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2乐音的特征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展开1.2 乐音的特征高频易错题汇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是指(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调低 D.音色好
解:此题中“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是指声音的尖锐程度,即声音的高低,故指的是音调;
故选:A。
总结: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
B.光在真空中能传播
C.我们能凭声音分辨吉他和古筝,是因为音色不同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A、女生的音调不一定都一样;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故A的说法不正确;
B、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传播速度为:3×108m/s;故B的说法正确;
C、能凭声音分辨吉他和古筝,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故C的说法正确;
C、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故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A。
总结:此题考查声的综合知识和光的传播;明确声音的产生、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光的传播;可解答此题。
3.如图所示,湘西苗族“鼓舞”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舞是围绕“苗鼓”展开,从物理学的知识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手敲击鼓的频率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B.有经验的人听下鼓声,就能区别是“苗鼓”还是其它地区鼓,是因鼓的音色不同
C.敲鼓的力量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D.距离鼓面越远,听到的鼓声频率越低
解:A、鼓手敲击鼓的频率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而不是响度越大,故A错误;
B、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所以有经验的人听下鼓声,就能区别是“苗鼓”还是其它地区鼓,故B正确;
C、敲鼓的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距离鼓面越远,听到的鼓声响度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易错题。
4.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调节弦发声时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
解:(1)演员经常调节弦的松紧,弦的松紧程度决定着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2)用力大小能改变弦偏离原位置的大小,能改变振幅,能改变响度。
(3)音色的影响因素是材料和结构,改变松紧时,没有改变弦的材料和结构,没有改变音色。
故选:C。
总结:(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2)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3)掌握管乐、弦乐、打击乐的音调的影响因素,如何改变它们的音调和响度。
5.学校楼道内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语,这是提醒同学们要控制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解:
学校楼道内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语,这是在提醒我们要控制声音的大小,即控制响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总结: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6.老师鼓励你要大声发言,这是提高声音的( )
A.响度 B.频率 C.音调 D.音色
解:老师鼓励你要大声发言,这是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总结: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石岐中学“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现在开始…”,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跟( )
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解:影响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和到人耳的距离共同决定的;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由于发声体相同,故振幅相同,而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各不相同的主要因素是距发声体的远近不同。
故选:B。
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影响声音的响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正确区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用一块软橡胶以不同力轻敲一下音叉,所产生的声音将有不同的( )
A.频率 B.音调 C.音色 D.响度
解:轻敲音叉振幅小,重敲音叉振幅大,而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所以两次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故选:D。
总结: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9.音乐会上,观众能区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不同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三者都有
解:观众能区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不同的音色。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总结:准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微信声音锁可以用来快速地解锁微信。设置声音锁时需要读一串数字以便识别录入者的“声纹”。设置好以后,就可以根据“声纹”来登录,便捷易操作。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都有
解:设置声音锁时需要读一串数字以便识别录入者的“声纹”。设置好以后,就可以根据“声纹”来登录,便捷易操作。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音色,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总结: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于1843年首先提出了“多普勒效应”,这一原理应用于声学中可概括为:声源靠近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会变快,反之则会变慢。国庆节期间晓峰同学在外出游玩时,听到驶向自己的车辆在鸣笛时与平时听到的声音相比,音调会 变高 (选填“变高”或“变低”)。
解:因为声源靠近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会变快,反之则会变慢。故学生听到驶向自己的车辆在鸣笛时与平时听到的声音相比,音调会变高。
故答案为:变高。
总结:深入理解影响音调的因素,可解答此题。
12.苍蝇每分钟振动翅膀24000次,山蜂每小时振动翅膀720000次,蜜蜂在空中飞行时每秒振动翅膀440次。那么,它们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蜜蜂 ,音调最低的是 山蜂 。
解:苍蝇每60s翅膀振动24000次,苍蝇翅膀1s振动400次,
山蜂每3600s翅膀振动720000次,故其翅膀1s振动200次,
蜜蜂每秒翅膀振动440次,故蜜蜂翅膀1s振动440次,
故音调最高的是蜜蜂,音调最低的是山蜂。
故答案为:蜜蜂;山蜂。
总结: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音调的影响因素和频率的概念,是一道基础题。
13.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 响度 增大。(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解:听诊器的前端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振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振幅就比前端大很多,医生听到的声音就大了很多。
故答案为:响度。
总结:注意区别音调、响度和音色。一般很容易混淆的是音调和响度,可从音调和响度的概念,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去分析判断。再有音调是用高低来描述,响度是用大小来描述。
14.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会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响度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音调 发生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解: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的频率不同,则声音的音调将不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总结:掌握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声音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各特征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解: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故答案为:音色。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各位选手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指的是 音调 (填乐音三特征之一)
解:“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各位选手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指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是各选手的声带振动快慢不同所致;
故答案为:音调。
总结: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7.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时,小涛将一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使琴弦拉紧,如图所示,再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力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到弦发出的声音。
(1)实验中,是通过 改变钩码个数 来改变弦的松紧的。
(2)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B木块向A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再用同样的力弹拨弦的中部,听到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原来声音的音调 高 (填“高”、“低”或“一样”)。
(3)此实验时,若要研究弦乐器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松紧的关系,必须保证弦的长短、 粗细 等因素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控制变量 法。
解:
(1)为了控制琴弦的松紧,可以通过改变钩码个数来改变作用在弦上力的大小。
(2)在弦的粗细和松紧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木块向A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再用同样的力弹拨弦的中部,弦的振动部分变短,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原来声音的音调高。
(3)要研究弦乐器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松紧的关系,必须保证弦的长短、粗细等因素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改变钩码个数;(2)高;(3)粗细;控制变量。
总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要掌握。
18.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 衣服 | 报纸 | 平装书 | 塑料袋 | 袜子 |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 2.1 | 2.8 | 3.7 | 5.2 | 1.2 |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 小 (大/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 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
解:(1)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2)实验中,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越短,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反之隔音性能越差,由小华记录的数据可见,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袜子,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袜子的隔音性能最好,可以进行的猜想是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故答案为:(1)小;
(2)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总结: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尤其是对探究记录数据的分析能力,是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的一道好题。
19.课题一:与声音有关的实验探究
(1)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2)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 振动 ,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3)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 转换法 。
(4)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用力大小 | 小 | 大 | 较大 |
尺的振动幅度 | 小 | 大 | 较大 |
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 小 | 大 | 较大 |
(5)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问题是: 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
(6)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 一 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 乙 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7)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①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 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 ① 是正确的。
②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EADBC (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解:(2)分析(1)中的各个现象,不难看出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是振动;
(3)由于音叉的振动情况不易观察,所以将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水的情况,即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水的振动,便于观察,即该过程中采用了转换法;
(5)在(4)中,小玉的实验是为了研究尺振动是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而不是研究尺拍打桌子与其振幅的关系,故他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故改正错误后,其正确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6)由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即其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所以在划动塑料梳子时,第一次快,第二次慢,故第一次的音调高;在B图中,由于甲图的梳子齿比较稀少,而乙图梳子齿比较密,故划动时,乙图振动的快,即乙音调高;
(7)①由于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故分析两次现象,不难看出其不同之处是: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即相对于原来的猜想来说,据此可知猜想①是正确的;
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上面的过程知,其探究过程中的步骤依次是:EADBC。
故答案为:(2)振动;(3)转换;(5)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6)一;乙;(7)①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①;②中的正确顺序是:EADBC。
20.人们在挑选西瓜时,总是要轻轻地拍一拍,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物理道理吗?
答:人们在挑选西瓜时,总是要轻轻地拍一拍,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是由于生、熟西瓜因其内部瓜瓤熟的程度不同,所以拍打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和音色就不相同。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这是一份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透镜高频易错题汇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的折射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这是一份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的折射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光的折射高频易错题汇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5光的反射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这是一份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5光的反射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含解析新版苏科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光的反射高频易错题汇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