10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呢?
布置作业:
1、下面是二年级(3)同学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情况。
(1)这个班一共有多少( )人。
(2)这个班参加( )的人数最多,参加( )的人数最少。
(3)参加美术的和参加体育的一共有( )人。
(4)参加书法的比参加舞蹈的多( )人。
2、下面是二年级同学喜欢吃的水果调查情况。
(1)全班共有( )人。
(2)这个班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喜欢吃( )的人数最少。
(3)如果庆祝“六一”,你觉得要多买( )最合适。
(4)这个班喜欢吃( )的人数和喜欢吃( )的人数一样多。
答案:1、(1)54(2)体育 手工 (3) 25 (4)6
2、(1)28(2)葡萄 橘子(3)葡萄 (4)苹果 柠檬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直观展示一个简单统计表的各部分,给学生一个具体清晰直观的印象。】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1、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18世纪在哥尼斯堡城(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普莱格尔河上有7座桥,将河中的两个岛和河岸连结,如图1所示。 城中的居民经常沿河过桥散步,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一次走遍7座桥,而每座桥只许通过一次,最后仍回到起始地点。这就是七桥问题,一个著名的图论问题。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不难,但人们始终没有能找到答案,最后问题提到了大数学家欧拉那里。欧拉以深邃的洞察力很快证明了这样的走法不存在。欧拉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既然陆地是桥梁的连接地点,不妨把图中被河隔开的陆地看成A、B、C、D4个点,7座桥表示成7条连接这4个点的线,如图2所示。
于是“七桥问题”就等价于图3中所画图形的一笔画问题了。欧拉注意到,每个点如果有进去的边就必须有出来的边,从而每个点连接的边数必须有偶数
个才能完成一笔画。图3的每个点都连接着奇数条边,因此不可能一笔画出,这就说明不存在一次走遍7座桥,而每座桥只许通过一次的走法。
2、统计表。
统计调查所得来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得到说明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中,就形成“统计表”。统计表是表现数字资料整理结果的最常用的一种表格。 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
统计表构成:一般由表头(总标题)、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四个主要部分组,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总标题是指表的名称,它要能简单扼要地反映出表的主要内容,行标题是指每一横行内数据的意义;列标题是指每一纵栏内数据的意义;数字资料是指各空格内按要求填写的数字;单位是指表格里数据的计量单位。在数据单位相同时,一般把单位放在表格的左上角。如果各项目的数据单位不同时,可放在表格里注明。制表日期放在表的右上角,表明制表的时间。各种统计表都应有“备注”或“附注”栏,以便必要时填入不属于表内各项的事实或说明。
卡通人物
唐老鸭
米老鼠
蝙蝠侠
孙悟空
哪吒
喜欢人数/人
课外小组
美术
书法
舞蹈
体育
手工
人数
9
14
8
16
7
葡萄
正正一
橘子
正
柠檬
正一
苹果
正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的认识_西师大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课堂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西师大版综合与实践 每天锻炼1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达标反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