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2 全册教学PPT课件
高中北师大版11 苏武传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11 苏武传精品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总结,课后作业,谢谢大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方法与过程: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一、真情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相关资料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他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有人诬告,因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三、理清脉络 (学生结合预习情况复述文章内容,并给每个段落加上小标题)明确: 1、初使匈奴,单于受礼。 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5、饮雪吞毡,矢志不渝。 6、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7、武帝驾崩,恸哭数月。 8、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9、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四、知识总结(一)字词正音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③以状语(yù)武;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 ⑥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⑦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 ⑧武复穷厄(è);⑨何以汝为(wéi)见; ⑩子卿尚复谁为(wèi)乎。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 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6、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通“祀”,祭祀。 7、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9、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10、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11、请毕今日之驩 驩: 通“欢”,欢宴。12、南乡号哭 乡:通“向”,面对。13、欧血 欧:通“呕”,呕血。14、径万里兮度沙幕 幕:通“漠” ,沙漠。
(三)古今异义词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相抵偿;今:副词,表程度。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提拔;今:业绩。3、兄弟亲近 古:亲近的侍臣;今:动词,靠近。4、我丈人行也 古:老人,长辈;今:岳父。5、 欲因此时降武 古:趁这时;今:相当于所以。
6、且陛下春秋高 古:年纪;今: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武等实在 古:确实存在;今:诚实、老实。8、独有女弟二人 古:妹妹;今:姐姐(妹妹)和弟弟。9、卧起操持 古: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料理,办 理;筹划。
(四)一词多义 1、使(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2)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派;第二个:使者。 2、语(1)以状语武 语:告诉。(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3、引(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 引:拔。4、食(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3)廪食不至 食:粮食。(4)给其衣食 食:食物。
5、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五)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6)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倒装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匈奴”。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信义所见安乎”
3、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全家被杀)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苏武以气节而光照千秋。两千多年来,他砥砺着无数仁人蹈死不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将不屈之信念、不朽之爱国精神大旗高高标举,猎猎作响于历史的时空。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体会苏武的铮铮铁骨、拳拳爱国心以及作者如何用高超的手法来体现他的这种精神气节。请大家合作探究,细心研习课文。
二、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苏武的性格特征。 明确: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2、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个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明确: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3、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内容。 该部分是文章的重头戏,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华语言,并分析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感知苏武的人格魅力。明确: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
张胜,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
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
李陵从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苏武归汉之际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且饮且歌,且歌且舞,长歌当哭,泪如雨下,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贞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卑劣,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
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死亡威胁,苏武无所畏惧,对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行径,用南越、大宛和朝鲜杀汉使而终遭汉朝惩罚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律的威风一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这场劝说的斗争中,苏武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
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苏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4、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明确: (1)选取典型事件来突出人物性格。如卫律通降、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地将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2)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卫律举剑欲刺武,作者用“武不动”三字,就把苏武作为一个大国使节的威仪表现出来了。再如写苏武北海牧羊“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的细节,刻画苏武性格的坚定,十分传神。
(3)苏武形象的塑造,也是在一系列人物的对比中完成的。如张胜的怕死,李陵的因个人恩怨而不顾大义,都反衬出苏武的视死如归,正气凛然。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则是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则是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生动体现了作为一个汉朝的使者,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汉朝的自信。
5、总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中华民族需要有理性包容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观,也需要属于各民族的民族英雄。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三、思维拓展:1、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 明确: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信念与意志。忠诚,对国家对民族忠诚。2、有人认为真正的忠诚应该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明确: (1)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
(2)苏武的忠诚里,还是有一些愚的成分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
四、课堂总结 本文对苏武这个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张胜、卫律、李陵都在匈奴的威势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惟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比映衬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
六、作业布置 1、古人常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古人还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可见古人对气节非常重视,请同学们就“气节”这一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假如我是苏武》 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臣。
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13 金岳霖先生一等奖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学习,课后作业,谢谢大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二5 烛之武退秦师一等奖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新课导入,背景介绍,理清层次,新课学习,无利有小害,无害有小利,将有大害,课后作业,谢谢大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二致橡树一等奖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学习,①攀援的凌霄花,意象分析,新课总结,课后作业,谢谢大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