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必修1高中信息技术 项目九 了解手写数字识别——体验人工智能 教案(3课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4/58610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教案全套
沪教版(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3.建立手写数字识别模型并进行验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3.建立手写数字识别模型并进行验证教案,共3页。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
(2)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
(3)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的作用及影响。
(4)了解机器学习的一般过程。
■教学准备
(1)软硬件环境:64位操作系统的机房,64位Pythn3编译环境,Pythn第三方库Numpy.Tensrflw,MNIST数据集。
(2)教学素材:人工智能应用图文和视频资料,读人MNIST数据集并将其中的二进制文件数据转换成图像格式文件的Pythn代码,建立并应用手写数字识别模型的Pythn代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人工智能技术及机器学习的概念,机器学习的一般过程,人工智能对社会的作用及影响。
(2)难点:机器学习的一般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建议
续表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1
课时
1.导入
播放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相关图文或视频,播放人形机器人相关报道的视频或科幻电影中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人工智能就是机器人吗?”引出人工智能的概念。
观看、倾听、思考。
2.讨论人工智能的概念
组织学生针对“什么是人工智能”问题进行讨论,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人工智能应用,并说明为什么该应用属于人工智能。
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回答。
3.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总结学生的举例,拓展介绍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播放相关图文和视频。
观看、倾听、思考。
4.引出项目
介绍人工智能的一个具体应用——手写数字识别,提出问题:“计算机是如何判断手写内容是什么数字的?”引出项目。
观看、倾听、思考。
5.了解机器学习
提出问题:“人为什么认识数字?”“为什么人也有认不出他人写的字的情况?”以此引出机器学习的概念及一般过程。
观看、倾听、思考、回答。
6.模拟机器学习的过程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展示一组学生不熟悉字体的文字图片,让学生辨认。然后给出相应的答案。再展示一组相似的图片让学生辨认,然后给出答案。提出问题:
“如此重复多少遍后,你能够认识这种字体的文字?”“你是怎样记忆并作出判断的?”引导学生通过此活动理解手写数字识别的学习过程,理解分类的含义。
辨认、思考、回答。
7.活动9.1和9.2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9.1和9.2,尝试理解图片向量化、二进制文件转图片文件以及手写识别模型建立和检验的原理和过程。
操作、体验、思考。
8.总结
归纳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概念、意义和影响,总结机器学习的一般过程。
参与归纳、倾听、观看、思考。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2~3课时
1.导入
播放人工智能对未来职业的影响、无人机或无人驾驶汽车等存在的安全隐患、人工智能威胁论等相关视频资料。提出问题:“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生存吗?”
观看、倾听、思考。
2.阅读资料,形成观点
组织学生分组,形成正反两方。引导学生阅读教师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可在上节课布置学生课下自行收集整理资料),寻找论据,形成观点。
阅读、讨论、思考、整理记录。
3.辩论
组织学生辩论,根据实际条件安排学生代表主持辩论,确保辩论有序、参与广泛。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发现问题的本质。
观看、倾听、思考、辩论。
4.总结和评价
总结人工智能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
观看、倾听、思考。
参考教材上的评价表,布置评价任务。
完成自评和互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沪教版(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三单元 信息系统的网络项目七 探究智能花卉养护系统——了解物联网1.探索智能花卉养护系统的工作过程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沪教版(2019)3.连接数字家庭系统网络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配置并测试数字家庭系统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沪教版(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3.连接数字家庭系统网络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规划并连接数字家庭系统的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