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练习(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及答案,共9页。
中古时期的亚洲 重难点题型分值重点西亚: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选择题、非选择题2-4南亚: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家;难点东亚:日本;朝鲜; 要点一 中古时期的西亚材料一:大约570年,穆罕默德出生在阿拉伯半岛麦加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意志坚强,富有智慧。经过长期的潜修冥思后,在40岁的时候开始传播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宣布自己是真主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号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反对多神崇拜。材料二: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有哪些?【答案】贡献:创立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阿拉伯国家政权。特点: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 (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方经济、文化桥梁1. 阿拉伯国家(1)背景①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长期混战,生产停滞。②人民渴望统一,伊斯兰教应运而生。(2)伊斯兰教的形成①时间:7世纪初。②创始人:穆罕默德。③经典:《古兰经》④主张:宣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宣扬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3)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阿拉伯国家政权(政教合一的国家),并打着“圣战”的旗帜行进对外扩张,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实现了统一。(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元年)2. 阿拉伯帝国(1)建立过程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穆斯林军队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占领两河流域,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北部,直抵唐朝边境,并击败了唐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同时战胜埃及,横扫北非,到8世纪中期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2)政治制度●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 最高统治者阿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者)掌握国家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大权;● 下设官僚机构辅助:宰相协助阿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枢密院职能不同,中国主管军事);财政部负责收支(类似中国古代的户部)。(3)经济繁荣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较快发展,阿拉伯商人成为连接欧亚非三洲贸易的桥梁,阿拉伯商人的活动范围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到非洲的广大地区。(4)文化繁荣● 阿拉伯文化繁荣的表现:继承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经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统治者重视知识,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开放宽容的态度;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阿拉伯文化的影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等。(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与对外征服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因蒙古西征而西迁到小亚细亚,13世纪发展起来,并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14世纪中期,征服了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2. 奥斯曼帝国● 建立过程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建立奥斯曼帝国,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东起波斯湾和高加索,西达摩洛哥,南自尼罗河中游,北至奥地利和俄罗斯边界,疆域极为广阔。 ● 政治制度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信仰伊斯兰教)的军事封建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集宗教、政治、军事权力于一身,还是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经济状况15—16世纪,帝国经济繁荣,都城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即陆路丝绸之路),对过往的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引发了西方早期的新航路开辟。总结:中古时期的西亚地区,先后形成了两大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这两个帝国的对外征服扩张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两大帝国对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例题1 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可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A. 中国人 B. 阿拉伯人 C. 法兰克人 D. 罗马人答案:B思路分析:根据题中“阿拉伯人的口”及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故本题答案为B项。考点: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的影响。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例题2 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②都信仰伊斯兰教③政治制度中体现政教合一特点④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A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西亚两大帝国的情况,两大帝国的地理位置、政治体制、宗教信仰具有相似性,故此A项正确,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帝国,与阿拉伯帝国无关。考点: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西亚点评:本题较为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例题3 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哪个国家政权与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关( )A. 阿拉伯帝国 B. 奥斯曼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俄罗斯帝国答案:B思路分析: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即陆路丝绸之路),对过往的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引发了西方早期的新航路开辟。故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本题考查奥斯曼帝国点评:本题较为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要点二 中古时期的南亚和东亚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男子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探究】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并分析该事件产生的影响?【答案】● 事件:大化改新。● 影响:推动日本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一、中古时期的南亚国家(一)笈多帝国1. 建立过程● 4世纪初期,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战乱频繁。恒河中游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地区;●笈多帝国直接控制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他地区仍处于分裂状态。2. 印度教的产生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转化而来的印度教逐渐成为印度主要的宗教。(二)德里苏丹国家1. 建立过程7世纪后,北印度地区陷入分裂状态,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2. 政治体制德里苏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掌握国家最高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一由苏丹任命,重要职务由穆斯林担任。 二、中古时期的东亚国家(一)日本1. 日本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1)形成过程:● 秦汉移民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 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大化改新的推动;● 模仿隋唐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2)大化改新:● 开始: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进行改革,因年号为“大化”,故史称大化改新。● 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外交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体制学习, 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 ● 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也存有一点的局限。2. 幕府统治的形成:(1)背景:● 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 庄园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寺院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 武士集团的形成: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2)形成: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3)特点:● 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实权由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 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臣;● 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4)局限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为了维护统治,德川幕府曾效仿中国实行锁国体制,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但最终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二)朝鲜1. 4世纪,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政权并立;2. 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效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3.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划分为十道,实行科举考试;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上,传播中国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4.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历史上,中朝两国关系密切,曾于16世纪末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例题1 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与朝鲜先后立国,两国共同的表现有( )A.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B. 实行大化改新,推动社会发展C. 建立幕府统治D. 实行锁国体制,保护国家安全答案:A思路分析:日本与朝鲜都仿效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故此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只是日本的表现,故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中古时期东亚的日本与朝鲜点评:本题较为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例题2 12世纪的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下列有关幕府表述正确的有( )①幕府体制下天皇只是国家名义上的象征②武士听命与将军③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④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答案:D思路分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段表述均正确,故此选择D项。考点:本题考查日本的幕府统治点评:本题较为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例题3 中古时期,南亚印度地区先后建立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统一恒河流域B. 笈多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体制C. 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D. 德里苏丹国家以印度教为国教答案:C思路分析: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控制的是恒河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仍处于分裂状态,故此A项错误,实行政教合一的是德里苏丹国家,不是笈多帝国,故此B项错误,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故此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南亚点评:本题较为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南亚和东亚的国家,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名词解释,课前预习,读教材自主学习部分,课堂探究,课后习题,思维导图,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