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9-2020年新素养同步导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京津等课改地区版)第6章第二节 试卷
展开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解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基本国情
发展中的大国,当前肩负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
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
(1)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数量,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
(2)资源相对短缺:人均占有量较少,利用率较低。
(3)极大的环境危机
3.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1)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2)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
(3)核心:提高生态效益。
(4)资源利用方式:环境友好方式。
(5)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6)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1)环境效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2)经济效益:有利于技术改造和调整工业结构。
3.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循环经济——生态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的观点
方式
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目的
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 清洁生产全部过程中是不是没有废弃物的产生?
答案 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清洁生产的基本思想是将工业生产中废弃物的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少产生环境污染。与末端处理相比,清洁生产的产污量明显减少,但并不是不产生污染。
探究点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地区
发展支持系统
东部地区
121.2
中部地区
113.3
西部地区
110.2
注:1995年全国为100.0。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答案 总体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答案 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上升较快,2004年后发展平稳。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
答案 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大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答案 三大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有关,具体如下:
(1)巨大的人口压力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有相当一部分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掉,再加上人口素质较低,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如下图所示。
(2)严重的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②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③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时,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 ④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时,人均电力消耗会有所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将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②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③人均电力消耗指数高,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④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人均电力消耗指数越高,生活质量指数也越高,二者大体呈正相关,②正确,①错误;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时,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人均电力消耗持续上升,③正确,④错误。故答案选B项。第2题,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将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边污染边治理和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都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因此,①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探究点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是其中一个典型。
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
答案 1 8
2.按循环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答案 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
答案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的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①清洁生产强调三个重点
a.清洁的能源。包括开发节能技术,尽可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常规能源。
b.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
c.清洁的产品。包括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以及产品使用之后的回收利用,尽量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
②清洁生产强调两个目的
a.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等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
b.通过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等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的循环经济——生态农业
①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②生态农业具有以下特点
a.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b.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c.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局部气候,减少灾害。
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a、b、c分别代表( )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4.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
答案 3.C 4.B 5.C
解析 第3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产业链中a、b、c代表的企业类型,从产业链中a企业与建材厂的关系知建材厂既利用了a企业的物质、能量,又利用了其副产品或废弃物,可推断a企业是电厂,建材厂利用电厂的电能及废渣。b企业是盐场,利用太阳辐射晒盐,其中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也可以被盐场利用。c企业是化工厂,利用电厂的电能及盐场废弃的浓盐水。第4题,通过上题判断,发电厂的废水被海水淡化站利用,废渣被建材厂利用,但废气没有被有效利用;图中制盐的副产品被化工厂利用;从图示可知建材厂没有利用盐场的废弃物;化工厂的废弃物排放到生态链之外,没有得到利用。第5题,选项中只有冀东临海,有条件建设海水淡化站、盐场等。
图表特征: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等。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猪、稻、渔、蔗。
2.沼气池。
1.单位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提高。
2.沼气池用来制沼气,沼气是清洁能源。
B
据调查,秸秆还田需要收储、粉碎、运输、填埋等环节,提高了农民的种田成本。读“我国东北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
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
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
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
(2)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 )
A.原料不足 B.冬季寒冷漫长
C.日照不足 D.科技水平较低
(3)与秸秆还田相比,图中秸秆利用最显著的优势是( )
A.修建沼气池投入资金和技术,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
B.农产品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C.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
D.禽畜养殖延长了产业链,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答案 (1)B (2)B (3)D
解析 第(1)题,根据箭头方向,图中①提供给禽畜养殖,是饲料。②由沼气池提供沼气,是燃料。③提供给农田,是肥料。④提供给沼气池,用来生产沼气,是废弃物。第(2)题,沼气生产需要在热量充足的地区,通过发酵产生沼气。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冬季寒冷漫长,废弃物发酵的热量不足。第(3)题,与秸秆还田相比,图中秸秆利用最显著的优势是用作饲料,进行禽畜养殖延长了产业链,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D对。修建沼气池,减少废弃物排放,获得清洁能源,取得了社会、经济、生态多方面效益,A错。农产品加工延长了产业链,不属于秸秆利用的优势,B错。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同样不属于秸秆利用的显著优势,C错。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为“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控制人口规模 B.禁止污染排放
C.大力开发资源 D.维持发展现状
2.从环保角度考虑,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该( )
A.在工作地附近安家 B.节假日开车自驾游
C.节假日寄纸质贺卡 D.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本原因是人口规模过大,增长过快。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选项做法可行的是控制人口规模,A对。第2题,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该在工作地附近安家,减少资源消耗,减轻交通压力,A正确。节假日开车自驾游不仅消耗能源,污染空气,还会加重交通拥堵,B错。节假日寄纸质贺卡、使用一次性餐具均会造成资源浪费,加重资源的压力,C、D错。
(2019·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期中)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过去当地人形容延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从春种到夏,到秋一场空”。1999年,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读下图,完成3~5题。
3.延安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7年的313天,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土壤变肥沃 B.植被覆盖率提升
C.入黄泥沙量减少 D.区域水资源增加
4.下列关于延安地区入黄泥沙量变化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A.黄河中沙岛增多
B.河床抬升
C.河水冲刷能力增强
D.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长加速
5.黄土高原变绿了,但是成果巩固也变难了。成果难巩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年际变化大 ②植被环境脆弱 ③植被单一,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 ④还林、护林积极性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3.B 4.C 5.D
解析 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1999年延安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其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和净化空气等功能增强,延安城区空气的“优、良”天数增加。故B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延安地区入黄泥沙逐渐减少,黄河中沙岛将减少,A错;黄河泥沙减少,沉积速度减缓,河床侵蚀加剧,河床下降,B错;入黄泥沙减少,河水侵蚀速度大于泥沙淤积速度,C正确;黄河下游河口三角洲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D错。第5题,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气候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植被环境脆弱,①②正确;由于还林工程树种较为单一,生物多样性较差,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③正确;退耕还林工程会使当地农民失去部分赖以生存的耕地,影响他们的经济收入,因此其还林、护林积极性会有所降低,④正确。故D项正确。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
(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材料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 (1)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2)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洁净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
(3)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2019·江苏省宿迁市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据此完成1~2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体现了( )
A.天命论 B.人类中心论
C.地理环境决定论 D.人地伙伴论
2.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绿色发展的是( )
A.东北地区大力开发沼泽地,扩大粮食生产
B.宝山钢铁厂努力实现全流程清洁生产
C.黄土高原大力开发露天煤矿
D.珠三角大力发展火电,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的是只有人类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了人地伙伴论,D对。第2题,选项中符合绿色发展的人类活动是“宝山钢铁厂努力实现全流程清洁生产”,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污染物排放,B对。东北地区大力开发沼泽地,扩大粮食生产,会破坏湿地生态环境,A错。黄土高原大力开发露天煤矿,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C错。珠三角大力发展火电,会加重大气污染,D错。
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立即停止执行所有缓解全球变暖的条款。据此完成3~4题。
3.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4.人类谋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人地协调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巴黎气候协定》旨在通过全球共同努力来缓解全球变暖,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选C。第4题,人类谋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寻求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地协调的思想,选D。
(2019·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中学期中)乙醇被称为21世纪“绿色燃料”。据统计,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需耗用7.5吨甘薯,同时产生12.44吨酒糟、0.75吨二氧化碳和0.004吨杂醇油等。读下图,回答5~6题。
5.燃料乙醇的生产属于( )
A.动力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
C.原料导向型工业 D.市场导向型工业
6.图示产业联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 ③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 ④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读材料可知,乙醇被称为21世纪“绿色燃料”,据统计,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需耗用7.5吨甘薯,所以燃料乙醇的生产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故选C。第6题,图示产业链将废弃物进行了处理,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①错误,②正确。该产业联系和防洪抗旱没有太大的关系,③错误;生产的乙醇可以作为燃料,沼气池可以发电,因此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④正确。故选B。
读“某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工厂分别是( )
A.板材厂、水泥厂、硫酸厂
B.板材厂、硫酸厂、水泥厂
C.水泥厂、硫酸厂、板材厂
D.硫酸厂、板材厂、水泥厂
8.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心生产企业是火电厂
B.园区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C.制药厂原料可再生
D.废弃物均实现了循环利用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炼油厂产生的废弃物硫磺,被回收利用后,可用来制作硫酸,故乙为硫酸厂;火电厂产生的灰渣,可用来制作水泥,故丙为水泥厂;石膏是制作板材的原料之一,故甲为板材厂。第8题,该生态工业园区主要工业产品不是电能,所以火电厂不是核心生产企业,A项错误;该工业园区减少了部分废弃物的排放,而居民区等仍会产生废弃物,且这部分废弃物并没有经过循环利用,因此B、D项错误;制药厂用农产品作原料,农产品属于生物资源,为可再生资源,C项正确。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10.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答案 9.A 10.B 11.B
解析 第9题,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第10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第11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产地。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A.原料丰富 B.科技发达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利
13.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有(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答案 12.A 13.B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电解铝以氧化铝为原料,耗用电力多,区内丰富的高铝煤炭有利于铝产业发展。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富。第13题,读图可知,诸多生产环节紧密相联,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但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
14.下面四幅图分别表示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所示时期,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2)如果图③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则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这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提示: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答案 (1)依赖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
(2)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启示:环境具有提供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如果人类不采取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15.结合文字材料和“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部正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建设以农村家用沼气为纽带的各类生态农业模式。其中“四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1)流程图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____________(填“1”或“2”)的环境效益最大。
(2)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答案 (1)2
(2)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解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基本国情
发展中的大国,当前肩负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
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
(1)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数量,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
(2)资源相对短缺:人均占有量较少,利用率较低。
(3)极大的环境危机
3.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1)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2)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
(3)核心:提高生态效益。
(4)资源利用方式:环境友好方式。
(5)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6)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1)环境效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2)经济效益:有利于技术改造和调整工业结构。
3.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循环经济——生态农业
原理
生态系统的观点
方式
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目的
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 清洁生产全部过程中是不是没有废弃物的产生?
答案 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清洁生产的基本思想是将工业生产中废弃物的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少产生环境污染。与末端处理相比,清洁生产的产污量明显减少,但并不是不产生污染。
探究点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地区
发展支持系统
东部地区
121.2
中部地区
113.3
西部地区
110.2
注:1995年全国为100.0。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答案 总体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答案 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上升较快,2004年后发展平稳。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
答案 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大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答案 三大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有关,具体如下:
(1)巨大的人口压力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有相当一部分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掉,再加上人口素质较低,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如下图所示。
(2)严重的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②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③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时,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 ④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时,人均电力消耗会有所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将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②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③人均电力消耗指数高,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④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人均电力消耗指数越高,生活质量指数也越高,二者大体呈正相关,②正确,①错误;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时,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人均电力消耗持续上升,③正确,④错误。故答案选B项。第2题,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将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边污染边治理和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都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因此,①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探究点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是其中一个典型。
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
答案 1 8
2.按循环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答案 其产品来自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
答案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的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①清洁生产强调三个重点
a.清洁的能源。包括开发节能技术,尽可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常规能源。
b.清洁的生产过程。包括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
c.清洁的产品。包括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以及产品使用之后的回收利用,尽量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
②清洁生产强调两个目的
a.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等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
b.通过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等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的循环经济——生态农业
①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②生态农业具有以下特点
a.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b.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c.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局部气候,减少灾害。
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a、b、c分别代表( )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4.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
答案 3.C 4.B 5.C
解析 第3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产业链中a、b、c代表的企业类型,从产业链中a企业与建材厂的关系知建材厂既利用了a企业的物质、能量,又利用了其副产品或废弃物,可推断a企业是电厂,建材厂利用电厂的电能及废渣。b企业是盐场,利用太阳辐射晒盐,其中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也可以被盐场利用。c企业是化工厂,利用电厂的电能及盐场废弃的浓盐水。第4题,通过上题判断,发电厂的废水被海水淡化站利用,废渣被建材厂利用,但废气没有被有效利用;图中制盐的副产品被化工厂利用;从图示可知建材厂没有利用盐场的废弃物;化工厂的废弃物排放到生态链之外,没有得到利用。第5题,选项中只有冀东临海,有条件建设海水淡化站、盐场等。
图表特征: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等。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猪、稻、渔、蔗。
2.沼气池。
1.单位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提高。
2.沼气池用来制沼气,沼气是清洁能源。
B
据调查,秸秆还田需要收储、粉碎、运输、填埋等环节,提高了农民的种田成本。读“我国东北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
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
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
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
(2)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 )
A.原料不足 B.冬季寒冷漫长
C.日照不足 D.科技水平较低
(3)与秸秆还田相比,图中秸秆利用最显著的优势是( )
A.修建沼气池投入资金和技术,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
B.农产品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C.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
D.禽畜养殖延长了产业链,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答案 (1)B (2)B (3)D
解析 第(1)题,根据箭头方向,图中①提供给禽畜养殖,是饲料。②由沼气池提供沼气,是燃料。③提供给农田,是肥料。④提供给沼气池,用来生产沼气,是废弃物。第(2)题,沼气生产需要在热量充足的地区,通过发酵产生沼气。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冬季寒冷漫长,废弃物发酵的热量不足。第(3)题,与秸秆还田相比,图中秸秆利用最显著的优势是用作饲料,进行禽畜养殖延长了产业链,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D对。修建沼气池,减少废弃物排放,获得清洁能源,取得了社会、经济、生态多方面效益,A错。农产品加工延长了产业链,不属于秸秆利用的优势,B错。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同样不属于秸秆利用的显著优势,C错。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为“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控制人口规模 B.禁止污染排放
C.大力开发资源 D.维持发展现状
2.从环保角度考虑,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该( )
A.在工作地附近安家 B.节假日开车自驾游
C.节假日寄纸质贺卡 D.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本原因是人口规模过大,增长过快。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选项做法可行的是控制人口规模,A对。第2题,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该在工作地附近安家,减少资源消耗,减轻交通压力,A正确。节假日开车自驾游不仅消耗能源,污染空气,还会加重交通拥堵,B错。节假日寄纸质贺卡、使用一次性餐具均会造成资源浪费,加重资源的压力,C、D错。
(2019·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期中)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过去当地人形容延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从春种到夏,到秋一场空”。1999年,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读下图,完成3~5题。
3.延安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7年的313天,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土壤变肥沃 B.植被覆盖率提升
C.入黄泥沙量减少 D.区域水资源增加
4.下列关于延安地区入黄泥沙量变化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A.黄河中沙岛增多
B.河床抬升
C.河水冲刷能力增强
D.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长加速
5.黄土高原变绿了,但是成果巩固也变难了。成果难巩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年际变化大 ②植被环境脆弱 ③植被单一,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 ④还林、护林积极性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3.B 4.C 5.D
解析 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1999年延安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其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和净化空气等功能增强,延安城区空气的“优、良”天数增加。故B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延安地区入黄泥沙逐渐减少,黄河中沙岛将减少,A错;黄河泥沙减少,沉积速度减缓,河床侵蚀加剧,河床下降,B错;入黄泥沙减少,河水侵蚀速度大于泥沙淤积速度,C正确;黄河下游河口三角洲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D错。第5题,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气候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植被环境脆弱,①②正确;由于还林工程树种较为单一,生物多样性较差,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③正确;退耕还林工程会使当地农民失去部分赖以生存的耕地,影响他们的经济收入,因此其还林、护林积极性会有所降低,④正确。故D项正确。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
(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材料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 (1)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2)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措施: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洁净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进行治理。
(3)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2019·江苏省宿迁市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据此完成1~2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体现了( )
A.天命论 B.人类中心论
C.地理环境决定论 D.人地伙伴论
2.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绿色发展的是( )
A.东北地区大力开发沼泽地,扩大粮食生产
B.宝山钢铁厂努力实现全流程清洁生产
C.黄土高原大力开发露天煤矿
D.珠三角大力发展火电,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的是只有人类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了人地伙伴论,D对。第2题,选项中符合绿色发展的人类活动是“宝山钢铁厂努力实现全流程清洁生产”,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污染物排放,B对。东北地区大力开发沼泽地,扩大粮食生产,会破坏湿地生态环境,A错。黄土高原大力开发露天煤矿,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C错。珠三角大力发展火电,会加重大气污染,D错。
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立即停止执行所有缓解全球变暖的条款。据此完成3~4题。
3.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4.人类谋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人地协调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巴黎气候协定》旨在通过全球共同努力来缓解全球变暖,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选C。第4题,人类谋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寻求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地协调的思想,选D。
(2019·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中学期中)乙醇被称为21世纪“绿色燃料”。据统计,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需耗用7.5吨甘薯,同时产生12.44吨酒糟、0.75吨二氧化碳和0.004吨杂醇油等。读下图,回答5~6题。
5.燃料乙醇的生产属于( )
A.动力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
C.原料导向型工业 D.市场导向型工业
6.图示产业联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 ③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 ④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读材料可知,乙醇被称为21世纪“绿色燃料”,据统计,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需耗用7.5吨甘薯,所以燃料乙醇的生产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故选C。第6题,图示产业链将废弃物进行了处理,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①错误,②正确。该产业联系和防洪抗旱没有太大的关系,③错误;生产的乙醇可以作为燃料,沼气池可以发电,因此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④正确。故选B。
读“某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工厂分别是( )
A.板材厂、水泥厂、硫酸厂
B.板材厂、硫酸厂、水泥厂
C.水泥厂、硫酸厂、板材厂
D.硫酸厂、板材厂、水泥厂
8.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心生产企业是火电厂
B.园区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C.制药厂原料可再生
D.废弃物均实现了循环利用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炼油厂产生的废弃物硫磺,被回收利用后,可用来制作硫酸,故乙为硫酸厂;火电厂产生的灰渣,可用来制作水泥,故丙为水泥厂;石膏是制作板材的原料之一,故甲为板材厂。第8题,该生态工业园区主要工业产品不是电能,所以火电厂不是核心生产企业,A项错误;该工业园区减少了部分废弃物的排放,而居民区等仍会产生废弃物,且这部分废弃物并没有经过循环利用,因此B、D项错误;制药厂用农产品作原料,农产品属于生物资源,为可再生资源,C项正确。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10.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答案 9.A 10.B 11.B
解析 第9题,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第10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第11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产地。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A.原料丰富 B.科技发达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利
13.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有(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答案 12.A 13.B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电解铝以氧化铝为原料,耗用电力多,区内丰富的高铝煤炭有利于铝产业发展。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富。第13题,读图可知,诸多生产环节紧密相联,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但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
14.下面四幅图分别表示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所示时期,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2)如果图③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则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这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提示: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答案 (1)依赖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
(2)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启示:环境具有提供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如果人类不采取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15.结合文字材料和“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部正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建设以农村家用沼气为纽带的各类生态农业模式。其中“四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1)流程图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____________(填“1”或“2”)的环境效益最大。
(2)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答案 (1)2
(2)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