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 全册PTT课件+练习+学案
鲁教版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 第四单元 自然灾害与人类 PPT课件+练习+学案
展开自然灾害与人类(对应学生用书第333页)一、选择题2013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遭遇60年最严重干旱,1 371万人饮水困难,春耕生产形势严峻。读图完成1~2题。1.此次旱灾( )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B.主要由于夏季风登陆晚造成C.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2.为防范旱灾,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兴建蓄水工程 ②推广人工增雨技术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实施跨流域调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C 2.B [第1题,此次旱灾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由图中得出重旱区主要位于云、黔两省和四川南部,由于受西南干热风的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旱灾属渐发性灾害。第2题,兴建蓄水工程、改进灌溉技术为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人工增雨要看天气条件;实施跨流域调水是缓解旱灾的有效措施,而不是防范旱灾的主要措施。]3.寒潮是我国常见的天气,它可以直接造成( )①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 ②东北地区的春涝 ③黄淮地区的风雪交加 ④江南地区的雨雪冰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C [寒潮是冷空气快速南下,导致大幅度降温的一种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大风、霜冻、雨雪天气,③④对。西北地区常年干旱是因为深居大陆内部水汽难以到达,①错;东北地区的春涝是由于冰雪融化造成的,②错。]下图是2013年10月7日凌晨,第23号强台风“菲特”在浙、闽交界处登陆,致使浙、闽、沪等多地遭受水灾,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是浙江余姚,台风过后三天,余姚城区依然被洪水围困。读台风“菲特”路径图,回答4~5题。4.有关余姚城区成为此次台风、洪涝灾害最严重地区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余姚地处台风北缘,偏西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水汽 ②水汽遇前期暖空气形成锋面雨 ③南部山地抬升水汽,形成地形雨 ④市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台风“菲特”在浙、闽交界处登陆时,余姚的风向是(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4.A 5.C [第4题,余姚市地处台风北缘,吹偏东风;台风形成的降雨为气旋雨,因此描述错误的是①②。第5题,余姚市地处台风北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吹东北风。]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6年2月6日凌晨,台湾南部发生6.4级地震,据此回答6~7题。6.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B.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引起大陆内部次一级板块运动活跃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7.地震发生后,需要重点防范以下哪些次生灾害(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台风 ④堰塞湖 ⑤蝗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6.A 7.B [此次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西岸,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引发的。地震易引发滑坡、泥石流,滑坡体及泥沙、石块等易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完成8~9题。8.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9.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A.抱紧电杆B.躲在巨石之下C.尽量逃向高处、大树、山丘和高坡D. 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8.D 9.C [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清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到医院。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空照片,框线内为居民密集区。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的聚落是( )A.甲 B.乙 C.丙 D.丁11.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A.在较陡山体凹坡处建临时躲避棚B.逃生时向沟岸两侧山坡跑C.顺沟谷方向上游或下游逃生D.加强泥石流沟谷下游的检测工作10.C 11.B [图中甲、乙、丁聚落位于山谷出口处,且山地坡度陡峻、易发生洪灾和泥石流。丙聚落位于山上较平缓处,河谷位于聚落下方,排水较好,洪灾和泥石流危害较小。泥石流发生时逃生路线为向沟岸两侧山坡高处跑。]二、非选择题12.读下图,回答问题。(1)在洪水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甲图所示的时期,其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200 km2,毁损房屋20间,死亡人数20人;在乙图所示时期,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1 000 km2,毁损房屋500间,死亡人数300人。造成这种灾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如果你生活在该区,为减轻灾害损失,你会采取哪些措施?[解析] 在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强度和范围越大,高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越大;反之灾情越小。人类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小灾大害。[答案](1)①乙图时期河流两岸土地被广泛开垦。②乙图时期河流两岸城镇密集,人口密度增大。③乙图时期水土流失加重等。(2)在河流两岸的洪水高风险区,不建永久性居住地;修水库、建防洪大堤;加强植被保护,保持水土。13.由于灾难事故而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2)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解析] 第(1)题,①顺泥石流方向跑;②藏在大石后;③用毛巾掩住口鼻匍匐前进;④离开桥梁;⑤抱头屈膝躲在屋梁下;⑥躲避在墙角,头顶棉被。第(2)题,结合图中内容可知,地震发生后若被埋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用木棍支撑、包扎伤口、敲击水管和静卧。[答案](1)①不正确。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掩埋。②正确。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③正确。发生火灾时近地面处可获得氧气,匍匐前行可逃离火场。④正确。洪水来临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⑤不正确。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⑥正确。屋角稳定,不易倒塌;头顶棉被,保护头部。(2)首先,要处理好伤口,以防失血昏迷;其次,用石块敲击掩埋的物体求救;最后,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能惊慌失措,大喊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