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西九年级中考化学碳及碳的化合物 试卷及答案解析
展开2021届中考一轮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碳及碳的化合物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2.下列有关气体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燃料
B.稀有气体可用于制做霓虹灯
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金工业
D.二氧化碳可作为蔬菜大棚的气体肥料
3.小辉自制了如下实验室制取 CO2的发生装置,其中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
A. B.
C. D.
4.可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是( )
A.木炭还原氧化铜 B.木炭燃烧
C.大理石分解 D.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收集一瓶氧气
B.检验二氧化碳
C.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D.观察氧气的流速
6.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收集氧气
B.CO2验满
C.放置清洗干净的试管
D.滴加液体
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C.都属于氧化物
D.相同条件下密度都比空气的大
8.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过一会儿气球悬浮在烧杯内(气球本身质量忽略),符合要求的下列物质是( )
A.氢气 B.氮气 C.氦气 D.氧气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10.举例是掌握化学规律的重要方法。针对下列化学规律所举示例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化学规律
示例
A
结构决定性质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B
性质决定用途
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做燃料
C
性质决定鉴别方法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D
现象决定本质
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难溶的碳酸钙
A.A B.B C.C D.D
1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石墨很软
石墨做电池电极
B
金刚石硬度大
金刚石做玻璃刀
C
干冰升华吸热
用于人工降雨
D
汽油具有可燃性
作汽车燃料
A.A B.B C.C D.D
12.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来灭火 B.制干冰
C.温室内做气体肥料 D.制化肥
1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
B.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14.“低碳”生活开启现代生活新方式,“低碳”中的“碳”是指( )
A.碳元素 B.碳单质 C.二氧化碳 D.含碳物质
15.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易溶于水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16.CO和CO2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纯净物,又都是氧化物
B.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C.它们均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得到
D.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都有毒,都能致人死亡
17.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反应中可观察到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D.实验结束后既要防止液体倒吸又要防止所得产物重新被氧化
18.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用途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
A.在SO2、CO2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气
B.Cl、Cl﹣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C.H2O2和H2O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C、CO都能与灼热CuO反应生成铜,体现了C、CO都具有还原性
19.易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
A.氖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20.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一氧化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请你从铁、水蒸气、氮气、汞、氢气、二氧化碳六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名称填空:
(1)酥脆饼干在空气中久置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2)充入灯泡中作保护气的气体是 ;
(3)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金属是 ;
(4)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 ;
(5)相同状态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
(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22.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室里分别用稀硫酸和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甲同学发现开始时有少量气泡冒出,一会儿后就不再产生气泡,原因是 ,乙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在开始一段时间内无浑浊现象出现,原因是 ,后来石灰水稍有浑浊,但很快又变澄清,原因是 .
23.市场上有一些充气包装的食品,装食品的塑料袋内充满了气体,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为探究袋内充装的气体,甲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乙同学猜想是氧气,你判断哪种猜想更合理 ;如果甲同学的猜想正确,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
24.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 不同。
(2)石墨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此过程属于 变化。
(3)利用活性炭除去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4)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情调。在某创意餐厅里,服务人员将一小块干冰放入碗中,倒水后立刻云雾缭绕,仙气飘飘。
(1)干冰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干冰与水接触产生“云雾缭绕”效果的原因是 。
(2)将干冰换成液氮也能产生同样效果,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氮气转化为液氮的微观本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准备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采用的常见装置组合为 ,酸液应从 加入(写仪器名称);若小华想用F装置收集一瓶该气体,则气体由 (填c或d)端进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连接制取装置;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大试管内放入石灰石,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⑤③④
D.③④⑤②①
(4)该小组在制取CO2的时候,发现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发生,所以,他们想设计一个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你觉得下图Ⅰ、Ⅱ、Ⅲ装置中能实现上述意图的是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7.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一待旅游开发的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假设洞内空气中不含除二氧化碳外的其他酸性气体)。进行了如图实验:
(1)取样。他们准备从岩洞的底部取样,请你设计用广口瓶从洞中取回一瓶空气样品的方法: 。
(2)测定用150mL的注射器从广口瓶中抽取100mL气样,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若乙装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且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99mL,此数据是 的体积数(用序号填写)。
A.二氧化碳
B.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空气中除二氧化碳外的所有气体
(3)计算:洞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
(4)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和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8.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A装置有一处错误是 ;利用C装置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最后观察到 即表示收集满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B装置作为反应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能混有哪些杂质: ;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 (填导管两端的字母)端进入.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9.在今年国庆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飘立着70个用氦气填充的灯笼。
(1)氦气常用于填充充气灯笼的原因是 (任写一条)。
(2)此前人们曾利用氢气填充充气灯笼,查极易引发火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隐患的原因 。
2021届中考一轮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碳及碳的化合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气体肥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要注意氧气不具有可燃性.
2.下列有关气体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燃料
B.稀有气体可用于制做霓虹灯
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金工业
D.二氧化碳可作为蔬菜大棚的气体肥料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不具有可燃性,不是作燃料,故说法错误;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可用于制造霓虹灯,故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故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可作为蔬菜大棚的气体肥料,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3.小辉自制了如下实验室制取 CO2的发生装置,其中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要能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的接触;可利用止水夹关闭后,容器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容器中,固液分离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通过捏、放塑料瓶,可以使固体和液体接触、分离,实现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以实现,故A正确;
B、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B错误;
C、通过控制可上下移动的铜丝,可控制固液的接触,能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目的,故C正确;
D、当关闭止水夹试管内的气体就会将酸从试管底部的小孔压入烧杯,两种反应物分离反应停止,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4.可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是( )
A.木炭还原氧化铜 B.木炭燃烧
C.大理石分解 D.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所用药品是否廉价、易得,反应是否容易发生,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否易于操作,节约能源等。
【解答】解:A.木炭与氧化铜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浪费能源,不能选用。
B.木炭燃烧,不便于收集二氧化碳,不能选用。
C.大理石分解,反应在高温下反应,浪费能源,不能选用。
D.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就可以比较快速地发生化学反应,原料廉价易得,易于操作,可选用。
故选:D。
【点评】熟悉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收集一瓶氧气
B.检验二氧化碳
C.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D.观察氧气的流速
【分析】A、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判断。
【解答】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图中装置收集要短进长出才能排出集气瓶中的水收集到氧气,A不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导管长进短出,B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用图中装置收集要长进短出,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短管出口,C正确;
D、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根据气泡冒出快慢判断氧气的流速,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洗气瓶的使用方法,不同实验中用法要不同,解题关键是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和物质的性质。
6.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收集氧气
B.CO2验满
C.放置清洗干净的试管
D.滴加液体
【分析】A、根据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析;
B、根据气体验满的方法分析;
C、根据试管的处理方法考虑;
D、根据液体药品取用方法考虑。
【解答】解:A、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收集时要“短进长出”,故错误;
B、二氧化碳验满时要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中,故错误;
C、试管使用后清洗干净,倒放在试管架上,备用,故正确;
D、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要“悬空中放”,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C.都属于氧化物
D.相同条件下密度都比空气的大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元素组成,进行分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氧气中均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氧气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相同条件下密度都比空气的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物理性质、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过一会儿气球悬浮在烧杯内(气球本身质量忽略),符合要求的下列物质是( )
A.氢气 B.氮气 C.氦气 D.氧气
【分析】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开始前气球沉在烧杯底部,则气球充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大理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气球悬浮则气球内充的气体密度比二氧化碳的密度小。
【解答】解: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开始时不会沉在烧杯底部,故A不正确;
B、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开始时不会沉在烧杯底部,故B不正确;
C、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开始时不会沉在烧杯底部,故C不正确;
D、气球充有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会沉在烧杯底部,大理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大,会使气球浮起,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密度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10.举例是掌握化学规律的重要方法。针对下列化学规律所举示例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化学规律
示例
A
结构决定性质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B
性质决定用途
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做燃料
C
性质决定鉴别方法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D
现象决定本质
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难溶的碳酸钙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做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能使木条熄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难溶的碳酸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氧气能支持燃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石墨很软
石墨做电池电极
B
金刚石硬度大
金刚石做玻璃刀
C
干冰升华吸热
用于人工降雨
D
汽油具有可燃性
作汽车燃料
A.A B.B C.C D.D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做电池电极,质软对应润滑剂,故A错误;
B、金刚石硬度大,可做玻璃刀,故B正确;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
D、汽油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汽车燃料,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来灭火 B.制干冰
C.温室内做气体肥料 D.制化肥
【分析】解答的关键是弄清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再抓住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解答】解:A、二氧化碳用来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故A正确;
B、制干冰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易变成固体这一物理性质,故B错;
C、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制化肥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平时注意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
B.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D.根据原子核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没有毒性,虽然能产生温室效应,但现阶段还没有将二氧化碳列入空气污染物,选项说法错误;
B.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催化剂,还需要验证是否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其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D.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类推法,属于易错题目,因而同学们对一些典型的概念、理论准确记忆,理解把握,并多涉猎题型进行训练。
14.“低碳”生活开启现代生活新方式,“低碳”中的“碳”是指( )
A.碳元素 B.碳单质 C.二氧化碳 D.含碳物质
【分析】根据“低碳”倡导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倡导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低碳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易溶于水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考虑;
B、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考虑;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考虑;
D、根据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考虑,
【解答】解: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故A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故B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C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16.CO和CO2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纯净物,又都是氧化物
B.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C.它们均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得到
D.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都有毒,都能致人死亡
【分析】A、根据CO和CO2组成和类别分析;
B、根据CO和CO2组成和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C、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分析;
D、二氧化没有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解答】解:A、CO和CO2都是有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都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
B、CO和CO2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CO中碳显+2价,在CO2中碳显+4价。故B说法正确;
C、碳与氧气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故C说法正确;
D、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一氧化碳有毒,能致人死亡;二氧化碳没有毒,但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浓度高了也能使人窒息死亡。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种类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虽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性质不同.
17.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反应中可观察到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D.实验结束后既要防止液体倒吸又要防止所得产物重新被氧化
【分析】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A说法不正确;
B、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在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B说法不正确;
C、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中可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故C说法不正确;
D、实验结束后既要防止液体倒吸又要防止所得产物重新被氧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了解实验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即可分析解答。
18.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用途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
A.在SO2、CO2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气
B.Cl、Cl﹣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C.H2O2和H2O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C、CO都能与灼热CuO反应生成铜,体现了C、CO都具有还原性
【分析】A、根据SO2、CO2两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离子是氯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和CO加热时都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SO2、CO2两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均不含有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离子是氯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的,Cl、Cl﹣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H2O2和H2O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是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C、CO都具有还原性,利用它们的还原性,C、CO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都能用来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C、CO均具有还原性、分子的性质、原子和离子的转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易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
A.氖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分析.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解答】解:CO易结合人体中血红蛋白中的氧,使人中毒,而氖气、氮气、二氧化碳均无毒,
故选:C。
【点评】本题很简单,只要能记住书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解答是容易的,但要注意一氧化碳有毒性能使人中毒,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时,会使人窒息死亡,这二者是有区别的,要明辨其原理.
20.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一氧化氮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指它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
故选:A。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一氧化碳的毒性,以及相关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请你从铁、水蒸气、氮气、汞、氢气、二氧化碳六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名称填空:
(1)酥脆饼干在空气中久置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
(2)充入灯泡中作保护气的气体是 氮气 ;
(3)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金属是 铁 ;
(4)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 汞 ;
(5)相同状态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氢气 ;
(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
【分析】(1)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进行分析.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能使饼干变软;
(2)充入灯泡中作保护气的气体应该是化学性质较稳定的气体;
(3)铁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4)常温下汞是一种液态的金属;
(5)氢气是相同状态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通过教材的学习,同学们应该熟悉有关铁、水蒸气、氮气、汞、氢气、二氧化碳这六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放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由于饼干吸收水分而变潮,因此说明空气中含有水分,故答案为:水蒸气
(2)充入灯泡中作保护气的气体应该是化学性质较稳定的气体,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故答案为:氮气
(3)铁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答案为:铁
(4)常温下汞是一种液态的金属,故答案为:汞
(5)氢气是相同状态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故答案为:氢气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一些性质和用途,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是现在中考的热点之一.
22.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室里分别用稀硫酸和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甲同学发现开始时有少量气泡冒出,一会儿后就不再产生气泡,原因是 生成的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酸接触,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 ,乙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在开始一段时间内无浑浊现象出现,原因是 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CO2带出的HCl与石灰水反应,阻碍了CO2与石灰水的作用 ,后来石灰水稍有浑浊,但很快又变澄清,原因是 生成的CaCO3与通入的CO2、H2O作用转化为可溶性的Ca(HCO3)2 .
【分析】据生成的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酸的接触,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浓盐酸的挥发性;碳酸钙与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来解答.
【解答】解:因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的,它覆盖在固体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酸的接触,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故甲同学发现开始时有少量气泡冒出,一会儿后就不再产生气泡,原因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酸接触,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就是盐酸,会将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生成的碳酸钙沉淀重新溶解,所以看不到沉淀,故填: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CO2带出的HCl与石灰水反应,阻碍了CO2与石灰水的作用;沉淀物碳酸钙与水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可溶物碳酸氢钙,所以石灰水稍有浑浊,但很快又变澄清的原因是:生成的CaCO3与通入的CO2、H2O作用转化为可溶性的Ca(HCO3)2.
故答案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酸接触,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CO2带出的HCl与石灰水反应,阻碍了CO2与石灰水的作用;生成的CaCO3与通入的CO2、H2O作用转化为可溶性的Ca(HCO3)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关键是理解所给酸的性质,然后根据题中的现象进行逐一的分析.
23.市场上有一些充气包装的食品,装食品的塑料袋内充满了气体,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为探究袋内充装的气体,甲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乙同学猜想是氧气,你判断哪种猜想更合理 甲同学猜想 ;如果甲同学的猜想正确,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猜想甲正确. .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与食品反应而氧气能与食品发生氧化反应的性质,可判断袋内充装的气体应为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气;然后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性质,验证袋内气体为二氧化碳.
【解答】解:食品与氧气接触时会发生氧化反应而使食品变质,而二氧化碳不能与食品发生反应,因此袋内充装的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而一定不是氧气,因此甲同学的猜想合理;
可将袋子内气体鼓入澄清石灰水中,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而验证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甲同学猜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猜想甲正确(只要叙述合理均可).
【点评】解答此题时首先应明确食品与氧气接触时会变质而排除气体为氧气的可能,然后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特点设计实验验证气体为二氧化碳.
24.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 分子构成 不同。
(2)石墨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此过程属于 化学 变化。
(3)利用活性炭除去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性。
(4)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高温¯CaO+CO2↑ 。
【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3)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构成;
(2)石墨与金刚石不是同一种物质,所以石墨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利用活性炭除去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填:吸附;
(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故填:CaCO3高温¯CaO+CO2↑。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根据分子的性质、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即可。
25.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情调。在某创意餐厅里,服务人员将一小块干冰放入碗中,倒水后立刻云雾缭绕,仙气飘飘。
(1)干冰的成分是 CO2 (填化学式),干冰与水接触产生“云雾缭绕”效果的原因是 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 。
(2)将干冰换成液氮也能产生同样效果,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78% ,氮气转化为液氮的微观本质是 氮分子间隔变小 。
【分析】(1)根据干冰属于二氧化碳的固态,易升华吸热考虑;
(2)根据氮气的含量和分子间有间隔分析回答。
【解答】解:(1)干冰的成分是CO2;干冰与水接触产生“云雾缭绕”效果的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
(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是78%;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气态氮气与液态氮气的本质区别氮气分子间的间隔不同,氮气转化为液氮的微观本质是氮分子间隔变小。
故答案为:(1)CO2;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2)78%;氮分子间隔变小。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空气的组成,分子的性质。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准备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AE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2)实验室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采用的常见装置组合为 BC ,酸液应从 长颈漏斗 加入(写仪器名称);若小华想用F装置收集一瓶该气体,则气体由 d (填c或d)端进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连接制取装置;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④收集气体;⑤向大试管内放入石灰石,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C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⑤③④
D.③④⑤②①
(4)该小组在制取CO2的时候,发现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发生,所以,他们想设计一个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你觉得下图Ⅰ、Ⅱ、Ⅲ装置中能实现上述意图的是 ①和③ .
【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反应原理及方程式书写要求完成化学方程式.
(2)碳酸钙和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根据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密度大,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进短出;
(3)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的步骤,步骤中注意两个先后:先连接装置,再检查气密性;先加固体,再加液体;
(4)根据实验装置的改进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1)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用排水法;根据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填:AE;2KMnO4△¯K2MnO4+MnO2+O2↑;
(2)碳酸钙和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择装置B来制取,长颈漏斗是用来添加稀盐酸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装置C来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密度大,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进短出.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BC;长颈漏斗;d;
(3)制取二氧化碳首先是对装置的连接,接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是加入药品,即先向反应容器中放入大理石,再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最后收集气体;故填:C;
(4)分析图中的装置可以知道,①中的隔板可以放置固体,当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时由于气体不能逸散而使试管中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到长颈漏斗中,此时固液分离而使实验停止,若使实验开始只要将止水夹打开即可;装置②中用的普通漏斗,难以实现固液分离,而装置③中破了的试管起到了装置中隔板的作用,具体使用时将试管放入试管中,若停止实验只要将试管取出即可.所以能够实现随时开始或终止实验的装置为:①和③.故填:①和③.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7.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一待旅游开发的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假设洞内空气中不含除二氧化碳外的其他酸性气体)。进行了如图实验:
(1)取样。他们准备从岩洞的底部取样,请你设计用广口瓶从洞中取回一瓶空气样品的方法: 将广口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带进洞中,将水倒掉,擦干瓶内,盖上玻璃片即可 。
(2)测定用150mL的注射器从广口瓶中抽取100mL气样,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若乙装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且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99mL,此数据是 C 的体积数(用序号填写)。
A.二氧化碳
B.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空气中除二氧化碳外的所有气体
(3)计算:洞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1% 。
(4)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和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岩洞内的水中溶解有较多的碳酸氢钙,在压强突然变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迅速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
【分析】(1)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考虑;
(2)根据氢氧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剩余的气体就是除去二氧化碳剩余空气中的成分;
(3)根据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除去二氧化碳剩余空气的体积,用总体积减去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二氧化碳的体积;再进行计算;
(4)根据岩洞内的水中溶有较多的碳酸氢钙来分析。
【解答】解:(1)为了防止把洞外的气体带到洞中,必须先将广口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后带进洞中,将水倒掉,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必须要将广口瓶内残留的水分擦干,然后再盖上玻璃片,即可;故填:将广口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带进洞中,将水倒掉,擦干瓶内,盖上玻璃片即可;
(2)氢氧化钠是为了吸收气体中的CO2剩下的气体进入装置丙中,排水法收集,排开的水进入量筒内,所以量筒内的水相当于是空气中除CO2外的所有气体体积;故填:C;
(3)洞底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100mL-99mL100mL×100%=1%;故填:1%;
(4)岩洞内的水中溶解有较多的碳酸氢钙,在压强突然变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迅速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和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同;故填:岩洞内的水中溶解有较多的碳酸氢钙,在压强突然变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迅速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是测定气体的体积分数的实验题,有利于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充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8.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或2KClO3MnO2¯△2KCl+3O2↑ ;其中A装置有一处错误是 没有在试管口放一棉花团 ;利用C装置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最后观察到 瓶内液面不断下降至瓶口,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 即表示收集满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选B装置作为反应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能混有哪些杂质: 氯化氢气体、水蒸气 ;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 b (填导管两端的字母)端进入.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A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根据排水法收集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特点、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或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当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置一棉花团,以免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因为开始出来的氧气中含有空气;当瓶内液面不断下降至瓶口,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说明氧气收集满了;故填:2KMnO4△¯K2MnO4+MnO2+O2↑或2KClO3MnO2¯△2KCl+3O2↑;没有在试管口放一棉花团;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瓶内液面不断下降至瓶口,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B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盐酸具有挥发性,造成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还有水蒸气;如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短进长出,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氯化氢气体、水蒸气;b.
【点评】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选取方法、及验满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9.在今年国庆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飘立着70个用氦气填充的灯笼。
(1)氦气常用于填充充气灯笼的原因是 氦气在通电时能发出红光 (任写一条)。
(2)此前人们曾利用氢气填充充气灯笼,查极易引发火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隐患的原因 2H2+O2点燃¯2H2O 。
【分析】(1)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2)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1)氦气在通电时能发出红光,可用于填充充气灯笼;
(2)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点燃¯2H2O;
故答案是:(1)氦气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2H2+O2点燃¯2H2O.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专题三: 碳和碳的化合物----(中考真题): 这是一份化学专题三: 碳和碳的化合物----(中考真题),文件包含化学专题三碳和碳的化合物----中考真题解析版docx、化学专题三碳和碳的化合物----中考真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九上化学第6单元试卷(试题内容:碳与碳的化合物): 这是一份九上化学第6单元试卷(试题内容:碳与碳的化合物),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迎战2020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碳和碳的化合物: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迎战2020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碳和碳的化合物,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