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4 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学案设计
展开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对于包含多个运动阶段的复杂运动过程,可以选择分段或全程应用动能定理。
1. 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时,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一个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的做功情况和初、末动能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每个子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列式,然后联立求解。
2. 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分析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的做功情况,确定整个过程中合力做的总功,然后确定整个过程的初、末动能,针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应用动能定理最大的优势在于不要求深入研究过程变化的细节,因此,无论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当题目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简单,更方便。
注意:应用全程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弄清楚物体所受到的哪些力在哪段位移上做功,正确写出总功。
如图所示,质量m=1 kg的木块静止在高h=1. 2 m的平台上,木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2,用水平推力F=20 N,使木块产生位移l1=3 m时撤去,木块又滑行l2=1 m后飞出平台,求木块落地时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
答案:11. 3 m/s
解析:解法一 取木块为研究对像,其运动分三个过程,先匀加速前进l1,后匀减速前进l2,再做平抛运动,对每一过程,分别由动能定理得
Fl1-μmgl1=mv12
-μmgl2=mv22-mv12
mgh=mv32-mv22
解得v3≈11. 3 m/s
解法二 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Fl1-μmg(l1+l2)+mgh=mv2-0
代入数据解得v≈11. 3 m/s
如图所示,一可以看成质点的质量m=2 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光滑的水平桌面飞出后,恰好从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BC为圆弧竖直直径,其中B为轨道的最低点,C为最高点且与水平桌面等高,圆弧AB对应的圆心角θ=53°,轨道半径R=0. 5 m。已知sin 53°=0. 8,cs 53°=0. 6,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1)求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若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C,求在圆弧轨道上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
答案:(1)3 m/s (2)-4 J
解析:(1)在A点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vA==v0。①
小球由桌面到A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R+Rcs θ)=mvA2-mv02②
由①②得:v0=3 m/s。
(2)若小球恰好通过最高点C,在最高点C处有mg=,小球从桌面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Wf=mvC2-mv02,
代入数据解得Wf=-4 J。
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有两种方法:
1. 分段法:对于多个物理过程要仔细分析,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一个个子过程,分别对每个子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解。
2. 全程法:动能定理不要求深入研究过程变化的细节,对不涉及中间物理量的求解问题,应用全程法往往更简便。但是应用全程法时需注意,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做功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正确写出总功。
(答题时间:30分钟)
1. 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开始运动,起始点A与一轻弹簧O端相距s,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弹簧相碰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则从开始碰撞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物体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为( )
A. mv02-μmg(s+x) B. mv02-μmgx
C. μmgs D. μmg(s+x)
2.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0. 6 kg 的小球以初速度v0=2 m/s 从P点水平抛出,从粗糙圆弧ABC的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动能损失)且恰好沿圆弧通过最高点C,已知圆弧的圆心为O,半径R=0. 3 m,θ=60°,g=10 m/s2。求:
(1)小球到达A点的速度vA的大小;
(2)P点到A点的竖直高度H;
(3)小球从圆弧A点运动到最高点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3. 某游乐场的滑梯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竖直面内的ABCD轨道,AB为长L=6 m、倾角α=37°的斜轨道,BC为水平轨道,CD为半径R=15 m、圆心角β=37°的圆弧轨道,轨道AB段粗糙,其余各段均光滑。一小孩(可视为质点)从A点以初速度v0=2m/s下滑,沿轨道运动到D点时的速度恰好为零(不计经过B点时的能量损失)。已知该小孩的质量m=30 kg,取sin 37°=0. 6,cs 37°=0. 8,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该小孩第一次经过圆弧轨道C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2)该小孩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
(3)该小孩在轨道AB上运动的总路程s。
4. 如图所示,ABCD为一竖直平面内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10 m,BC长1 m,AB和CD轨道光滑。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从A点以4 m/s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10. 3 m的D点速度为0。求:(g取10 m/s2)
(1)物体与BC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点多少米)。
5. 如图所示,右端连有一个光滑弧形槽的水平桌面AB长L=1. 5 m,一个质量为m=0. 5 kg的木块在F=1. 5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桌面上的A端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木块到达B端时撤去拉力F,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2,取g=10 m/s2。求:
(1)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木块未离开弧形槽);
(2)木块沿弧形槽滑回B端后,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1. 答案:A
解析:由动能定理得-W-μmg(s+x)=0-mv02,W=mv02-μmg(s+x)。
2. 答案:(1)4 m/s (2)0. 6 m (3)1. 2 J
解析:(1)在A点由速度的合成得vA=,
代入数据解得vA=4 m/s
(2)从P点到A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分速度vy=v0tan θ
由运动学规律有vy2=2gH
解得H=0. 6 m
(3)恰好过C点满足mg=
由A点到C点由动能定理得
-mgR(1+cs θ)-W=mvC2-mvA2
代入数据解得W=1. 2 J。
3. 答案:(1)420 N,方向向下 (2)0. 25 (3)21 m
解析:(1)由C到D速度减为0,由动能定理可得
-mg(R-Rcs 37°)=0-mvC2,vC=2 m/s
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FN=42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孩对轨道的压力为420 N,方向向下
(2)小孩从A运动到D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Lsin α-μmgLcs α-mgR(1-cs β)=0-mv02
可得:μ=0. 25
(3)在AB斜轨上,μmgcs α
由动能定理:mgLsin α-μmgscs α=0-mv02
解得s=21 m。
4. 答案:(1)0. 5 (2)13. 3 m/s (3)距B点0. 4 m
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
-mg(h-H)-μmgsBC=0-mv12,
解得μ=0. 5。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物体在BC上滑动了4次,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4sBC=mv22-mv12,
解得v2=4 m/s≈13. 3 m/s。
(3)分析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μmgs=0-mv12,
解得s=21. 6 m。
所以物体在轨道上来回运动了10次后,还有1. 6 m,故最后停止的位置与B点的距离为2 m-1. 6 m=0. 4 m。
5. 答案:(1)0. 15 m (2)0. 75 m
解析:(1)设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木块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从木块开始运动到沿弧形槽上升到最大高度处,由动能定理得:
FL-FfL-mgh=0
其中Ff=μFN=μmg=0. 2×0. 5×10 N=1. 0 N
所以h=
=m=0. 15 m
(2)设木块离开B点后沿桌面滑行的最大距离为x。由动能定理得:
mgh-Ffx=0
所以:x== m=0. 75 m
动能定理与图像综合问题
利用物体的运动图像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要特别注意图像的形状、交点、截距、斜率、面积等信息。动能定理经常和图像问题综合起来,分析时一定要弄清图像的物理意义,并结合相应的物理情境选择合理的规律求解。
1. 动能定理与图像综合问题分析方法
(1)确定图像种类:看清横纵坐标轴代表的物理意义;
(2)挖掘图像隐含条件,尽可能多的读取图像信息;
(3)分析运动过程,确定各力做功情况,确定初末状态动能,列动能定理表达式,求出相应物理量。
2. 四类图像所围“面积”含义
(1)v-t图像:由公式x=v-t可知,v-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2)a-t图像:由公式Δv=at可知,a-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3)F-x图像:由公式W=Fx可知,F-x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4)P-t图像:由公式W=Pt可知,P-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质量m=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在位移是4 m时,拉力F停止作用,运动到位移是8 m时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Ek-x的图像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
(1)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拉力F的大小。
答案:(1)0. 25 (2)4. 5 N
解析:(1)在运动的第二阶段,物体在位移x2=4 m内,动能由Ek=10 J变为零。由动能定理得-μmgx2=0-Ek;
故动摩擦因数:
μ===0. 25。
(2)在运动的第一阶段,物体位移x1=4 m,初动能Ek0=2 J,根据动能定理得Fx1-μmgx1=Ek-Ek0,所以F=4. 5 N。
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 s内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则( )
A. 从第1 s末到第3 s末合力做功为4W
B. 从第3 s末到第5 s末合力做功为-2W
C. 从第5 s末到第7 s末合力做功为W
D. 从第3 s末到第4 s末合力做功为-0. 75W
答案:CD
解析:物体在第1 s末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可得在第1 s内合力做的功W=mv2-0。从第1 s末到第3 s末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合力做的功为W1=0。从第3 s末到第5 s末合力做的功为W2=0-mv2=-W。从第5 s末到第7 s末合力做的功为W3=m(-v)2-0=W。第4 s末的速度v4=,所以从第3 s末到第4 s末合力做的功W4=m-mv2=-W。故选项C、D正确。
1. 动能定理与图像综合问题分析方法
首先是确定图像种类;然后尽可能多的挖掘图像隐含条件,读取图像信息;最后列方程求解
2. 四类图像所围“面积”含义
(1)v-t图像:v-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2)a-t图像:a-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3)F-x图像:F-x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4)P-t图像:P-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答题时间:30分钟)
1.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0~1 s内,合外力做正功
B. 在0~2 s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
C. 在1 s~2 s内,合外力不做功
D. 在0~3 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
2. 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如图所示的图线1、2分别为甲、乙两辆汽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刹车距离x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曲线,已知紧急刹车过程中车与地面间是滑动摩擦。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B. 乙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乙车的刹车性能好
C. 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甲车先停下来,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D. 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
3. 质量为1 500 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求 ( )
A. 前25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B. 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
C. 前10 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
D. 15 s~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4. 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在t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
B. 在t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
C. 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的位移大
D. 在0~t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
5. 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AB的A处连接一粗糙水平面OA,OA长为4 m。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图中未画出),从O处由静止开始受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F只在水平面上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滑块与OA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25,g取10 m/s2,试求:
(1)滑块运动到A处的速度大小;
(2)不计滑块在A处的速率变化,滑块冲上斜面AB的长度是多少?
1. 【答案】A
【解析】由v-t图像知0~1 s内,v增加,动能增加,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正功,A对。1 s~2 s内v减小,动能减小,合外力做负功,B、C、D错。
2. 【答案】B
【解析】在刹车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μmgx=0-mv2,得x==,可知甲车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小(题图线1),乙车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大(题图线2),刹车时的加速度a=μg,乙车刹车性能好,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乙车先停下来,B正确。
3. 【答案】ABD
【解析】在v-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因此只要求得位移的大小,利用公式=,即可解得平均速度,故A对。图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由公式a=得:前10 s内加速度a=m/s2=2 m/s2,故B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因不知牵引力F,故无法求得阻力Ff,C错。由动能定理可求得15 s~25 s内合外力所做的功,即W=mv′2-mv2=×1 500×(302-202) J=3. 75×105J,故D对。
4. 【答案】BCD
【解析】由v-t图像的意义可知,t时刻A、B两质点速度相同,B项正确。再结合动能定理可知D项正确。v-t图像中,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由题图知0~t时间内质点B比A位移大,C项正确。由于两质点的初始位置不确定,故不能确定t时刻两质点是否在同一位置,A项错误。
5. 【答案】(1)5m/s (2)5 m
【解析】(1)由题图乙知,在前2 m内,F1=2mg,做正功,在第3 m内,F2=-0. 5mg,做负功,在第4 m内,F3=0,滑动摩擦力Ff=-μmg=-0. 25mg,始终做负功,对于滑块在OA上运动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1x1+F2x2+Ffx=mvA2-0
即2mg×2-0. 5mg×1-0. 25mg×4=mvA2
解得vA=5m/s
(2)对于滑块冲上斜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Lsin 30°=0-mvA2
解得:L=5 m
所以滑块冲上AB的长度L=5 m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选择
计算
8-10分
难点
多过程运动衔接点的分析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动能定理与图像的综合应用
选择
计算
6-8分
难点
图像信息的读取和应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共19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3 动能和动能定理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3 动能和动能定理学案设计,共13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流程,自主先学,组内研学,交流促学,反馈评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