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寒假作业:(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练习
展开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2、“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 km2。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 )
A.地形为平坝 B.位于背阴坡 C.土壤为酸性 D.人口很稠密
2.关于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 km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
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
D.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
3、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4、读某行政区域的空间结构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一定界线但界线是不确定的 B.是具有一定功能的
C.是独立的,不会对其它区域造成影响 D.内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连续性
2.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可能表示城市 B.b可能是城市群 C.d可能是公路 D.c可能为农业区
5、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1-2题。
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2.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6、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下图,完成1—2题。
1.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农业基础薄弱 B.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2.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 )
A.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
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有步骤地治理大江大河和开发能源、矿产等资源
7、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对口味的喜好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C.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2.“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哪一自然地理背景有关( )
A.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 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
C.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 D.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
8、下图为“辽宁省2007年和2015年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1~2题。
1.目前该省处于区域发展的( )
A.传统农业阶段 B.工业化初期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2.与2007年相比,辽宁省2015年( )
A.地域联系更加密切 B.区域核心的范围变小
C.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D.高科技产业占比降低
9、读1978—2015年全国与沈阳市、重庆市和武汉市的三产与二产比值变化图,回答问题。
1.图示反映出( )
A.三城市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 B.全国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C.武汉2007年第三产业值达最大值 D.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2.1999年,沈阳市三产与二产比值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第三产业衰退 B.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C.钢铁工业重新崛起 D.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向东北迁移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区隶属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2012年,崇明区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下图是2012年崇明区、上海市、全国平均城市化率统计图,下表为崇明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平均值的比较数据。
| 产值比重 | 从业人员比重 | ||
崇明区 | 全国 | 崇明区 | 全国 | |
第一产业 | 9.40 | 10.06 | 37.90 | 33.60 |
第二产业 | 53.10 | 45.27 | 16.30 | 30.30 |
第三产业 | 37.50 | 44.65 | 45.80 | 36.10 |
1.2012年崇明区城市化率为48%,比上海市__________,比全国平均水平__________
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区三大产业的特点。
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区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解析:1.该示意图没有表示出区域的形状,边界也是相对的,也没有划分下一级区域。
2.该图反映了干湿地区对农业发展方向的影响。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A
解析:1.从图中茶园分布地看,多位于向阳的低山坡,土壤为酸性。
2.自然分界线没有明确的界线,故“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D; 3.D
解析:1.秦岭一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线。淮河流入洪泽湖之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在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环境的差别, 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自然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所以A错误,C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故B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
2.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的,显然长江是造成苏南、苏北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故长江对苏南、苏北两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到阻隔作用。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解析:1.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A项区域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故错误。B项,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或功能;正确。C项,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错误。D项区域内部表现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错误。
2.区域要素的空间形态: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线表现为线状或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故选C项。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C
解析:1.黄山毛峰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
2.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黄山毛峰产地没有明确界线。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B;2.A
解析:1.读图可知,远西部地带位于内陆,制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正确。农业基础薄弱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不足是自然原因,C、D错误。
2.我国西部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A正确。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发挥资源优势是发展措施,而不是要注意的问题,B、C、D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C
解析:1.饮食习惯的形成与当地的地理条件、历史文化有关。“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D项正确。
2.“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有关,C项正确;爱吃醋与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无关,A、B两项错误;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不是爱吃醋的原因,D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A
解析:1.读图可知,目前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为三二一.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差距不大,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所以其处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后期阶段。
2.与2007年相比,辽宁省2015年产业总产值增大.因此区域核心范围变大;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高科技产业占比提高,同时环境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但不可能大幅提升,地域联系更加密切。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解析: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低; 高; 2.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在本区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小。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在本区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大。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值;在本区三大产业中占比居中。
3.第一产业:崇明区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或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