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易错点15 种群和群落
展开易错点15 种群和群落
易错题【01】 对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和调查方法有混淆
群落和种群的研究对象不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种群是研究一个物种的生物,所以种群的研究核心是种群数量,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以及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最终都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变化,所以种群需要研究这些特征。群落的研究对象是一定区域生活的所有生物,关注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环境改变对群落的影响。因此研究的重点是群落的丰富度。
易错题【02】 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理解不够充分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最主要的是S型和J型曲线的解读,还有衍生出的种群增长率变化曲线,种群存活曲线等等,要抓住坐标学会正确理解种群数量变化。
易错题【03】 对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的理解不到位
群落演替是由环境和生物共同影响之下,群落的种群类型和数量发生改变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种间关系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原因。
01 对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和调查方法有混淆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6)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1.(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9)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02 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理解不够充分
(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14)下列关于某种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
B.绘制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个个体
C.必须从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
D.当所有被选取的个体达到平均寿命后停止观察记录
1.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t3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4和t6
D.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弱
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 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03 对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的理解不到位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1.某河流生态系统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吸引了一些外来物种在此“安家落户”。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生物进行了跟踪调查。下图甲为某种肉食性鱼类迁入后种群数量与增长速率的关系,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两种不同鱼类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河流中A、B两种鱼类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使用该方法时需注意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乙,若A、B两种鱼类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则______________最有可能为被捕食者。
(2)图甲所示的鱼类应为图乙中的____________(填“A”或“B”),图甲中2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___(字母表示)点。
(3)人们发现该肉食性鱼类味道鲜美,若要持续地获得最大捕获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被捕捞后保持在图甲中____________水平,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
2.(2019江苏卷·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错
1.(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10)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2.根据下图中显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3.(2019江苏卷·14)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4.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 —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 | 1.3 | 1.35 | 1.1 | 0.95 | 0.65 | 0.33 | 0 |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
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
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
C.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环境容纳量受自然条件限制,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6.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如我国大兴安岭森林边缘,具有呈狭带状分布的林缘草甸,每平方米植物种数达30种以上,明显高于其内侧的森林群落与外侧的草原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群落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更高
B.群落交错区的种间竞争更激烈
C.群落交错区的恢复力稳定性更强
D.群落交错区的环境复杂,演替速度更快
7.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C.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D.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
8.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调查该生态系统植物丰富度宜采用____________法。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
(3)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2中的______阶段开始,结果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__型增长曲线。
(4)该森林中,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9.(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26)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__________。若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使该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__________调节因素。
(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__________层。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 。
(3)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措施有__________、生物措施有__________。
10.赤腹松鼠是植食为主的树栖啮齿动物,常破坏林木的树皮,是主要的森林害鼠。为了防治赤腹松鼠对人工林的危害,四川洪雅林场的技术人员用PVC软管制作毒饵站,并对毒饵站防治赤腹松鼠的效果进行研究。
(1)洪雅林场的赤腹松鼠构成了生态学上的一个__________。为了研究对赤腹松鼠的防治,技术人员需要调查赤腹松鼠________________,来评估防治的效果。
(2)利用投放毒饵来防治赤腹松鼠对林木的危害,其生态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进行毒饵站防治赤腹松鼠危害效果的研究中,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从毒饵站和饵料两个方面分别需要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地 | 总使用毒饵 袋数/袋 | 无毒饵料取食数(率) | ||||||
投放毒饵前 | 投放毒饵后 |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9月 | 12月 | ||
A1 | 100 | 18(18%) | 3(3%) | 2(2%) | 2(2%) | 0(0%) | 2(2%) | 3(3%) |
A2 | 100 | 23(23%) | 2(2%) | 4(4%) | 3(3%) | 0(0%) | 2(2%) | 2(2%) |
B1 | 200 | 71(35.5%) | 2(1%) | 1(0.5%) | 1(0.5%) | 0(0%) | 2(1%) | 0(0%) |
B2 | 200 | 58(29%) | 3(1.5%) | 3(1.5%) | 2(1%) | 1(0.5%) | 1(0.5%) | 5(2.5%) |
C | 200 | 43(21.5%) | 54(27%) | 58(29%) | 30(15%) | 18(9%) | 38(19%) | 42(21%) |
表:毒饵投放前后各月各样地无毒饵料取食数(率)
(4)技术人员在林场内选取5块样地,其中4块防治样地,编号为A1、A2、B1、B2(A样地每公顷安装4个毒饵站,B样地每公顷安装8个毒饵站),以及1块对照样地,编号为C。样地在投放毒饵前后需要投放无毒饵料并记录取食数,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无毒饵料取食情况的结果如上表,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于此项研究,请为该林场未来的赤腹松鼠防治工作提出一项具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6 种群和群落: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6 种群和群落,文件包含易错点16种群和群落教师版docx、易错点16种群和群落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6种群和群落: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6种群和群落,文件包含易错点16种群和群落教师版docx、易错点16种群和群落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易错点15 种群和群落—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易错点15 种群和群落—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