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湘艺版音乐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湘艺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泥土的歌精品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湘艺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曲苑奇葩精品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湘艺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世界民族之声精品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湘艺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合唱的魅力精品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湘艺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黄河的故事精品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湘艺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七彩管弦精品教案
展开第二单元 七彩管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蓝色多瑙河》,使学生初步了解圆舞曲的风格和音乐特点。2、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对比乐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场面和情景,感受节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3、通过听赏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习用音乐表达情感。教学重点: 感受、认识音乐表现手段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 在课堂中创设出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激动的情绪氛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问好。(二)导入新课:学生欣赏乐曲、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刚才欣赏的乐曲的曲名吗?它的作曲者是谁?”学生听后回答。(三)课题出示——欣赏《蓝色多瑙河》:1、简介乐曲的创作背景。1867 年初,奥地利与普鲁士的战争失败,使维也纳人感到哀伤压抑,到处是战争创伤,空气沉闷,情绪低落,为振奋人心,约翰.施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之约而创作了这首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经该学会一个成员填词后演出效果一般。半年后,去掉男声合唱,以管弦乐形式在巴黎演出获得极大成功。2、作者介绍:约翰·施特劳斯(1825 年-1899 年),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约翰·施特劳斯从小就热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的支持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 ,年仅 7 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圆舞曲。19 岁组织了自己的乐队并正式登台指挥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年轻的约翰·施特劳斯开始了辉煌的音乐创作与演出生涯。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誉为“圆舞曲之王”。主要作品有:轻歌剧、圆舞曲及其它舞曲共四百余首。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3、作品简介:《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这首浸满维也纳乡土之情的圆舞曲,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渗透着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情厚意。4、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1)、这首圆舞曲由几个部分组成?(2)、体裁与形式是什么?(3)、创作及首演时间?(四)分段欣赏与讲解:1、序奏:分成两个段落,乐曲一开始奏出轻弱的震音,使人理想到薄雾缭绕、寂静的多瑙河晨景。柔和地、充满希望的上行音符,仿佛多瑙河从沉睡中苏醒。逐渐增强的力度,宛如东方晨曦初露、充满生机。2、第一圆舞曲:主题来自序奏的主要音调,抒情、明朗的旋律,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来到多瑙河。3、第二圆舞曲:主题跳跃、起伏,给人热情、爽朗,朝气蓬勃的感觉。4、第三圆舞曲:主题优美、典雅、端庄而稳重。5、第四圆舞曲:主题呈现出妩媚清丽、优美动人的特点。接下来是一段舞蹈节奏,兴奋活泼、热烈奔放。6、第五圆舞曲:主题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接下来是一段热烈而又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7、尾声:乐曲最后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五)回答问题:1、这首圆舞曲由几个部分组成?三部分。全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尾声构成。2、体裁与形式是什么?管弦乐圆舞曲。3、创作及首演时间?1867 年。(六)圆舞曲的特点:格调高雅、优美动听,乐观向上、振奋人心。(七)课堂小结:音乐王国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它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美的艺术。通过作品欣赏,你能跨越时空感受到多瑙河的美丽吗?你听到了流淌在音符之间作者的爱国之情吗?请把你的真实感受告诉大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结合乐曲《蓝色狂想曲》,了解 20 世纪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蓝色狂想曲》所代表的美国音乐文化,结合爵士乐来让同学们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多种音乐风格相互融合产生的效果和风格。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对《蓝色狂想曲》的欣赏,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并能找出作品所体现出的爵士因素。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1、如同众所周知的一样,美国虽然是数一数二的强国,但是一说到历史文化,那就只能算是弱小国家了。自从美国独立之后,是以英国居民为主,再加上來自欧洲各地的移民融合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融炉。在音乐上,很自然的受到來自欧洲主流派的影响,因此虽然政治上独立于欧洲,但是音乐上却仍然是殖民地。因此美国人一直期盼出現一首具有美国风格的交响乐曲,即使是管弦乐曲或协奏曲都可以。在这种背景下,《蓝色狂想曲》是因应诞生的最后产物。2、《蓝色狂想曲》早在格什温创作生涯的初期,他就怀有成为严肃音乐家的雄心壮志。据说格什温是在去波士顿的旅途中创作本曲的,他事后曾这样描述:"那是在火车上,可以听到铿锵的节奏和隆隆的撞击声„„我经常在噪音深处听见音乐。就在那里,我忽然从头至尾构筑出--甚至是跃然纸上--„„"从波士顿返回仅一星期,除了少数钢琴独奏的华彩乐段外,格什温完成了全曲的钢琴谱。至于那几个华彩乐段,他准备留到首演时作即兴创作。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这首带有现代美国风格的《蓝色狂想曲》。二、授新课1、用录音机放《蓝色狂想曲》的音乐,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蓝色狂想曲》是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类似单乐章的协奏曲作品,其中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部构思独特的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格什温在这部作品中,对那些情绪全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如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对置,也颇具匠心。2、乐曲以独奏单簧管低音区里的一个颤音开始,这是一个上升音阶的基础。当音阶上升到最高一个音符时,作品的一个放任不羁的主要主题迸发了出来。接着,法国号和萨克斯管奏起了一个节奏性很强的主题。它和上述的单簧管主题情调十分接近,就象是这个主题的变形或延续,只是较前者更加强劲有力,而且显然带有舞曲风格。3、钢琴又以另一个变奏加入,并引向一个辉煌的、重述各主题的独奏。现在,主要主题以果敢有力的音响出现在乐队齐奏的音乐中,明亮的小号又奏起了一支开阔嘹亮的曲调,音乐就此掀起了一个异常活跃的新高潮。4、乐曲的中段是一首弦乐器奏出的美妙歌曲,这是全曲的中心,也是美国音乐中最著名的段落之一。这段音乐宽广流畅、温柔感伤,有一种类似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基本主题的风格。一个速度变化带来了乐曲的尾声,是钢琴与乐队之间十分默契的配合。整个乐队以雷鸣般的气势再现了乐曲的主要主题后,就以一个渐强的和弦辉煌地结束了全曲。三、总结再欣赏了这首《蓝色狂想曲》之后,同学们一定对其中巧妙融合的不同风格的音乐和自由的结构很感兴趣,它那时而忧郁,时而热烈的爵士乐特点一览无余,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对新音乐的鉴赏力。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