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精品一课一练
展开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同步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如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A.氧气
B.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以上都是
2. 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1中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
C.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3.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4. 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5. 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6.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C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C
C.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7. 水不仅是常见的溶剂,在许多实验中也都用到了水,下图所示均为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其中有关水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广口瓶中进入水的体积观察消耗氧气的量
B.吸收热量,防止瓶底炸裂
C.便于观察气体的收集情况
D.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8.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C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9. 如表为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测定不同体积H2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实验现象:根据如表数据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2体积分数为10%-70%的H2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B.收集的H2如果能安静燃烧,说明H2的纯度为100%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H2已纯净
D.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一定发生爆炸
10. 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11.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实验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图2中水下白磷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12. 下列有关指定容器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13. 某学校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设计三套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试管中装有少量白磷和红磷),根据图示情况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套个装置均可以证明物质燃烧的三个要素
B.图2和图3装置比图1更加符合环保要求,可以防止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C.图3装置的气球作用是为了防止气体热胀时橡皮塞可能发生松动
D.反应完全并冷却后,取出图3装置中a试管,拔掉橡皮塞后倒置于水槽中,进入的水的体积一定是试管的五分之一
14.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用两根粗细相同的铁丝,分别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B.用两根粗细相同的铁丝,分别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C.用两根粗细不同的铁丝,分别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D.用两根粗细不同的铁丝,分别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16. 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C,红磷着火点240∘C;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使白磷II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17. 下列实验设计合理并能够成功的是( )
.
A稀释浓硫酸B.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镁粉用于汽车轮毂抛光.干燥的镁粉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极易燃烧或爆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根据镁粉的性质,你认为下列镁粉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
B.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C.敞口露天堆放
(2)亮亮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操作如下: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打气筒压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①该实验中鼓人空气的作用________.
②近期我国全面开展排查粉尘生产,请你提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________.(写一点)
19. 把几小块木炭放在球形管中,按下图所示连接装置.打开玻璃活塞,氧气进入球形管,发现木炭不燃烧;关掉氧气,给球形管内木炭加热,木炭同样不燃烧,此时打开玻璃活塞,氧气立即进入球形管,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0.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
(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________;
(4)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10分) 小张老师认为,要做好教材中的粉尘爆炸实验,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容器的气密性要好;容器的容积要适中;面粉在容器要被充分扬起.请你帮助小张老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如图1所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铁质与纸质茶叶罐哪个气密性好些?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验?
(2)在用洗耳球吹气的条件下,小张老师发现“将一小匙干燥的淀粉堆放在罐底靠近小孔处”,淀粉被扬起的程度较差,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3)小张老师看到,从放入燃烧着的酒精棉球,盖上盖子,到吹气,大概需要10秒的时间.你有什么主意能帮助小张老师,测出罐内酒精棉球持续燃烧的时间,从而确定选用大罐还是小罐?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小江等一组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出了三种猜想,并根据猜想的内容进行了以下三个对比实验,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成功地探究了物质燃烧的条件.
(1)请你在下表空格中填写有关内容:
23.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对比实验,请将相应的现象和结论填入表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同步测试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C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
解:由装置可知,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不同的是两块白磷的温度,一块在热水中,一块在冷水中,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才能燃烧.
故选C.
2.
【答案】
C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燃烧的现象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一些现象.
【解答】
解:A、实验1中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正确;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B正确;
C、图2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故C错误;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C.
3.
【答案】
B
【考点】
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
根据已有的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据此解答.
【解答】
解:A、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正确;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正确;
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
故选B.
4.
【答案】
D
【考点】
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
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
A、硫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B、煤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C、面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D、石灰石粉末不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
【答案】
B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
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描述结合灭火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A、根据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用电设备火焰上灭火可知,说明四氯化碳不能导电,故错误;
B、四氯化碳能够用于灭火,说明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故正确;
C、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容易汽化,故错误;
D、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说明四氯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错误;
故选项为:B.
6.
【答案】
A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
利用该图示可以来探究燃烧的条件.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作对比,说明温度相同,但若没氧气也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作对比,温度相同,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也不能燃烧.
【解答】
解:A、现象②白磷不燃烧,因为无氧气;而③红磷不燃烧,说明其着火点高于80∘C,故A错误;
B、由热水的温度为80∘C,①中白磷燃烧说明白磷已经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C,故B正确;
C、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①中白磷符合燃烧的条件,②中白磷没有燃烧原因是在水下没有氧气,所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C正确;
D、①和③都属于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而①能燃烧说明①达到了着火点,②不能燃烧说明没有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A.
7.
【答案】
B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常见气体的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解析】
A、此图为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
B、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会生成有毒的气体二氧化硫,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通过集气瓶中水的多少,可以知道是否收集满气体;
D、在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时,热水的作用为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解答】
解:A、通过广口瓶中进入水的体积观察消耗氧气的量,有关水的作用描述正确,故A正确;
B、吸收热量,防止瓶底炸裂,有关水的作用描述不正确,故B错误;
C、便于观察气体的收集情况,有关水的作用描述正确,故C正确;
D、提供热量、隔绝氧气,有关水的作用描述正确,故D正确.
故选B.
8.
【答案】
C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
可以利用此装置来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因为红磷和白磷的燃点不同,且所给的条件也不一样,有对比性.
【解答】
解: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因为①与空气接触的白磷燃烧,②无氧气,白磷不燃烧,故A正确;
B、现象①能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故B正确;
C、现象②白磷不燃烧,因为无氧气;而③红磷不燃烧,说明其着火点均高于80∘C,故C错误;
D、现象①③,都与空气接触,而现象①能燃烧,而③红磷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9.
【答案】
A
【考点】
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着火源可能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需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发生爆炸.
【解答】
解:A、从题目中表格知,H2体积分数为10%--70%的H2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故A正确;
B、收集的H2能安静燃烧,说明H2的纯度大于等于80%,故B项错误;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果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H2纯度大于等于80%,故C项错误;
D、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不一定发生爆炸,只有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故D项错误.
故选A.
10.
【答案】
D
【考点】
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
可燃性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与氧气接触发生剧烈燃烧容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解答】
解:可燃性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与氧气接触发生剧烈燃烧,体积迅速膨胀,容易发生爆炸,面粉、煤粉、镁粉都能燃烧,都具有可燃性,所以都容易发生爆炸,大理石不能燃烧,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D.
11.
【答案】
A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回答本题: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接触,并能灵活运用.
【解答】
解:A、图1实验实验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所以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正确;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B错误;
C、图2中水下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空气接触,其他两个条件都符合燃烧条件,所以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C正确;
D、由于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热水温度根本就达不到,所以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D错误.
故选AC.
12.
【答案】
B
【考点】
探究氧气的性质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水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
在我们化学实验室中用到水的时候很多,但是在不同的实验中,水的用途也不相同,例如:
A、通过比较两支试管中的成分可以确定水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B、测定空气成分时,往往标注不是很准确,借助于量筒可以很好的来完成该实验;
C、铁燃烧产生高温的熔化物,那么此时水的作用就是防止高温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
D、在探究燃烧条件时,为了说明空气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借助温同样能达到着火点的水来作对比实验
所以我们对于不同的实验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及后果来分析水的具体作用.
【解答】
解:A、干燥的空气中铁钉不能生锈,而装有水的试管中铁钉生锈了,说明水是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故A说法正确;
B、我们在测定空气成分时,所用的是简易的装置,在测定广口瓶的容积的前提之下,我们可以通过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来测定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从而判断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由于量筒的容积与广口瓶的容积不一定相等,所以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不一定是量筒中水的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B说法不正确;
C、铁丝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的温度很高,如果直接和集气瓶接触会导致集气瓶的炸裂,所以放些水的作用就是防止高温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故C说法正确;
D、探究燃烧的条件时为了验证空气对燃烧的影响,而在热水中加入一块白磷,通过和铜片上的白磷相比较得出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同时通过比较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同样在热水提供的热量之下白磷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来得出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3.
【答案】
D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
A、观察图示,根据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判断;
B、根据产物五氧化二磷是否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判断;
C、图3装置的气球的好处,应从气体的压强变化考虑;
D、从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和实验过程产生的误差考虑.
【解答】
解:A、观察图示可知,三套装置中都有与空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的白磷,还有不与空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的白磷,以及与空气接触,不能到达着火点的红磷.就是说三套装置均可以证明物质燃烧的三个要素,故A正确;
B、图1中白磷燃烧的产物,能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而图2和图3装置中的产物不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以防止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故B正确;
C、当试管内的白磷燃烧时,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会使橡皮塞松动,图3装置的气球作用是为了防止气体热胀时橡皮塞可能发生松动,故C正确;
D、由于空气总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如果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a试管中的氧气能消耗完,但由于实验过程中的损耗,进入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只能接近试管容积的 15.故D错误.
故选D.
14.
【答案】
C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
根据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可知只有将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控制好,才能弄清实验中的因果关系.对于本实验,自变量是铁丝的粗、细,那么在做此实验时其它因素都要控制不变,以免影响结果.
【解答】
解:根据题意可知,“探究的粗细不同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那么做此实验时要注意:自变量是铁丝的粗、细;其它的因素都相同.所以
A、完全一样的铁丝,没有自变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B、自变量变成了氧气的浓度,自变量没有找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C、只有一个自变量并且是铁丝的粗细,其它因素均相同;故正确
D、除了自变量外,还有其它变量(不同浓度的氧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
故选:C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B,C
【考点】
燃烧和爆炸实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
根据已有的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据此解答.
【解答】
解:A、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正确;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不是一定会发生燃爆,错误;
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
故选BC.
16.
【答案】
C,D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
A、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来考虑本题;
B、根据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来考虑;
C、根据水的作用考虑;
D、根据燃烧的条件考虑.
【解答】
解:A、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故A正确;
B、因为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红磷的着火点高,所以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二是隔绝空气,故C错误;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
故选CD
17.
【答案】
B,C
【考点】
实验方案的评价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应该把红磷和白磷同时放在铜片上;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可以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把试剂瓶中的氧气耗尽;
D、用锌和稀盐酸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锌和稀盐酸应该在一个密闭系统中反应.
【解答】
解:A、稀释浓硫酸时,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应该把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且要不断搅拌;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B、探究燃烧的条件时,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该选项设计合理;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燃烧可以把试剂瓶中的氧气耗尽,通过进入试剂瓶中水的体积和试剂瓶容积的比较,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设计合理;
D、锌和稀盐酸放在一个敞口容器中,锌和稀盐酸混合反应时,生成的氢气向空气中扩散,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选BC.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2Mg+O2======点燃2MgO,AB
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混合,厂区保持通风或严禁烟火等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防范爆炸的措施
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
(1)根据爆炸的条件解答,根据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点燃解答;
(2)鼓入空气能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根据防范爆炸的措施解答即可.
【解答】
解:(1)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方程式是:2Mg+O2======点燃2MgO;干燥的镁粉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极易燃烧或爆炸,故保存镁粉时需要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且远离火种及热源或者是隔绝空气密封保存,不能露天随地堆放,故选AB;
(2)①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可燃物,鼓入空气能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②为了防止可燃性粉尘引起的爆炸,生产场所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19.
【答案】
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O2接触;二是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
据题意可知木炭燃烧必须同时具备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两个条件.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解答】
解: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O2接触;二是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O2接触;二是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20.
【答案】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白色,常温下为固体;密度比水大;熔点低等(任答两点即可)
达到着火点的白磷接触空气即剧烈燃烧;
保存在水中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考虑;
(2)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来考虑物理性质;
(3)根据燃烧的条件考虑;
(4)根据白磷易自燃来考虑隔绝空气即可.
【解答】
解:(1)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由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可知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有白色、固体、熔点低,因为白磷在水下所以密度比水大;
(3)在水下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原因是有了氧气,温度已经达到了着火点;
(4)由于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所以要隔绝氧气才行,放到水中即可.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1)取空茶叶罐,改好盖子,全部浸没在热水中,观察罐周围没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因空罐内有空气,浸没在热水中,空气受热膨胀,若漏气,一定会有气泡冒出.
(2)取一小塑料药瓶,剪去颈部,从底部侧面打一小孔.将一小匙干燥的淀粉放入小药瓶中,把小药瓶放在罐内,使药瓶的小孔与罐上的小孔对齐,再用洗耳球吹气,淀粉扬起的效果很好.如图:
(3)取用1小团蚕豆大小的棉团,用滴管滴沾几滴酒精,点燃后放入罐中,盖上1块玻璃,测定棉团持续燃烧的时间.若燃烧时间超过10秒,则罐子的容积符合实验需求.
【考点】
燃烧和爆炸实验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一般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把连接好的装置的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其原理是密闭在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检查茶叶罐的气密性好坏,也可利用这一原理.
由题可知,淀粉扬起的程度较低,是因为淀粉周围的空间较大所致.
【解答】
答:(1)取空茶叶罐,改好盖子,全部浸没在热水中,观察罐周围没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因空罐内有空气,浸没在热水中,空气受热膨胀,若漏气,一定会有气泡冒出.
(2)取一小塑料药瓶,剪去颈部,从底部侧面打一小孔.将一小匙干燥的淀粉放入小药瓶中,把小药瓶放在罐内,使药瓶的小孔与罐上的小孔对齐,再用洗耳球吹气,淀粉扬起的效果很好.如图:
(3)取用1小团蚕豆大小的棉团,用滴管滴沾几滴酒精,点燃后放入罐中,盖上1块玻璃,测定棉团持续燃烧的时间.若燃烧时间超过10秒,则罐子的容积符合实验需求.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
根据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即可作答.
【解答】
解: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即: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
再根据题干分析可知,
答案为:实验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实验三: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3.
【答案】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
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需要有可燃物,二可燃物需与氧气接触,三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可通过对比实验控制其它条件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实验1通过引燃木条和玻璃棒的对比探究燃烧条件,木条具有可燃性而玻璃棒不可燃,观察到木条燃烧而玻璃棒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2使用玻璃罩罩住一支燃烧的蜡烛,使蜡烛不能与空气中氧气继续接触而熄灭,而另一支蜡烛则一直燃烧,实验现象为罩在玻璃杯中的蜡烛逐渐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实验3同时引燃木条和煤块,木条很快被点燃,而同样具有可燃性的煤块却难以点燃,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硫粉
B.煤粉
C.面粉
D.石灰石粉
A.能导电
B.不易燃烧
C.不易汽化
D.密度比空气小
H2体积分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空气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点燃现象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不燃烧
不爆炸
A.镁粉
B.面粉
C.煤粉
D.大理石粉
实验
装置
铁钉生锈条件探究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主要作用
试管中的水:
使铁生锈的物质之一
量筒中的水: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被抽出的水的体积约量筒中水的总体积的1/5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
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实验操作
提出猜想
实验现象
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2)
燃烧需要氧气
(3)
小木条先被点燃,小煤块需加热较长时间才发红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现象
木条燃烧,
玻璃棒不燃烧
小木条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空气
实验操作
提出猜想
实验现象
结论
(1)
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物
(2)
燃烧与氧气有关
罩烧杯的蜡烛一会儿后火焰熄灭,另一支燃烧如初
(3)
燃烧与温度有关
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现象
木条燃烧,
玻璃棒不燃烧
罩在玻璃杯中的蜡烛逐渐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
小木条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空气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精品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与简答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优秀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3 燃烧的条件优秀同步训练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