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练习,共10页。
第3章 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1、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2、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3、测量方法:测量物体长度时,物体的起始端通常同直尺的0刻度对齐,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数。如果起始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刻度。
4、1 厘米 = 10 毫米
例1. 一把直尺的厚度大约是2( )
A.分米B.厘米C.毫米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把直尺的厚度,应用长度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毫米”做单位;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一把直尺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例2. 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举例说明: 1分硬币、身份证的厚度 .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1分硬币、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举例说明:1分硬币、身份证的厚度.
故答案为:1分硬币、身份证的厚度.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注意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
例3. 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错误 .(判断对错)
【分析】根据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知: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只有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并不是每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例如: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厘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而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所以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应该强调“相邻”这个词语.
例4. 用你喜欢的颜色涂出两个不同的1厘米.
【分析】根据厘米的认识,图中相邻的两个大格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据此涂出两个不同的1厘米即可.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厘米的含义和判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图中相邻的两个大格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例5. 连线.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一只铅笔长是18厘米;小聪身高是130厘米;一角硬币厚是2毫米;教室高是3米;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量玻璃的厚度适合以( )为长度.
A.分米B.毫米C.厘米
2.2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
A.2毫米B.20毫米C.200毫米
3.一张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 )
A.1mmB.1mC.1dm
4.一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枚叠在一起大约厚2厘米.
A.5B.10C.20
5.把一根长5厘米的绳子,先剪去3厘米,再剪去3毫米,最后剩( )
A.17分米B.17毫米C.17厘米
6.将两根长度都是40厘米的铁棒焊接成一根(如图),焊接处共用去30毫米.焊接后的铁棒的长度是( )厘米.
A.50B.74C.77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我会填.
(1)1枚1元的硬币约厚1 .
(2)我的数学课本厚度大约为10 .
8.如图是三个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的示意图,这样连在一起拉紧后长 毫米.(铁环相连处的空隙忽略不计)
9.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举例说明: .
10.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 .
11.看一看,填一填.
铅笔①长 mm,铅笔②长 mm.
12.量教室的长度一般用 作单位;量数学书的厚度一般用 作单位.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3.字典厚40毫米. .(判断对错)
14.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 (判断对错)
15.写字时,眼睛离桌面30毫米比较合适. (判断对错)
16.30毫米长的铁丝比4厘米长的铁丝长. (判断对错)
17.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结果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 (判断对错)
四.应用题(共1小题)
18.一支铅笔原来长9厘米5毫米,用去了7毫米.现在这支铅笔有多少长?
五.操作题(共1小题)
19.画一条长1厘米5毫米的线段.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0.把物品和合适的包装盒连一连.
21.小明有两支同样长的铅笔,第一支用去了7厘米,第二支用去了60毫米.哪支铅笔剩下的部分长?请说明理由.
22.两个瓶子,哪一个高些?高多少毫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分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常常选择毫米和厘米做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量玻璃的厚度,结合实际情况,适合以毫米为长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测量物体,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
2.【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计量20张纸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又因为每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1毫米,所以20张纸的厚度是0.1×20=2(毫米),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得,
2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计量一些物体要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进行解答.
3.【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一张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而1米、1分米过大,不符合实际;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张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计量一些物体要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单位.
4.【分析】把2厘米化成20毫米,就是求20毫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根据除法的意义,用20毫米除以1毫米即可.
【解答】解:2厘米=20毫米
20÷1=20(枚)
答:一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0枚叠在一起大约厚2厘米.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长度的单位换算、整数除法的应用.
5.【分析】把厘米乘进率10化成毫米,用这根绳子原来的长度减两次剪去的长度就是剩下的长度.
【解答】解:5厘米﹣3厘米﹣3毫米
=50毫米﹣30毫米﹣3毫米
=17(毫米)
答:最后剩17毫米.
故选:B.
【点评】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
6.【分析】两根40厘米的铁棒总长是40×2=80厘米,然后再减去30毫米就是焊接后的铁棒的长度.
【解答】解:30毫米=3厘米
40×2﹣3
=80﹣3
=77(厘米)
答:焊接后的铁棒的长度是77厘米.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焊接处共用去30毫米,就是两根铁棒重叠了30毫米.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枚硬币的厚度应用“毫米”做单位,约1毫米;计量数学课本厚度应用“毫米”做单位,约10毫米,据此解答.
【解答】解:(1)1枚1元的硬币约厚1毫米.
(2)我的数学课本厚度大约为10毫米.
故答案为:毫米,毫米.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8.【分析】3个连在一起,重叠了4个铁环的厚度;先求出3个铁环的长度,然后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就是铁环连在一起的长度;据此解答.
【解答】解:4厘米=40毫米
40×3﹣4×5
=120﹣20
=100(毫米)
答:铁环的总长底是100毫米.
故答案为:100.
【点评】本题要考虑实际情况,关键在于求出重叠的4个铁环的厚度是多少毫米,然后用3个铁环的长度减去重叠的部分,解决问题.
9.【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1分硬币、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举例说明:1分硬币、身份证的厚度.
故答案为:1分硬币、身份证的厚度.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注意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
10.【分析】根据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在直尺上1米中间分成10格,每格是1分米;1分米中间又分10小格,每小格是1厘米;1厘米中间是10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解答】解: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 毫米.
故答案为:毫米.
【点评】此题是考查长度单位的意义及进率,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11.【分析】先看铅笔①的左边对齐的是0刻度处,再看铅笔①右边是63毫米刻度处,用右端刻度减左端刻度就是铅笔①的长度;
先看铅笔②的左端对齐的是25毫米刻度处,再看铅笔②右端对齐的是80毫米刻度处,用右端刻度减左端刻度就是铅笔②的长度.
【解答】解:63毫米﹣0毫米=63(毫米)
80毫米﹣25毫米=55(毫米)
答:铅笔①长63mm,铅笔②长55mm.
故答案为:63,5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正确测量方法.
12.【分析】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做单位,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毫米”做单位.
【解答】解:量教室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量数学书的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故答案为:米;毫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度及常用单位,关键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3.【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所给数据的大小可知:字典厚40毫米.
【解答】解:结合生活实际和所给数据得出:字典厚40毫米.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4.【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用“毫米”做单位.据此解答.
【解答】解: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5.【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计量写字时,眼睛离桌面的距离用“厘米”做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写字时,眼睛离桌面30厘米比较合适,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计量一些物体要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单位.
16.【分析】低级单位毫米化高级单位厘米除以进率10,即30毫米=3厘米,3厘米<4厘米.
【解答】解:30毫米=3厘米
3厘米<4厘米
即30毫米长的铁丝比4厘米长的铁丝短;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17.【分析】量物体或距离的长短,用长度单位来计量;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量得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据此解答.
【解答】解: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量得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明确长度及长度常用单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四.应用题(共1小题)
18.【分析】把9厘米乘进率10再加5毫米就是95毫米,用95毫米减7毫米.
【解答】解:9厘米5毫米=95毫米
95﹣7=88(毫米)
答:现在这支铅笔有88毫米长.
【点评】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
五.操作题(共1小题)
19.【分析】先画一个点,用直尺的“0”刻度和这点重合,然后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5毫米的刻度,点上点,然后过这两点画线段即可.
【解答】解:如图:
【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的含义,应注意理解和掌握.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0.【分析】首先把40毫米化成厘米数,用40除以进率10;把70毫米化成厘米数,用70除以进率10;然后与包装盒连线,盒子的直径要大于物体的直径,否则放不进去.
【解答】解:40毫米=4厘米
70毫米=7厘米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21.【分析】小明有两支同样长的铅笔,即长度一定,用去的越多,那么剩下的就越少;反之,用去的越少,那么剩下的就越多;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7厘米=70毫米
因为两支铅笔同样长,又因为70>60;
所以第二支铅笔剩下的部分长.
答:第二支铅笔剩下的部分长.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长度一定,用去的越多,那么剩下的就越少;反之,用去的越少,那么剩下的就越多”;注意单位的统一.
22.【分析】观察图形可知,A瓶的高度是21毫米;B瓶的高度是27﹣8=19(毫米),然后进行比较大小,再根据减法的意义用A瓶的高度减去B瓶的高度即可解答.
【解答】解:
A瓶:21毫米,
B瓶:27﹣8=19(毫米)
21>19
所以A瓶高;
21﹣19=2(毫米)
答:A瓶高,高2毫米.
【点评】根据刻度尺上的读数,分别得出A、B两个瓶的高度,再比较即可解答问题.
相关试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复习练习题,共1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5 倍的认识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5 倍的认识当堂检测题,共10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 时、分、秒课后练习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