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学案,共12页。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国际产业转移
③市场
④改变地理环境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 )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2003~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少,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经计算可知,2003~2013年供水总量减少;2003~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增加,说明用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图可知,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第2题,南水北调的实施,使环境用水增加,因此有利于该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的实施,缓解了该市的用水紧张问题;南水北调的实施,对降低用水成本影响不大;南水北调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 1.AC 2.AD
3.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读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水质、维持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答题中要注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答案】 (1)①提高湖泊自净能力,改善水质;②稳定湖泊水位,维持湖泊水量;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改善局地小气候。
(2)①调整工业结构,降低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②优化工业布局,便于集中处理污水;③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④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达标排放。
4.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题。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双选)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解析】 本题考查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三大调水工程可增加滇池的水体总量,从而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AC选项明显错误,所以答案为BD。
【答案】 BD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5~7题。
5.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6.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
7.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 第5题,景德镇和佛山陶瓷生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20世纪80年代初,佛山市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享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得以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因而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比景德镇发展迅速。第6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的陶瓷产业面临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2003年,随着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第7题,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在资金方面远不如佛山充足;与佛山相比,景德镇虽在劳动力、物流等方面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最大优势还是景德镇作为“瓷都”,拥有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人才资源优势与陶瓷文化底蕴,即产业基础好。
【答案】 5.D 6.A 7.C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8.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9.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10.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 第8题,家电组装工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但耗用劳动力数量多,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影响其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故选项B正确。第9题,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经超过中国,但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多,市场规模大,使越南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数量远少于中国,故选项A正确。第10题,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必然是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实现产业升级,故选项D正确。
【答案】 8.B 9.A 10.D
章末综合测评(五)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1~2题。
各种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比
1.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比例
D.促使源地能源以天然气为主,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解析】 第1题,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第2题,A选项是对东部地区的主要作用;B选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C选项中,西气东输主要面向城市,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D选项西气东输可调整源地的能源结构,减少薪柴的使用,利于生态保护。
【答案】 1.B 2.D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3~4题。
3.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 Ⅰ B. Ⅱ
C.Ⅲ D.Ⅳ
4.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3题,我国中部地带能源较多,其能源自给率很高,对应曲线Ⅰ;我国东部地带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发展较快,耗能多,能源自给率很低,需要从外地大量调入能源,对应曲线Ⅳ;我国西部地带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能源开发力度加大,其能源自给率不断提高,对应曲线Ⅲ。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Ⅳ地带为我国东部地带,根据对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的了解不难选出答案。
【答案】 3.C 4.D
杭州市地处河流下游,是以开放性江河水为饮用水源的城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通水。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该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保证水质,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
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
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
D.受地势影响,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
6.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B.极大改善沿线河湖水质,使水价降低
C.将千岛湖作为第二水源,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
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解析】 第5题,材料显示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说明沿线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大,B错;杭州使用河道型水源,说明千岛湖不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C错;图中显示,该调水工程线路走向与富春江流向一致,水可以自流,D错;为了保证水质,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第6题,该工程建成后不会对千岛湖产生污染,A错;工程采用管道输水,不会改善沿线河湖水质,B错;千岛湖水的调入,不会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调水能够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可以延缓杭州城区地面下沉,D错;将千岛湖作为第二水源,可以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
【答案】 5.A 6.C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7~8题。
7.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A.汽车零配件生产B.节能环保业
C.服装鞋帽生产D.高端装备制造业
8.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解析】 第7题,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及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故选C项。第8题,广东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珠三角地区向广东落后地区转移部分产业,即会有部分产业转移到广东东西两翼和山区,从而增加这些落后地区的就业机会。
【答案】 7.C 8.B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9~11题。
9.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10.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1.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解析】 第9题,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但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对劳动力需求减少,A项正确;食品价格大增、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都不是影响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B、C、D项错误。第10题,与上海市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目前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①④说法错误;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就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大量迁入,因此②③说法正确。故选C项。第11题,材料中提到“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说明今后上海将重点引进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D项正确。
【答案】 9.A 10.C 11.D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川气东送工程管道总长2 170千米,自西向东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8个省市。工程总投资626.76亿元人民币,每年的输气能力达120亿立方米。
材料二 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
(1)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西起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它穿越了________、________两大地形区;我国境内与其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 (6分)
(2)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和终点都靠近长江,但没有采取长江航运而采取了管道运输,是因为管道运输( )(4分)
①运量大、连续性强 ②建设周期短、费用低 ③安全可靠 ④损耗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除跨区域资源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9分)
(4)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9分)
【解析】 本题以川气东送工程为背景,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为东西走向,自西向东经过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与陇海线平行。第(2)题,管道运输的特点为货物运输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但需铺设专门管道,周期长、设备投资大。第(3)题,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解决措施要从开源、节流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来考虑。第(4)题,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能协调东西部天然气的供求关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善天然气管道网络。
【答案】 (1)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陇海线
(2)C
(3)努力开发各种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4)①川气东送工程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②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③有利于构建全国天然气骨干网络,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13.读有关产业转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等国家的一些企业将自己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内地。珠三角区域也有数千家企业外迁,其中一批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区域。
(1)据图概括产业转移在空间上呈现的大致规律。(4分)
(2)“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和环渤海区域发展迅速。相比其他地区,“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突出的区域位置优势在哪里?(4分)
(3)分析“珠三角”区域产业迁出的主要原因和迁出产业的主要特点。(8分)
(4)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应是环渤海区域中的哪一个省?说明理由。(6分)
(5)评价中西部地区接受迁入产业而带来的影响。(6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部分海外产业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而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和一些海外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第(2)题,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和环渤海区域,“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突出优势就是位置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距离港澳台和东南亚近。第(3)题,“珠三角”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进行了升级,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生产成本上升,需要寻找新的生产区位。第(4)题,产业转移一般首选邻近的地区,以获取最大的区位优势。第(5)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域而言,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答案】 (1)部分海外产业向我国沿海转移,我国沿海部分产业和一些海外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2)毗邻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有利于吸引外资。
(3)原因: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上升以及环境的恶化。特点: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4)河北省。区域相邻,优势互补,河北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
(5)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进程等;同时,也会加速当地资源消耗,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产业转移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导学案,共19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共24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