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三轮突破江苏专用练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七 原理直接应用型
展开专练七 原理直接应用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地的气压值大小排序为( )
A.甲>乙>丁>丙
B.乙>甲>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
2.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陆地受热少
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产生该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的气压,同一水平面,等压面向上凸处为高压,反之为低压,故气压值甲>乙>丁>丙。第2题,陆地近地面为高压,说明气温低,陆地受热少。乙、丁之间气流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不仅影响风速,还影响风向。产生该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故A项正确。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4.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倾角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________不同( )
A.高度 B.速率
C.规模 D.年代
5.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
A.风积沙丘 B.风蚀沟谷
C.冲(洪)积扇 D.三角洲
答案 3.C 4.B 5.C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沙,又有河流沉积的粉沙—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故选C。第4题,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故选B。第5题,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故选C。
下图为“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图”(图中数字表示海拔,单位:m)。甲湖是该国最大湖泊,湖内小岛数目经常有规律的增减;乙地是该国著名的洼地,目前,该洼地每年还在不断加深。该国西部为熔岩高原,在中生代海相沉积岩上面覆盖着厚达几百至2 000 m的玄武岩层。据此完成6~7题。
6.甲湖中的小岛数目较少的月份最可能是( )
A.2月 B.3月
C.8月 D.12月
7.该国西部熔岩高原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隆起抬升—岩层沉积—地壳断裂—熔岩涌升并堆积
B.岩层沉积—地壳隆起抬升—地壳断裂—熔岩涌升并堆积
C.地壳断裂—岩层沉积—地壳隆起抬升—熔岩涌升并堆积
D.岩层沉积—地壳断裂—熔岩涌升并堆积—地壳隆起抬升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读图,结合海陆位置及经纬度判断,该国为埃塞俄比亚,甲湖所在的西北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8月份前后为雨季,湖泊水位高,小岛数目少,故选C。第7题,由材料可知,该国西部的熔岩高原是在中生代海相沉积岩上面覆盖的玄武岩,沉积岩是岩层经沉积作用形成的,后来地壳隆起抬升,发生断裂,地下岩浆沿着薄弱地带喷出形成玄武岩,故选B。
水闸是用来控制、调节河流流量和水位的,不同水闸承担的功能不同,通过对闸门的开关可发挥拦洪、泄洪、排涝、供水等不同作用,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的河流水系分布图”及“区域内不同功能的水闸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注:滞洪洼淀是指平原河湖洼地、滩地或低矮圩区,随河流水位上涨至一定水位时,自然地或人为地滞蓄洪水的地方。渍水区是指低洼地形导致雨水慢涨形成的地方。
8.图示区域河道迂回曲折,其形成原因是( )
A.河流落差大,侧蚀作用强
B.平坦开阔地区长期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C.地表崎岖,地形对河流流向限制
D.低洼地区长期右岸侵蚀、左岸淤积
9.形成A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局部断裂下陷 B.河流的侵蚀改道
C.风力侵蚀作用 D.河流的堆积分隔
10.图中水闸的作用与利用方法是( )
A.关闭甲水闸可大大减轻河流的洪水压力
B.开启乙水闸引水前,先开启拦河闸效果较佳
C.开启丙水闸排涝前,先关闭拦河闸效果较佳
D.河流洪水压力大时,宜开启丙水闸排涝
答案 8.B 9.B 10.C
解析 第8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本区为长江中游地区,流经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A、C错误。图中河道弯曲,在曲流发育处,受惯性影响,河岸的侵蚀与堆积主要考虑河岸的凹凸状况——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选B。第9题,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A湖附近河道弯曲,因此应为河流侵蚀改道后留下的,故选B。第10题,开启乙、丙水闸前,先关闭拦河闸,利于抬高拦河闸上游水位,江水易进入引水渠,利于降低拦河闸下游水位,使渍水区水易排出,C正确,B错误。甲水闸主要功能是分洪、滞洪,河流洪水压力大时,宜开启甲水闸分洪,从而减轻河流的洪水压力;开启丙水闸会导致渍水区的水大量流入河道,加剧洪涝灾害,因此应关闭丙水闸,A、D说法错误。故选C。
(2019·扬州市高三模拟)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1~12题。
11.乙地附近的洋流流向和性质分别为( )
A.向北、暖流 B.向北、寒流
C.向南、暖流 D.向南、寒流
12.图示时间甲地比乙地( )
A.黑夜更长 B.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降水量更少 D.平均气温更高
答案 11.D 12.A
解析 第11题,根据盛行风向,判断图示为北半球,据洋流模式图可知乙处位于中低纬大陆西海岸附近,洋流为寒流,向南流。故选D。第12题,根据副热带高气压带偏南,可知为北半球的冬季,甲地比乙地纬度高,黑夜更长,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平均气温更低,A正确,B、D错误;此季节,甲地受西风控制,降水多,乙地受信风控制,降水少,C错误。故选A。
(2019·南京、盐城市高三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
B.废弃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
C.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
D.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
14.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 )
A.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
B.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
C.改变农业耕作制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D.实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 13.A 14.B
解析 第13题,由图可知,指向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箭头应表示废弃物流,对应图例箭头②;由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出的箭头表示再生资源流,对应图例箭头③;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箭头表示产品流,对应图例箭头①。故选A。第14题,产业链是产业或部门之间联系的表现,它本身不能使物质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实现资源循环使用需依靠技术,能源不能实现循环使用,A错误;图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就是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B正确;区域气候和区域农业生产的种植技术不变,区域耕作制度很难改变,C错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不是经济效益,而是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D错误。故选B。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2019·苏锡常镇高三模拟)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近地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读图,回答15~16题。
15.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B.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丙地近地面气压高于丁地
16.乙地天气将要转变为( )
A.气压升高 B.云雨大风
C.风向变化 D.风和日丽
答案 15.AC 16.BC
解析 第15题,根据a、b、c三图结合气压变化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内是一低压槽。槽线穿过丙、丁两地,丙地气压更低,靠近低压中心,即槽线在低压中心的西侧,槽线处为冷锋,甲位于冷锋锋线后,即冷气团一侧,降水概率大,气温日较差小;乙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温差较大,A正确,B错误,D错误;气压曲线丙处斜率大,丁处斜率小,说明丙处附近气压变化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丙地风力大,C正确。故选A、C。第16题,依据上题分析可知丙丁为低压槽,且为冷锋锋线,它将向南偏东方向移动,因乙位于冷锋锋线前,读图b可知,乙地气压将先降低,A错误;乙地将受冷锋影响,常有云雨大风天气,B正确,D错误;锋线(低压槽)两侧风向变化大,C正确。故选B、C。
(2019·扬州市高三模拟)2018年暑假期间,扬州某同学从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Moshi镇出发,1周后于当地时间7月15日8:00成功登顶。下面图1为“东非部分地区简图”,图2为该同学在登山过程中手绘的“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同学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期间( )
A.扬州的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B.登顶时刻扬州正值日出时刻
C.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18.据图判断( )
A.登山线路起点正值旱季
B.M地自然植被可能是常绿阔叶林
C.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条件逐渐变差
D.海拔越低,人类开发利用强度越大
答案 17.CD 18.AB
解析 第17题,6月22日左右是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昼最长。该同学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时间是7月,期间扬州的白昼变短,黑夜变长,A错误;乞力马扎罗山约在37.5°E,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5个半小时左右,登顶时刻扬州正值13:30左右,B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3°S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正确;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7月15日地球已经越过远日点,其公转速度加快,D正确。故选C、D。第18题,读图可知,Moshi镇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7月份为旱季,A正确;M地与山地热带雨林相邻且分布海拔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可能是常绿阔叶林,B正确;从山麓到山顶,热量条件逐渐变差,但水分是先增加后减少,图2可以看出在海拔1 800 m处有雨林分布,说明水分条件比山麓好,C错误;在海拔1 500 m处出现咖啡和香蕉及种植园,可看出人类在此处的开发利用强度大于海拔低的热带稀树草原,D错误。故选A、B。
(2019·南通市高三模拟)在课上学生分组做了一个简易的地理实验:每组在两块木板上覆土,倾斜放置,其中一块土上覆盖人造草皮。各小组用等量的土壤和等大的草皮,用喷壶从正上方分别喷洒等量的水,收集流到杯中的水(如下图),并作观察记录。据此完成19~20题。
19.该实验可简单说明( )
A.土壤对植被的影响 B.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C.植被可以保持水土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实验结束,对比各组①号杯发现第二小组①号杯泥沙较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A.喷洒水流较大 B.草皮位置偏下
C.覆盖土层较薄 D.木板倾角较大
答案 19.CD 20.AD
解析 第19题,土壤影响植被的生长,该实验没有观察记录土壤与植被生长情况,A错误;同理可推断,B错误;该实验演示了坡面上土壤、植被、模拟雨水和径流的关系,C、D正确。故选C、D。第20题,第二小组①号杯泥沙较多,说明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水土流失较严重,若模拟降雨强度大、坡度大、植被状况差、土质疏松,则水土流失严重。A、D正确;相对而言,草皮位置偏下较位置偏上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故B错;覆盖土层较薄,可流失的土壤更少,C错误。故选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