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六单元_碳和碳的氧化物_实验活动2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_同步测试题(有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791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六单元_碳和碳的氧化物_实验活动2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_同步测试题(有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791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六单元_碳和碳的氧化物_实验活动2_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_同步测试题(有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8791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优秀课后测评
展开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6分 , )
1.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温室肥料”
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身亡
C.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D.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2. 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出明显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又可以说明氮气不溶于水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3.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操作步骤是
①收集气体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④向漏斗里注入酸液⑤将固体药品加入到锥形瓶中.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4. 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5. 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6.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有以下操作: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③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气体并验满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7.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
8. 实验室制取CO2,不必用到的仪器是( )
9. 对比试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课本中所设计的下列试验中,不属于对比试验的是( )
A.铁钉锈蚀试验
B.用红磷燃烧验证空气中氧气占空气总体积15的实验
C.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
D.小花用紫色的石蕊探究CO2和水反应的实验
10.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加入稀盐酸 ③加入大理石④验满⑤收集,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1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2. 实验室制取CO2 有以下操作步骤:①向锥形瓶内装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收集二氧化碳气体④向长颈漏斗注入酸液 ⑤按要求连接好仪器( )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2分 , )
1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无需用到的仪器是( )
14. 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进行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B.反应都不需加热
C.都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15.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CO2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CO2
B.仪器连接时,将乳胶管与玻璃导管连接前要用水润湿管口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D.将集满CO2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倒放在桌上
16. 实验室里制CO2的主要操作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
A.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把盐酸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D.将大理石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2分 , )
17.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1)如图1,收集两塑料瓶(500mL)二氧化碳气体,向甲瓶中加入150mL澄清石灰水、乙瓶中加入150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①甲瓶中出现的现象有________.
②由乙瓶中出现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
(2)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资料:①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②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将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如图2,丙、丁中分别装有50mL氢氧化钠溶液和50mL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中缓慢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丙、丁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18. 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________,属于实验结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入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入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19. 有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
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⑥收集二氧化碳.
20. 某课外活动小组研究CO2的性质,进行了下列的实验:
实验一:制取CO2气体:
(1)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应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 (填序号);
(2)活动小组经查阅资料,知道CaCO3======高温CaO+CO2↑,同学们研究得出实验室为什么不用A装置加热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________.
实验二:探究CO2气体的性质,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同学们对上述实验现象提出猜想,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因为CO2气体溶于水(溶液中的溶剂),②因为CO2气体与水发生反应,③因为CO2气体与NaOH发生反应.
(3)你认为上述猜想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序号);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进一步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10分) 水泥的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张南同学为了验证水泥中的碳酸盐,设计了下列方案,请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
(1)验证水泥中含有碳酸盐.
(2)根据上述方案及下图所提供的仪器,请你帮助张南同学选择实现上述方案所使用的仪器有(仪器重复使用需注明个数)________ (填序号).
(3)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根据验证方案,利用所选取的仪器,把方框中的装置图补充完整.
(5)假设要用上述仪器检验气体CO2,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导管和胶塞已连接好.其操作步骤如下:
A.倒入石灰水; B.连接仪器; C.加入稀盐酸; D.加块状水泥.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
(1)明确实验目的;
(2)收集有关资料;
(3)设计合理方案;
(4)进行科学实验.
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装置图回答(所用装置图序号用字母表示):
(1)张雨同学欲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比较干燥的氧气,则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________和________(均填试剂名称),反应的反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择的制取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乙快(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直接反应制取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写出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________,若要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气体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
23. 已知: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和醋酸一样,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为了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请你来共同探究.
(1)甲同学的方法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乙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试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了四只紫色的小蝴蝶,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一只喷洒稀醋酸;②一只洒水;③一只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④一只喷洒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在乙同学的实验中,紫色小蝴蝶不会变色的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下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二氧化碳确实和水反应的实验是________.
(3)你觉得甲、乙同学的方案中,哪个更好?________,另一位同学的方案不严谨的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六章_碳和碳的氧化物_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6分 )
1.
【答案】
A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
A、根据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进行解答;
C、根据干冰升华吸收热量进行解答;
D、根据硫酸钙微溶于水进行解答。
【解答】
A、二氧化碳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用作于“温室肥料”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身亡,故错误;
C、干冰升华吸收热量,所以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错误;
D、由于硫酸钙微溶于水,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不能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故错误。
2.
【答案】
D
【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仔细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氧气和红磷发生了反应,剩余氮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约五分之一的水进入集气瓶,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而五分之一的水进入集气瓶,又可以说明氮气不溶于水.故C正确;
【解答】
解: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出明显痕迹,软的才会出现明显划痕,说明黄铜片的硬度比铜片大.故A正确;
B、氨气分子不停的运动,溶于酚酞试液中,生成氨水,又因为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证明了氨水显碱性.故B正确;
C、氧气和红磷发生了反应,剩余氮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约五分之一的水进入集气瓶,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而五分之一的水进入集气瓶,又可以说明氮气不溶于水.故C正确;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D错误;
故选D.
3.
【答案】
A
【考点】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只要细心并熟记步骤不难作答.
【解答】
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装(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注(注入液体药品)→收(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故选A.
4.
【答案】
C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
根据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使用的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到滴液漏斗,故B不符合题意;
B、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到锥形瓶,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不用酒精灯.故C不符合题意;
D、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可以用集气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答案】
B
【考点】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
此试验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主要性质.题目中涉及到的二氧化碳的反应或者性质主要有:
①将铜丝放下使内装石灰石的尼龙布袋与稀盐酸接触则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生成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
③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可以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CaO+CO2=CaCO3,故二氧化碳不能用生石灰干燥.
【解答】
解:A、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故A错误;
B、将粗铜丝往下放是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则可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往上提是石灰石于稀盐酸脱离则反应停止,所以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B正确;
C、生石灰吸水后与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二氧化碳不能用生石灰干燥,故C错误;
D、本实验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于空气的密度的相对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6.
【答案】
B
【考点】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检验→收→验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大理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检验(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①②③⑤.
故选:B.
7.
【答案】
C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
根据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使用的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以使用锥形瓶,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一定用到导管,故选项错误.
C.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不需要使用酒精灯,故选项正确.
D.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用到长颈漏斗的添加液体试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
【答案】
C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常用装置判断.
【解答】
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固体石灰石和液体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气体发生装置一般以试管或锥形瓶等作为反应容器,并配合橡胶塞、导管等,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A、使用长颈漏斗能便于随时添加酸液,所以错误.
B、集气瓶是收集二氧化碳用的,所以错误.
C、酒精灯是加热仪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故无需用酒精灯,所以正确.
D、带孔橡皮塞是组装气体发生装置用的,所以错误.
答案:C
9.
【答案】
B
【考点】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解析】
对比实验可通过若干个装置同时探究一个或多个条件对同一事件的影响,其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
【解答】
解:A、铁钉锈蚀实验是通过三个装置,同时探究氧气和水两种因素对铁生锈的影响,所以是对比实验;
B、用红磷燃烧验证空气中氧气占空气总体积15的实验,是一个单纯的实验,无对比实验,故不属于对比实验;
C、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可通过温度、溶质溶剂的种类和量、是否搅拌等对照项进行实验并分析结果,是对比实验,所以是对比实验;
D、用紫色的石蕊探究CO2和水反应实验,可通过通入二氧化碳的水使石蕊试液的变化和普通水使石蕊试液的对比分析,是对比实验.
故选B.
10.
【答案】
C
【考点】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的步骤,步骤中注意两个先后:先连接装置,再检查气密性;先加固体,再加液体.
【解答】
解:根据实验步骤中要先连接装置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药品时先固体后液体,再收集气体然后才验满,则顺序为①③②⑤④.
故选:C.
11.
【答案】
A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
A、根据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
【答案】
B
【考点】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定→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⑤②①④③.
故选B.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2分 )
13.
【答案】
B,C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常用装置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固体石灰石和液体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气体发生装置一般以试管或锥形瓶等作为反应容器,并配合橡胶塞、导管等,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A、集气瓶是收集二氧化碳用的,所以不符合题意.
B、水槽是排水法收集用到的仪器,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无需用水槽,所以符合题意.
C、酒精灯是组装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用的,所以符合题意.
D、使用长颈漏斗能便于随时添加酸液,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4.
【答案】
C,D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均为固液常温型,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故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制取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为分解反应.
【解答】
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均为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反应都不需加热;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故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制取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为分解反应.
故选CD
15.
【答案】
A,B
【考点】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玻璃管连接胶皮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
【解答】
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
B.乳胶管与玻璃导管连接前用水润湿管口,起到润滑的作用,故正确;
C.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故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盛满CO2的集气瓶,盖上瓶盖,正放在桌面上.故错误.
故选:AB.
16.
【答案】
BDCA
【考点】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定→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将大理石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倒(倒入液体药品,把盐酸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DCA.
故答案为:BDCA.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2分 )
17.
【答案】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塑料瓶变瘪,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实验中通入的CO2气体体积远大于丙中溶液的体积,而丁中的溶液又无明显变化
【考点】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
根据已有的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据此解答.
【解答】
解:(1)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被消耗,则气体减少,压强变小,
(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现在丁中没有变化,说明没有二氧化碳通过,因此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18.
【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
振荡.,对比.
反应物的种类相同,但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
(1)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①碳酸钠与稀盐酸: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用手握住试管底部,感觉微热.②石灰石与稀盐酸,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用手握住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③会判定实验现象和结论.
(2)通过对比实验,用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用二氧化碳分别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现象不同;而“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根据以上两个事实,得出结论: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
【解答】
解:(1)根据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与稀盐酸反应现象:①碳酸钠与稀盐酸: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用手握住试管底部,感觉微热.②石灰石与稀盐酸,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用手握住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由现象得结论. 故答为:①②③④⑤⑥
(2)通过对比实验,用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故答为:振荡 对比
(3)将二氧化碳分别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现象不同;而“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根据以上两个事实,得出结论:反应物的种类相同,但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故答为:反应物的种类相同,但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19.
【答案】
②③①⑥④⑤
【考点】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检,装,收,验)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检,装,收,验;可知实验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 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 ⑥收集二氧化碳.
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故答案为:②③①⑥④⑤.
20.
【答案】
解:(1)实验室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又是不加热的,故采用B装置制取;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能发生反应,故不可用C装置收集,又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E装置收集.
(2)一般酒精灯火焰温度400-500∘C;而高温通常是指800∘C以上,所以酒精灯只能叫加热不能提供高温条件;
(3)根据实验现象:“塑料瓶变瘪,并很快收缩成一团.”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消失了,那么它肯定是和NaOH发生反应;那么如何排除它不是与水反应呢?可以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把5mL的NaOH溶液换上大约13体积的水,再次观察现象.
故正确答案:(1)BE (2)用酒精灯加热不能达到高温这一条件.
(3)③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
其中AB是发生装置,CDE是收集装置;根据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选择不同的制取装置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对收集装置进行选择、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所学的相关知识的积累与记忆可以对该题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实验室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又是不加热的,故采用B装置制取;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能发生反应,故不可用C装置收集,又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E装置收集.
(2)一般酒精灯火焰温度400-500∘C;而高温通常是指800∘C以上,所以酒精灯只能叫加热不能提供高温条件;
(3)根据实验现象:“塑料瓶变瘪,并很快收缩成一团.”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消失了,那么它肯定是和NaOH发生反应;那么如何排除它不是与水反应呢?可以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把5mL的NaOH溶液换上大约13体积的水,再次观察现象.
故正确答案:(1)BE (2)用酒精灯加热不能达到高温这一条件.
(3)③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1)
;
(2)①②(两个)④⑥⑤⑧;
(3)Ca(OH)2+CO2=CaCO3↓+H2O;
(4)
;
(5)ADCB.
【考点】
证明碳酸盐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检验碳酸盐所用药品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据此解答;
(2)根据常用仪器的用途分析判断;
(3)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4)据选择的仪器进行连接作图;
(5)实验时先将石灰水准备好,然后先加入固体,再倒入液体,并塞上塞子连接好仪器.
【解答】
解:(1)验证水泥中含有碳酸盐可加入稀盐酸观察生成的气体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水泥块、石灰水可放入试管中,并用铁架台固定,气体要导出,需要带塞子的导管(胶皮管、直玻璃管);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4)根据所选择的仪器连接作图为:
;
(5)实验时先将石灰水准备好,然后先加入固体,再倒入液体,并塞上塞子连接好仪器;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BA;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反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D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A装置收集.
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DA.
(3)电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2H2↑+Ca(OH)2;
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电石与水直接反应制取乙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D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若要收集到比较纯净的乙炔,应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故填:CaC2+2H2O=C2H2↑+Ca(OH)2;D;C.
BA,2KMnO4======△K2MnO4+MnO2+O2↑,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DA,CaC2+2H2O=C2H2↑+Ca(OH)2,D,C
【考点】
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选取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解答】
解:(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A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利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反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D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A装置收集.
(3)电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2H2↑+Ca(OH)2;
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电石与水直接反应制取乙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D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若要收集到比较纯净的乙炔,应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23.
【答案】
②③,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④
乙,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一定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或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考点】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有酸存在,因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变红的是没有酸存在的实验;
(3)根据甲同学实验的缺点分析.
【解答】
解:
(2)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变红的是没有酸存在的实验,所以②③中都没有酸,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第②洒水没变红,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第③一只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第④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
(3)乙方案较好,甲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一定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或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A.③②⑤④①
B.③②④⑤①
C.②③⑤④①
D.③⑤④②①
A.滴液漏斗
B.锥形瓶
C.酒精灯
D.集气瓶
A.④②③⑤①
B.④①②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②⑤③①
A.锥形瓶
B.导管
C.酒精灯
D.长颈漏斗
A.长颈漏斗
B.集气瓶
C.酒精灯
D.带孔橡皮塞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③②⑤④
D.②③④①⑤
A.①②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A.集气瓶
B.水槽
C.酒精灯
D.长颈漏斗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用一个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然后向塑料瓶中加入约5mL的NaOH溶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并很快收缩成一团.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用一个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然后向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稍变瘪,但不会收缩成一团.证明是CO2气体与NaOH发生反应,引起塑料瓶变瘪,变收缩成一团.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用一个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然后向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稍变瘪,但不会收缩成一团.证明是CO2气体与NaOH发生反应,引起塑料瓶变瘪,变收缩成一团.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精品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最适宜的仪器是,关于一氧化碳燃烧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精品课后测评,共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