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2020年单元测试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714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2020年单元测试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714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2020年单元测试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714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人教版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u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 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2020年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 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B. 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C. 金属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D. 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2. 某同学设计了探究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仅用组内试剂,无法完成的是( )
A. FeSO4、Cu、Ag、稀硫酸 B. 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C. Fe、Ag、CuSO4溶液 D. Fe、Cu、稀硫酸、AgNO3溶液
3. 把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到高炉中进行冶炼,得到的产物是( )
A. 钢 B. 生铁 C. 纯铁 D. 锰钢
4. 铁及其合金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 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 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
5. 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13g锌片,要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为( )
A. 13g B. 12.6g C. 10g D. 11.6g
6. 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若分别将X、Z投入稀硫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Z>Y>X B. Y>X>Z C. X>Y>Z D. X>Z>Y
7. 下列关于金属制品的使用不合理的是( )
A. 铜可以用来制作导线
B. 不锈钢可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刀
C. 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农药
D. 不能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8. 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CaO+H2O=Ca(OH)2
B. Zn+H2SO4=ZnSO4+H2↑
C. BaCl2+Na2SO4=BaSO4↓+2NaCl
D. 2NaHCO3− △ Na2CO3+CO2↑+H2O
9. 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合理解释的是( )
A. 实验室不能用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 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C. 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D. 锌粉、铁粉分别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前者产生气泡速率较快,说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10.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使用金属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B. “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
C. 武德合金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
D. 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可除去其表面的铁锈
11. 将5.6g含有杂质的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19g氢气,则该铁粉中可能混入杂质( )
A. Mg B. Al C. Zn D. Mg和Al
12. 用实验探究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氯化铜溶液、氯化铝溶液、铝、铜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B. 氯化铜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C. 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D.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铜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13.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CO)
点燃
B
Fe(Cu)
加硫酸铜溶液
C
NaCl(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
D
CaO(CaCO3)
加水
A. A B. B C. C D. D
14. 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小
B. 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铁比锌大
C. 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 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15. 某化工厂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某同学取适量的上述废液样品,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请填空:
(1)若得到的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 (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
(2)若得到的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至少含有______ 种金属。
(3)反应后得到滤渣的质量______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加入镁粉的质量。
16. 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______.
(2)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画,纯铝上留下明显划痕,说明______.
(3)对汽车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______.
(4)如图,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甲和固体乙.
①若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固体,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______此时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
②若溶液甲显蓝色,是因为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此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17. 空气、水、金属等是重要的资源.
(1)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原理是______.家中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原理是______.
(2)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①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______;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______.
②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如图所示实验中(试管内的“”均为铜片),只需完成实验______和______即可达到探究目的(填字母).
(3)铝是世界上年产量第二的金属.
①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熔化的铝被一层膜兜着并不滴落,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②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X=2NaAlO2+3H2↑,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足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和等质量的铝粉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m1、m2,下列有关m1、m2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m1>m2 B.m1铜,铁>银,无法确定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该方案不合理。
B、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C、Fe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D、Fe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Cu与稀H2SO4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氢>铜;铜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A。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的条件下,利用铁矿石中有效成分氧化铁Fe2O3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此时的铁中含有其他一些杂质,属于生铁。
故选:B。
根据一氧化碳、铁矿石炼铁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高炉炼铁等方面的内容。此题是对炼铁高炉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炼铁高炉中发生的具体变化,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4.【答案】D
【解析】解:A、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在干燥空气中不易生锈,故说法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说法错误
D、生铁的含碳量是2%~4.3%,钢的含碳量是0.03%~2%,故说正确。
故选:D。
A.根据铁生锈的因素来分析;
B.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D.根据生铁和钢的含碳量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铁的锈蚀因素、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铁的化学性质以及铁合金中碳元素的含量,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设锌和稀盐酸反应后增重为x,
Zn+2HCl=ZnCl2+H2↑,增重
65 2 65−2=63
13g x
6513g=63x,
x=12.6g,
因为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要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为12.6g。
故选:B。
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根据锌的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6.【答案】B
【解析】解: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了活动性Y>X;若分别将X、Z投入稀硫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Z无变化,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Z;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Y>X>Z。
故选: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答案】C
【解析】解: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来制作导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可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刀,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不能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农药,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会破坏氧化铝薄膜,不能用钢丝球擦洗铝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C、BaCl2+Na2SO4=BaSO4↓+2NaCl,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2NaHCO3− △ Na2CO3+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铝的活动性大于锌,但铝易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内部的铝不易被进一步氧化,与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无关,故选项正确;
C、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因此铜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故不符合题意;
D、锌粉、铁粉都能与盐酸反应,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镁比活动性弱的锌铁反应剧烈,能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0.【答案】B
【解析】解:A、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是铜,较晚的是铝,故A错误;
B、“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故B正确;
C、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的熔点低,因此应该是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用于制造保险丝,故C错误;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不能和食盐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除铁锈,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人类对金属的利用情况分析;
B、根据金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合金的性质与保险丝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金属氧化物不能和盐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性质,金属材料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熟悉其性质,然后再结合选项进行解答.
11.【答案】C
【解析】解:由Fe+H2SO4=FeSO4+H2↑
56 2
5.6g 0.2g
Mg+H2SO4=MgSO4+H2↑
24 2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Zn+H2SO4=MgSO4+H2↑
65 2
分析可知,等质量的铁、镁、铝、锌与足量的酸反应,其中镁、铝产生的氢气比铁多,锌产生的氢气比铁少,所以铁粉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锌。
故选:C。
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反应的金属矛生成的气体的质量关系分析判断混入杂质。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计算和分析,难度不大,采用极值法即可解答。
12.【答案】C
【解析】解:对于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题目给予了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
我们可以设计出的方案有:
①Al、Cu、稀盐酸; Al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得出Al>H; Cu和盐酸不反应;得出 H>Cu;故Al>Cu;
②Al、CuCl2溶液;Al可以置换CuCl2溶液中的Cu;得出 Al>Cu;
③Cu、AlCl3溶液; Cu+AlCl3不反应;得出 Al>Cu.
金属若与另一金属对应的盐反应,则该金属比后者活泼;若不反应,则后者比前者活泼.
A、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我们设计了三种方案,故A错误.
B、①③两种方案都没用到CuCl2溶液,故B错误.
C、选用两种试剂可实现实验目的.例如:我们上面分析的②③情况都能够实现目的,故C正确.
D、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反应,但是能够得出金属活动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C.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是金属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金属活动强弱可以通过不同的金属是否能够与同种试剂反应和反应的快慢,也可以借助其中一种金属与另外金属对应的盐是否反应来获得结论.
金属活动顺序通过金属的反应与否都能够下结论,不只建立在反应基础上的.
13.【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Fe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故A错误;
B、t2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产生氢气速率相等,故B错误;
C、t2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结合Zn~H2和Fe~H2,可知65gZn生成2g氢气,56gFe生成2g氢气,因此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不同,故C错误;
D、t2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图象比较t1时,锌、铁与盐酸产生氢气质量的多少进行分析;
B、根据图象比较t2时,锌、铁与盐酸产生氢气速率的大小进行分析;
C、根据图象比较t2时,参加反应的锌、铁质量进行分析;
D、根据图象比较t2时,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进行分析.
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相同质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据此结合图象细心分析解答.
15.【答案】Zn(NO3)2、Mg(NO3)2、Fe(NO3)2 AgNO3 2 大于
【解析】解:(1)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样品中,镁先和硝酸银反应,再和硝酸亚铁反应,最后和硝酸锌反应,若得到的滤液为浅绿色,说明硝酸亚铁没有完全反应或没有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银和镁反应生成的Mg(NO3)2、没有反应的Zn(NO3)2和Fe(NO3)2;
如果镁的量很少,则硝酸银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反应,因此可能含有AgNO3;
(2)若得到的滤液为无色,说明硝酸银和硝酸亚铁已经完全反应,硝酸锌是否反应无法确定,因此滤渣中至少含有Ag、Fe;
(3)镁和硝酸银、硝酸亚铁、硝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Mg+2AgNO3=Mg(NO3)2+2Ag,Mg+Fe(NO3)2=Mg(NO3)2+Fe,Mg+Zn(NO3)2=Mg(NO3)2+Zn,
24 216 24 56 24 65
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后得到滤渣的质量大于反应前加入镁粉的质量。
故填:(1)Zn(NO3)2、Mg(NO3)2、Fe(NO3)2;AgNO3;
(2)2;大于;
镁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能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铁,能和硝酸锌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锌;
硝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答案】导电性 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的硬度 隔绝氧气和水 Zn2+ Zn+2HCl=ZnCl2+H2↑ 置换 Cu+2AgNO3=2Ag+Cu(NO3)2 银
【解析】解:(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画,纯铝上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的硬度.
(3)对汽车部分钢铁部件进行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隔绝氧气和水;
(4)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时,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
①若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固体,说明了溶液中没有硝酸银、硝酸铜,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Zn2+,此时向固体乙中加入稀盐酸,锌能与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②若溶液甲显蓝色,说明了铜与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此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银.
故答案为:(1)掉电性;(2)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的硬度;(3)隔绝氧气和水;(4)①Zn2+,Zn+2HCl=ZnCl2+H2↑,置换;②Cu+2AgNO3=2Ag+Cu(NO3)2,银.
(1)根据同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2)根据纯铝和铝合金的硬度分析;
(3)根据防止生锈的原理分析回答;
(4)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简记为“前置后,盐可溶”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的知识分析回答.
17.【答案】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 水可以吸收可燃物燃烧释放出的大量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 H2O CO2 B D 表面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 H2O C
【解析】解:(1)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煤的浪费,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填: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水可以吸收可燃物燃烧释放出的大量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所以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含有氢元素的物质,即水蒸气;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含碳的物质,即二氧化碳参加反应;故填:H2O;CO2;
②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变量是否含有氧气,其余条件必须相同,所以B和D形成对照实验,可以探究是否需要有氧气参加反应.故填:B;D;
(3)①铝箔的表面有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故填:表面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
②2Al+2NaOH+2X=2NaAlO2+3H2↑,反应前含有2个A铝原子,2个Na原子,2个H原子,2个O原子,2X,反应后含有2个Na原子,2个Al原子,4个H原子,6个H原子,故2X中含有4个H原子和2个O原子,故其化学式为H2O,足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和等质量的铝粉充分反应,产生氢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 6
2Al+6HCl=2AlCl3+3H2↑
54 6
故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等;
故填:H2O,C.
(1)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②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考虑;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材料的有关应用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Fe2+和Cu2+ 铁 Fe+CuSO4=FeSO4+Cu 使铁完全转化为硫酸亚铁 加入过量铁粉后过滤,将得到的滤液加热蒸发浓缩,然后降温结晶
【解析】解:
(1)由于废液是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所以含有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和铜离子(此处没强调名称还是化学式,所以名称或者化学式均可).步骤①是实现硫酸铜转化为铜的,而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加入的应该是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由于步骤①加入的铁是过量的,所以得到的滤渣中有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为了得到纯净的铜,所以应该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使铁完全反应.
(3)得到的滤液是硫酸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为了得到纯净的硫酸亚铁的晶体,首先要去除硫酸,所以要加入过量的铁粉,然后过滤,将得到的滤液加热蒸发浓缩,然后降温结晶.
故答案为:
(1)Fe2+和Cu2+(名称和化学式均可);铁(名称和化学式均可);Fe+CuSO4=FeSO4+Cu.
(2)使铁完全转化为硫酸亚铁;
(3)加入过量铁粉后过滤,将得到的滤液加热蒸发浓缩,然后降温结晶.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9.【答案】解:1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t×80%=80t
设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160 112
80t x
16080t=112x
解得,x=56t
含杂质2%的生铁的质量为:56t÷(1−2%)≈57.1t
答:可以炼出含杂质2%的生铁约57.1t。
【解析】根据氧化铁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纯铁的质量,将纯物质的质量代入计算即可。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答案】(1)65%;
(2)解:设反应中消耗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6.5g x
6598=6.5gx
x=9.8g
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g50g×100%=19.6%。
答: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9.6%。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细致地分析图表信息,确定铜的质量为3.5g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1)由反应的实验情况图,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5g,即铜锌合金样品中含铜的质量为3.5g,则锌的质量为10g−3.5g=6.5g。
铜锌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是6.5g10.0g×100%=65%。
(2)根据锌的质量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进而求出其质量分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中考化学单元复习 知识点+练习(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解析版docx、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快乐点击,积累运用,情景分析,实验探究,计算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