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精创】-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测试卷(1)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503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测试卷(1)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503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测试卷(1)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503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从宇宙看地球》 测试卷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60)
1、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或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地表水的蒸发
B.煤炭、石油的形成
C.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中断
D.火山、地震
【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变化的动力;煤炭和石油是地质时期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活动可引起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中断;而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形式,与太阳辐射无关。
2、下列保持宇宙环境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向宇宙空间多发射各种航天器
B.大力开发宇宙资源
C.清除太空垃圾
D.宇宙空间具有无限性,不必关心太空垃圾
【答案】C
【解析】太空垃圾不及时处理,会威胁人造卫星运行安全。
3、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完成下题。
影响地区间太阳辐射不均衡的原因不包括( )
A. 太阳高度大小 B. 日照时间长短 C. 大气的削弱作用大小 D. 地面植被多少
【答案】D
【解析】首先纬度间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 ,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就大,A错;日照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越强,日照时间越短,太阳辐射越弱,B错;各地的天气不同也会影响太阳辐射,晴天多,对太阳辐射作用的削弱作用弱;阴雨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自然就少;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另外,海拔高,日照时间就越长,所以太阳辐射就越高(如青藏高原)。也有地形的影响,比如四川盆地,周围高,空气不易扩散,所以阴雨天就比同纬度其他地方更多,得到的太阳辐射就少,C错;与地面植被的多少无关,故D正确。
4、2013年2月15日,莫斯科时间(东四区区时)12时30分,俄罗斯发生天体坠落事件,产生大量碎片,陨星形成了“陨石雨”。据此,结合图1回答。
天体坠落现象常发生,但陨星落入陆地居民区的情况不多。你认为其理论依据主要是( )
A.大气层厚度 B.聚落分布
C.大气环流状况D.海陆分布
【答案】D
【解析】陆地面积远小于海洋面积,大部分陨星可能落入海洋。
5、下图为“我国乌鲁木齐至广州一线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年)剖面图”。下列关于图中a、b、c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地比c地太阳辐射更强
B. b地比a地降水变率更小
C.a地比c地气温年较差更大
D.a、b、c三地中,c地降水量最小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b地太阳辐射总量最多,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多,乌鲁木齐至广州一线经过我国的青海省,可知b地应是在青海省地区,晴天多,该区全年降水少,而a地为广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C地为大陆性气候年较差比a地大。
读某地地层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①②③④四个地层中,形成最晚的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个地层呈层状分布,为沉积岩层。地层形成过程中,形成晚的岩层位于上部,故A项正确。
7.假如岩层④含三叶虫化石则该岩层可能形成于(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答案】 A
【解析】 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
8.下列地球生物进化过程的一般序列,正确的是( )
A.先有两栖类动物后有鱼类
B.先有裸子植物后有蕨类植物
C.先有爬行动物后有哺乳动物
D.先有被子植物后有裸子植物
【答案】 C
【解析】 鱼类出现于两栖类之前;蕨类植物在裸子植物之前;爬行动物出现在哺乳动物之前;裸子植物出现在被子植物之前。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回答9~10题。
9.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哺乳类 D.新生代、鱼类
【答案】 B
【解析】 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
10.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环境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环境 D.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 C
【解析】 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11、“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3日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王亚平还进行了中国第一次空中授课。据此回答下题。
最可能干扰“空中授课”(通信联系)的是( )
A. 太阳活动 B. 云雾 C. 流星 D. 太阳辐射
【答案】A
【解析】最可能干扰“空中授课”通信联系的是太阳活动,耀斑暴发引起磁暴现象,导致地球电离层扰动,无线电短波信号中断,A对。云雾、流星、太阳辐射不会干扰电离层,不能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联系,B、C、D错。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13. 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 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 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
【答案】12.B 13. D
【解析】12.在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一般把软流层看作岩浆的发源地,故B正确。
13.熔岩所在圈层为地幔,地幔与地壳的界面为莫霍面,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故D正确,A、B错误。地壳厚度大于洋壳,因此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故C错误。
14、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完成下题。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点。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A项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意大利的实验性农业项目“尼莫花园”创立于2012年,其主体是海底农场,占据的水域面积约100平方米,由5个透明塑料材料制作的充气“生物圈”组成,用绳索固定在海底,悬浮在水面以下6至10米的海中。启动时作物所需淡水由潜水员带入,之后完全可以自给。据此完成15-16题。
15. “生物圈”内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完全可以自给,推测其原因是( )
A. 利用海水淡化水 B. 利用内壁的冷凝水
C. 叶片直接吸收水汽 D. 就近利用海水
16. 实验初期,尼莫花园项目只在每年的5-9月进行,其原因可能是( )
①海上风浪小②昼夜温差大③光照充足④陆地水资源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15. B 16. C
【解析】15.因为塑料球的保温作用,所以“生物圈”内温度要比海水的温度高,蒸发出来的水分容易在“生物圈”壁上凝结成为水滴,从而提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故B项正确;“生物圈”外壁为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并非利用海水,故AD项错误;植物通过根茎输送水分,叶片不会吸收水分,故C项错误。故选B。
16.根据材料尼莫花园位于地中海海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所以,5~9月海上盛行下沉气流,风浪小,降水少,光照强,故①③正确;该“生物圈”内昼夜温差较小,故②错;由材料该项目需要的淡水由外界带入,所以如果陆地淡水短缺,不利于该项目的实施,故④错。故选C。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17-18小题。
17. 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8.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 17.B 18. B
【解析】17.图示景观体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其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为外部圈层,共3 个,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故B正确 。
18.该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能,故B正确,C、D错误。“连续而不规则”仅仅是水圈的特征,故A错误。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19-20题。
19.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
B. 岩石圈一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一大气圈
20.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内地核
【答案】 19.A 20.B
【解析】19.由题干“蔓延的火山灰”知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首先漂浮在大气圈中,然后慢慢降落进入水圈、生物圈,最终会沉积下来,成为岩石圈的一部分。A对,B、C、D错。故选A。
20.该山体位于火山口,山体组成岩石应是火山岩,即岩浆岩,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所以组成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软流层,C对。A、B、D错。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7、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界面A是 ,(2分)地震波E是 。(2分)
(2)在界面A上地震波纵波的波速变化情况是 ,(2分)
在界面B上地震波横波的传播变化情况是 。(2分)
(3)试从圈层厚度的角度,分析地壳的主要特征 。(4分)
(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2分)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
【答案】(1)莫霍面 横波
(2)突然增加 突然消失
(3)厚度不均匀,陆地的地壳比大洋的地壳厚
(4)C
【解析】莫霍面距离地表大约33千米,所以A是莫霍面。地震波E速度较慢为横波。从图中可知地震波在界面速度突然增加,在界面B上,横波突然消失。地壳是位于莫霍面至地表之间。
18、天文辐射指的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6分)
(1)甲、乙两图中分别表示北极点附近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4分)说明判断的依据。(5分)
(2)图中①曲线和A曲线表示的是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同一时间①曲线的值总是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A曲线,(2分)试解释其原因。(5分)
(3)据图分析,不同纬度的太阳辐射及其年变化情况会关系或影响到哪些自然地理现象,试列举之。(10分)
【答案】(1)⑥ D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极点附近为极夜,太阳辐射能量为0。
(2)大于 大气上界不存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多于同纬度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关的地理现象:①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而产生的气候类型的纬度差异;②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而产生的自然景观(植被类型)的纬度差异;③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④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产生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重要原因……
与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①气温年较差一般具有由低纬向高纬增大的趋势;②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③东亚和南亚季风现象的产生;④温带地区明显的四季交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精创】期末测试卷(二)(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期末测试卷二1原卷版docx、新教材精创期末测试卷二1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精创】期末测试卷(一)(2)-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期末测试卷一2原卷版docx、新教材精创期末测试卷一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精创】期末测试卷(二)(2)-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新教材精创期末测试卷二2原卷版docx、新教材精创期末测试卷二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