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1.行星的运动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1.行星的运动当堂检测题,共5页。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A级 抓基础1.关于日心说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球为中心来研究天体的运动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B.以太阳为中心,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C.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D.太阳总是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解析:托勒密的地心学说可以解释行星的逆行问题,但非常复杂,缺少简洁性,而简洁性正是当时人们所追求的,哥白尼的日心说之所以能被当时人们所接受,正是因为这一点.要结合当时历史事实来判断,故选项B正确.答案:B2.(多选)对开普勒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有一个共同的轨道焦点B.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C.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与它和太阳的连线垂直D.日心说的说法是正确的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选项A正确.行星的运动方向总是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故选项B正确,选项C、D错误.答案:AB3.关于开普勒第二定律,正确的理解是( )A.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匀速曲线运动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变速曲线运动C.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角速度相等,故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小于它在远日点处的线速度D.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它在近日点的线速度大于它在远日点的线速度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选项B正确,但不符合本题意.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选项D正确.答案:D4.(多选)对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表达式=k的理解正确的是( )A.k与a3成正比B.k与T2成反比C.k值是与a和T均无关的值D.k值只与中心天体有关解析:开普勒第三定律=k中的常数k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与a和T无关.故A、B错误,C、D正确.答案:CD5.(多选)在天文学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如图所示,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规律入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冬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大B.在夏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大C.春夏两季与秋冬两季时间相等D.春夏两季比秋冬两季时间长解析:冬至日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夏至日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近日点速率最大,故A对,B错.春夏两季平均速率比秋冬两季平均速率小,又因所走路程基本相等,故春夏两季时间长.春夏两季一般在186天左右,而秋冬季只有179天左右.C错,D对.答案:ADB级 提能力6.如图所示是行星m绕恒星M运动情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最大点是B点B.速度最小点是C点C.m从A到B做减速运动D.m从B到A做减速运动解析: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近日点时行星运行速度最大,因此,A、B错误;行星由A向B运动的过程中,行星与恒星的连线变长,其速度减小,故C正确,D错误.答案:C7.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离地球的远近不同,绕太阳运转的周期也不相同.下列反映周期与轨道半径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k,所以R3=kT2,D正确.答案:D8.如图所示,B为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椭圆的半长轴为a,运行周期为TB;C为绕地球沿圆周运动的卫星,圆周的半径为r,运行周期为TC.下列说法或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B卫星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位于C卫星轨道的圆心上B.卫星B和卫星C运动的速度大小均不变C.=,该比值的大小与地球有关D.≠,该比值的大小不仅与地球有关,还与太阳有关解析:由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选项A正确;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B卫星绕地球转动时速度大小在不断变化,选项B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k,比值的大小仅与地球有关,选项C、D错误.答案:A9.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每过N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图所示.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之比为( )A. B. C. D. 解析:地球周期T1=1年,经过N年的时间地球比行星多转1周,即地球与行星转动角度之差为2π,-=2π,T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k,=,将T1=1年代入得=,B选项正确.答案: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1 行星的运动同步训练题,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1.行星的运动同步练习题,共2页。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21.行星的运动习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