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地理第8天——水循环答案 练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530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地理第8天——水循环答案 练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530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地理第8天——水循环答案 练习
展开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地理第8天——水循环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B。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2.【解析】选D。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输送,径流搬运泥沙等矿物质移动,从陆地输送到海洋;海洋蒸发、大气降水没有矿物质移动;水汽输送将海洋蒸发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不含矿物质。
3.【解析】选C。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从海洋上空将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即此环节代表水汽输送环节。
4.【解析】选D。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得森林的环境功能减弱,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是水力发电更加不稳定;水土流失加剧,三角洲面积增大;河流水位变化增大;保持水土功能减弱,下渗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
5.【解析】选B。若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结合地球圈层分析,数码①分布位置最高,表示大气水。④在最底部,表示地下水。地表水流入海洋,②表示海洋水,③表示地表水。
6.【解析】选D。结合上题分析,若图中数码⑤⑥⑦⑧⑨表示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五个环节,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以及大气水凝结成降水,可判知数码⑤⑥⑦⑧依次表示蒸发、地表径流、降水、下渗。
7.【解析】选A。 ①是由其他圈层指向大气圈,应为蒸发;②为生物圈指向大气圈,应为植物的蒸腾作用; ③为大气圈指向其他圈层,应为大气降水;④为岩石圈指向水圈,应为径流。
8.【解析】选D。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都可产生影响,但是对径流的影响最大。
9.【解析】选B。雨水被收集利用,地表径流会减少。
10.【解析】选D。收集雨水时间最长就是指雨季最长的地方,广州在四个城市中雨季最长,降雨量最大。
11.【解析】选B。由图可知,该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故为海陆间循环。
12.【解析】选C。 “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示的是河流,属于地表径流。
13.【解析】选B。左图获取淡水过程中,海水受热蒸发,水汽遇冷凝结,有水汽蒸发、凝结环节;水再汇集到储水器中,模拟的是径流环节;主要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是蒸发、降水、径流环节。
14.【解析】选C。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气温最高、水汽蒸发最多的时段,在12时左右;0时左右是半夜, 6时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段,蒸发弱;18时左右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
二、非选择题
1.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集雨工程主要是通过水窖、水池等将地表径流存储起来,因此主要是对地表径流(G)施加影响,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第(2)题,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水在地表停留的时间长;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以上均有利于水的下渗。第(3)题,我国东南沿海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可以用C环节表示。
答案:(1)G (地表径流)
(2)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地表疏松。
(3) C (水汽输送)
2. 【解析】第(1)题,图示海洋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地面形成地表径流,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回流到海洋,形成海陆间循环。C海区位于低纬度大陆架浅海区上,地表径流携带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充足,渔业资源丰富。第(2)题,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大幅度急速下降,可能出现地下水降落漏斗,容易出现地面沉降;建筑物可能开裂、倾斜、坍塌;沿海地区容易海水入侵,加剧地下水水质恶化;还有可能产生泉流量减少,水井枯竭等不利影响。第(3)题,A代表由海洋上空进入陆地上空,是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环节。水汽输送有利于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与水分平衡。第(4)题,读图,10年后地下水等水位线升高,说明地下水水位升高。地下水水位升高,水资源储备充足,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该地气候逐步趋向湿润。气候变湿润,有利于沿岸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
答案:(1)海陆间循环。 地表径流。
(2)地面沉降(或地面建筑物倾斜、坍塌)、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入侵。
(3)水汽输送。 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与水分平衡。
(4)地下水水位变化:升高;
气候变化趋势:逐步趋向湿润。
地理意义:有利于沿岸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