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地质构造与地貌,板块运动和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地貌。2、学会根据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背斜、向斜和断层发生的部位。3、理解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 000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
在山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错开。这些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请问地质构造有哪两种类型?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作褶皱。褶皱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向斜的地貌形态也会出现倒置现象。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要真正区别向斜和背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从岩层的弯曲形态上来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第二,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来看(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第三,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内力作用产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限度,岩体就会发生破裂,即断层。
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并由此形成不同方向上的地貌错断现象。
如果断层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相对下降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在山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海底延绵的山脉和狭长的海沟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这些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圈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板块的相向运动使得在边界处发生碰撞或俯冲,由此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不同的地貌形态。板块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
构造地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其中,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尤为显著。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
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不利于人类通行。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另一方面,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都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运输线路和通行的安全。
山区交通运输布局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山区交通运输布局还应该合理选择交通运输线路。为了降低修建难度,人们通常会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线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需要翻越山岭时,为减低道路的坡度,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 因此,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大于相应的平原地区。山区交通线的建设和选择,还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尽量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交通线路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但是,桥隧比例的增加,也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1.下图为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地道路修建成之字形,主要是考虑了( )①地形条件 ②建筑物分布 ③植被种类 ④人口密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千户苗寨所在地区地势较陡,道路修建成之字形可避开陡坡,同时考虑建筑物分布,道路从苗寨间通过,故A选项正确。
2.下图中属于向斜构造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2.答案:C解析:据图判断A地断层,B地背斜,C地向斜,D地背斜,故C选项正确。
3.青藏地区的城市和村镇多分布在( )A.铁路和公路沿线的经济发达地区B.山麓和湖畔水草较为丰美的地区C.盆地边缘或山麓附近有水源灌溉的绿洲上D.海拔比较低的河谷两岸3.答案:D解析: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特征为高寒。因此,城市和村镇主要分布在海拔比较低的河谷两岸。故D选项正确。
4.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 ) A.岩层的弯曲形态 B.地形的起伏状况C.岩层的新老关系D.岩层的坚硬程度4.答案:C
5.L1、L2是两条不同时期修建的铁路线,完成下题。
(1).影响L1线路在该地采用“8”型走向的因素主要是( )A.河流B.地形C.聚落D.经济(2).关于两条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L1修建时间早于L2 ②L2修建时间早于L1③L2较L1耗费资金少 ④L2较L1受科技影响大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评优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评课ppt课件,共55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说课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