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三轮复习浙江专用版练习:6选择题专练(六)
展开选择题专练(六)(建议用时:40分钟)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 ℃。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 )A.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B.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D.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2.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②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③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④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1题,火星的卫星和火星之间距离较近,土星距离火星很远,所以土星不会出现在火星与火星的卫星之间,故不会遮住火星的卫星,A错;水星有自己的公转轨道,不会在小行星带中穿梭,B错;火星属于银河系,夜晚可以看见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C对;因行星之间实际距离遥远,在火星上用肉眼观测地球,只能是一个小点,不可能是圆圆的地球,D错。第2题,因为火星“表面大气稀薄”,所以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白天气温高,①对;因大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低,④对。选D。答案:1.C 2.D崮,是一种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高度在10至100 m之间。下图为山东枣庄市抱犊崮。抱犊崮是国家级森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十几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诉说着远古的繁盛,擎天一柱一指峰展示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美丽的石钟乳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被誉为“天下第一崮”。读图,回答3~4题。3.构成抱犊崮的岩石属于( )A.石灰岩 B.页岩C.花岗岩 D.大理岩4.抱犊崮的形成过程是( )A.流水沉积—外力侵蚀—隆起抬升B.海水沉积—隆起抬升—外力侵蚀C.隆起抬升—流水沉积—外力侵蚀D.外力侵蚀—海水沉积—隆起抬升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有美丽的石钟乳,石钟乳属于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的流水沉积地貌,因此选A。第4题,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说明过去该地为海洋,为海洋沉积地貌,后来随着地壳抬升,隆起出露地表,后随着外力侵蚀形成四周陡峭、山顶较平的山,故选B。答案:3.A 4.B鄱阳湖是东亚主要的候鸟越冬地,平均每年约有105种、34万多只候鸟在此越冬。鄱阳湖水位变化影响各类候鸟越冬取食和夜宿现象,从而影响候鸟数量。据此回答5~6题。5.在获取越冬候鸟的觅食半径、夜宿环境等资料后,以此准确划定鄱阳湖保护区范围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B.GPSC.RS D.GPRS6.鄱阳湖成为候鸟重要越冬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是( )A.物种多样性少 B.大气能见度较好C.湖滩面积较大 D.水位季节变化小解析:第5题,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技术,不能分析、处理信息;准确划定鄱阳湖保护区范围,需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技术。第6题,鄱阳湖成为候鸟重要越冬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是湖滩面积大,便于鸟类停留觅食;物种多样性、大气能见度、水位季节变化小不能为候鸟提供觅食生存保障,所以不是成为越冬栖息地的主要原因。答案:5.A 6.C风电在提供电力以替代传统能源的同时,还减少了CO2等污染物的排放。下图示意我国风电成本的空间格局。据此完成7~8题。7.下列省级行政区风电成本最低的是( )A.赣 B.湘C.豫 D.鄂8.西南地区风电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风能较匮乏 B.经济较落后C.市场需求少 D.常规能源丰富解析:第7题,仔细读图,注意图中不同图例所代表发电成本的差异;结合省区轮廓和图例判断,赣是风电高成本区,湘、豫是中成本区,鄂是低成本区,故选项D正确。第8题,经济较落后、常规能源丰富、市场需求少等可能影响风电的开发程度及其市场占有率,但不是成本高的原因;西南地区多高大山脉,受高山阻挡,风能较匮乏,导致风电成本较高,故选项A正确。答案:7.D 8.A因放开对东欧国家劳工移民的限制,德国人口于2011年出现9年来首次上升。目前德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2.7%。读图,完成9~10题。9.德国的人口增长现状符合图中的 ( )A.甲 B.乙C.丙 D.丁 10.导致东欧国家大量移民德国的因素是 ( )A.家庭婚姻 B.政治C.难民 D.经济答案:9.A 10.D下图为某地一河流流域面积和径流变化示意图,流域面积约400 km2。读图完成11~12题。11.关于该地农业生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水源丰富,水稻种植条件好B.纬度高,适合种植春小麦C.气候湿润,适合发展乳畜业D.夏季光热充足,作物品质好12.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A点流量变化可能受气温影响B.下游B点流量变化受源头补给变化明显C.A点和B点汛期不同是因为受不同大气环流影响所致D.A点流速一定比B点快答案:11.D 12.A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13~15题。13.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14.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C.工业品 D.石材15.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解析:第13题,据图示河流、山峰等信息可知,该区域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等高线应与河谷走向垂直,而图中三条铁路线主要沿着三条河谷修建,A项错误、B项正确;山脊线不会沿着河谷地带分布,C项错误;山麓海拔较低,而图示铁路线在海拔较高的河流源头地区也有分布,D项错误。第14题,根据经纬度等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北东部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之一,该区域工业和商品农业不发达,所以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向外运输原木,A项正确,B、C项错误;河谷两岸地区到处是石材,开挖、运输石材没有必要将铁路线修到海拔较高的河流源头地区,D项错误。第15题,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原木的主要供应地,近些年由于长白山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林木资源日益减少,加上保护河流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的需要,一些地区禁止森林采伐,因而运输需求减小,铁路几乎废弃,D项正确。设施陈旧、运速太慢会催生新的铁路的修建,但不会使整个区域铁路废弃,A、B项错误;线路过密只会加剧运输线路之间的竞争,部分线路可能因竞争力弱而废弃,但不会全部废弃,C项错误。答案:13.B 14.A 15.D下图是我国某城市渍水内涝次数的多年平均统计图,读图,完成16~17题。16.从城市渍水内涝的季节变化可以判断,该城市( )A.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B.植被破坏非常严重C.气温变化四季分明 D.太阳辐射春季较强17.为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常将城市天然河道取直、河堤和河底硬化、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即河道渠化。该措施的负面影响是( )A.改变河底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增加B.阻断与土壤联系,水体净化能力减弱C.减少地表径流下渗,导致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扩大答案:16.A 17.B如图为大气热状况示意图。完成第18题。18.霜冻多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白天①强,夜晚②弱 B.白天④强,夜晚③强C.白天③强,夜晚②强 D.白天①弱,夜晚④弱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