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20年5月5日,用液氢作推进剂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把新一代载人飞船送入太空。液氢(H2)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混合物 D.有机物
2.(2分)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菜刀生锈 C.丹桂飘香 D.电灯发光
3.(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倾倒液体
C.量筒读数 D.点燃酒精灯
4.(2分)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FeCl2读作氯化铁
B.3H表示3个氢原子
C.Na表明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C+O2CO2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5.(2分)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B.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氧和硫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和硫位于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
6.(2分)下列化学品标志与化学试剂对应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 B.白磷
C.酒精 D.碳酸氢钠
7.(2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8.(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B.浓硫酸有腐蚀性,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9.(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O2Fe3O4Fe
B.H2O2H2H2O
C.Ca(OH)2溶液CaCO3Na2CO3
D.CO2COH2CO3
10.(2分)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MnO2中少量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制取少量熟石灰
将石灰石加入足量的水中
A.A B.B C.C D.D
11.(2分)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取65g KCl溶液放入甲烧杯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是KCl的饱和溶液
B.乙和丙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相等
C.丁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为34%
D.若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
12.(2分)去除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样品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食盐样品溶于水,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X,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搅拌、煮沸,得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X中有三种成分
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
C.除杂过程中有Na2CO3参加的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将氯化钠溶液用题图装置加热蒸发,至水分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
13.(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图1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面料和里料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2)某学校的早餐饼配料表见图2,其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当衣服上沾有花生油时,可用洗涤剂除去,是由于洗涤剂对花生油有 作用。
(3)钢和玻璃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①钢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
②普通玻璃是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为原料制得。纯碱的化学式为 。
(4)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炼制可获得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b.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氢能源代替汽油和柴油作汽车燃料,具有放热多,无污染等优点
14.(12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木炭(C)、硫粉(S)和硝酸钾(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1)分类。下列关于“黑火药”说法正确的是 。
a.“黑火药”由“黑火药分子”构成
b.“黑火药”中的KNO3属于复合肥料
c.“黑火药”中的C、S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2)变化。“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S+2KNO3+3C═K2S+N2↑+3 ↑。
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空格上缺少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②“黑火药”爆炸时能闻到刺鼻的火药味,是因为爆炸时除了有硫化物,还有硫的氧化物生成。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制备。古代曾用硝土(含有Ca(NO3)2、少量NaCl等)和草木灰(含有K2CO3)作原料制取KNO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流程:
①“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过滤”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③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一系列操作”包括“加热蒸发浓缩、再冷却到一定温度、过滤”等步骤。其中“冷却到一定温度”能获得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的原因是 。
(4)发展。现代国防、开矿等使用的烈性炸药,主要成分为硝化甘油(C3H5O9N3)。
①硝化甘油在人体内能缓慢氧化生成一种氮的氧化物,用于治疗心绞痛。该氧化物中氮为+2价,其化学式为 。
合成硝化甘油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O3+3HNO3═C3H5O9N3+3H2O.现用46kg甘油(C3H8O3)和足量硝酸反应,理论上能生成多少硝化甘油?(写出计算过程)
15.(8分)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可用于制造钱币、机器零件等。利用黄铜制造各种物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铜渣,主要含有Zn、Cu、ZnO、CuO.一种利用黄铜渣获取金属铜和硫酸锌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
(1)下列关于黄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铜不能被腐蚀
b.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c.黄铜的熔点比锌高
(2)“酸溶”过程中有气体生成,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置换”过程中需要加入过量Zn的目的是 。
(4)为进一步提高原料利用率,得到更多的铜和硫酸锌溶液,需要对流程中的“滤渣”进行处理,向滤渣中缓慢加入 (选填“稀硫酸”或“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 时停止加入,过滤。
(5)上述流程中,能判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事实是 (任写一条)。
16.(10分)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步骤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 。
(2)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i)酚酞试液在不同的pH时变化情况如下: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 。
(2)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均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滴加CuSO4溶液,振荡、静置
①无 色沉淀生成
白色固体不是NaOH.
向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②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继续探究】
(4)图1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
(5)兴趣小组认为上述实验对反应实质缺少直观的验证。
査阅资料:(ⅲ)变色硅胶为蓝色,吸水后呈红色。(ⅳ)变色硅胶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变色硅胶与无水醋酸(CH3COOH)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图2实验,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将无水醋酸迅速倒入装有NaOH固体和变色硅胶的试管中,并用玻璃棒在试管中不断搅拌,观察到变色硅胶由蓝色逐渐变为红色,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①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该反应 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
②无水醋酸由CH3COO﹣和H+构成。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与真题(精编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20年5月5日,用液氢作推进剂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把新一代载人飞船送入太空。液氢(H2)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混合物 D.有机物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氢(H2)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故选项错误;
D、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分)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菜刀生锈 C.丹桂飘香 D.电灯发光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滴水成冰、丹桂飘香、电灯发光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菜刀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丹桂飘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倾倒液体
C.量筒读数 D.点燃酒精灯
【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真题(精编版)的关键。
4.(2分)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FeCl2读作氯化铁
B.3H表示3个氢原子
C.Na表明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C+O2CO2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分析】A、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根据化学方程式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FeCl2中铁元素显+2价,读作氯化亚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H可表示3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B.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氧和硫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和硫位于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结合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可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故正确;
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故正确;
C.氧和硫都不含有金字旁,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氧和硫位于元素周期表同一族,而不是同一周期,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6.(2分)下列化学品标志与化学试剂对应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 B.白磷
C.酒精 D.碳酸氢钠
【分析】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及图标含义,据此判断解答。
【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要张贴腐蚀品标志,不合题意;
B.白磷的着火点很低,易发生自燃,属于易燃固体,不合题意;
C.酒精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液体,属于易燃液体,不合题意;
D.碳酸氢钠没有毒性,不是剧毒品,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试剂的分类,明确危险品性质及常见危险品标志含义即可解答,题目简单。
7.(2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B、根据灭火原理解答;
C、根据燃烧的概念分析;
D、根据人类利用的能量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增大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选项说法错误;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一定都是燃烧,也可能是缓慢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人类利用的能量的来源、灭火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B.浓硫酸有腐蚀性,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碳酸钙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所以可用作补钙剂,对应关系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对应关系错误;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对应关系正确;
D.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对应关系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O2Fe3O4Fe
B.H2O2H2H2O
C.Ca(OH)2溶液CaCO3Na2CO3
D.CO2COH2CO3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所涉及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不能生成氢气,不能一步反应完成,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不能一步反应完成,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一步反应完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0.(2分)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MnO2中少量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制取少量熟石灰
将石灰石加入足量的水中
A.A B.B C.C D.D
【分析】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碳酸钙不溶于水。
【解答】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除去高锰酸钾带入锰酸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溶于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2分)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取65g KCl溶液放入甲烧杯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是KCl的饱和溶液
B.乙和丙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相等
C.丁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为34%
D.若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
【分析】A、根据向甲烧杯中氯化钾溶液,加入5g氯化钾,能完全溶解,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乙静置降温后有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丁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计算出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由溶解度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甲烧杯中氯化钾溶液,加入5g氯化钾,能完全溶解,则甲烧杯中是KCl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静置降温后有晶体析出,乙和丙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不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则乙和丙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丁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则丁烧杯中KCl的质量分数为×100%<34%,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取65gKCl溶液放入甲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钾,由题意,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丁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终析出了3g晶体,即最终形成了65g+5g﹣3g=67g溶液,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则含有的氯化钾的质量为67g×=17g;即乙烧杯中65g+5g=70g饱和溶液中含有17g+3g=20g氯化钾,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去除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样品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食盐样品溶于水,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X,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搅拌、煮沸,得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X中有三种成分
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
C.除杂过程中有Na2CO3参加的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将氯化钠溶液用题图装置加热蒸发,至水分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滤渣X中有四种成分(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除了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和过量的碳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C、除杂过程中有Na2CO3参加的化学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均为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氯化钠溶液用题图装置加热蒸发,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
13.(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图1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面料和里料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锦纶 。
(2)某学校的早餐饼配料表见图2,其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鸡蛋 ;当衣服上沾有花生油时,可用洗涤剂除去,是由于洗涤剂对花生油有 乳化 作用。
(3)钢和玻璃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①钢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铁(或Fe) 。
②普通玻璃是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为原料制得。纯碱的化学式为 Na2CO3 。
(4)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石油炼制可获得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b.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c.氢能源代替汽油和柴油作汽车燃料,具有放热多,无污染等优点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钢的组成,物质的俗称、名称与化学式来分析;
(4)根据能源的分类、乙醇的性质以及氢气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羊毛和棉属于天然纤维;锦纶属于合成纤维;故填:锦纶;
(2)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填:鸡蛋;乳化;
(3)①钢是含碳量为003%~2%之间的铁合金,其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是铁;故填:铁(或Fe);
②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故填:Na2CO3;
(4)a.石油炼制可获得汽油和柴油,汽油和柴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错误;
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热值高,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所以氢能源代替汽油和柴油作汽车燃料,具有放热多,无污染等优点,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化学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14.(12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木炭(C)、硫粉(S)和硝酸钾(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1)分类。下列关于“黑火药”说法正确的是 b 。
a.“黑火药”由“黑火药分子”构成
b.“黑火药”中的KNO3属于复合肥料
c.“黑火药”中的C、S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2)变化。“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S+2KNO3+3C═K2S+N2↑+3 CO2 ↑。
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空格上缺少的物质是 CO2 (填化学式)。
②“黑火药”爆炸时能闻到刺鼻的火药味,是因为爆炸时除了有硫化物,还有硫的氧化物生成。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 。
(3)制备。古代曾用硝土(含有Ca(NO3)2、少量NaCl等)和草木灰(含有K2CO3)作原料制取KNO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流程:
①“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Ca(NO3)2+K2CO3=CaCO3↓+2KNO3 。
②“过滤”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
③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一系列操作”包括“加热蒸发浓缩、再冷却到一定温度、过滤”等步骤。其中“冷却到一定温度”能获得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的原因是 K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小,氯化钠量少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难以析出晶体 。
(4)发展。现代国防、开矿等使用的烈性炸药,主要成分为硝化甘油(C3H5O9N3)。
①硝化甘油在人体内能缓慢氧化生成一种氮的氧化物,用于治疗心绞痛。该氧化物中氮为+2价,其化学式为 NO 。
合成硝化甘油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O3+3HNO3═C3H5O9N3+3H2O.现用46kg甘油(C3H8O3)和足量硝酸反应,理论上能生成多少硝化甘油?(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含有氮元素、钾元素和磷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是复合肥;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硝酸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
根据溶解度曲线及其提供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a.“黑火药”中不含有“黑火药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黑火药”中的KNO3属于复合肥料,是因为其中含有两种营养元素,即氮元素和钾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黑火药”中的C、S能够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b。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硫原子都是1个,钾原子都是2个,氮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碳原子是3个,反应后应该是3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2KNO3+3C═K2S+N2↑+3CO2↑。
故填:CO2。
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空格上缺少的物质是CO2。
故填:CO2。
②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故填:S+O2SO2。
(3)①“反应”过程中,硝酸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NO3)2+K2CO3=CaCO3↓+2KNO3。
故填:Ca(NO3)2+K2CO3=CaCO3↓+2KNO3。
②“过滤”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故填:漏斗。
③其中“冷却到一定温度”能获得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的原因是K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小,氯化钠量少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难以析出晶体。
故填:K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小,氯化钠量少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难以析出晶体。
(4)①该氧化物中氮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其化学式为NO。
故填:NO。
②设46kg甘油和足量硝酸反应,理论上生成硝化甘油的质量为x,
C3H8O3+3HNO3═C3H5O9N3+3H2O,
92 227
46kg x
=,
x=113.5k,
答:46kg甘油和足量的硝酸反应理论上生成硝化甘油的质量为113.5k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5.(8分)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可用于制造钱币、机器零件等。利用黄铜制造各种物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铜渣,主要含有Zn、Cu、ZnO、CuO.一种利用黄铜渣获取金属铜和硫酸锌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
(1)下列关于黄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黄铜不能被腐蚀
b.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c.黄铜的熔点比锌高
(2)“酸溶”过程中有气体生成,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
(3)“置换”过程中需要加入过量Zn的目的是 把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 。
(4)为进一步提高原料利用率,得到更多的铜和硫酸锌溶液,需要对流程中的“滤渣”进行处理,向滤渣中缓慢加入 稀硫酸 (选填“稀硫酸”或“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 无气泡冒出 时停止加入,过滤。
(5)上述流程中,能判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事实是 “酸溶”过程中Zn能与稀H2SO4反应,而Cu不能反应或“置换”过程中锌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任写一条)。
【分析】通常情况下铜能和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锌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
一般情况下合金与组成成分比较,合金的密度小、硬度大、熔点低等;
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解答】解:(1)a.黄铜能被腐蚀,例如黄铜中的铜能和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其中的锌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黄铜的硬度比铜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黄铜的熔点比锌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b。
(2)“酸溶”过程中有气体生成,是因为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故填:Zn+H2SO4═ZnSO4+H2↑。
(3)“置换”过程中需要加入过量Zn的目的是把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
故填:把硫酸铜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
(4)滤渣中含有锌,向滤渣中缓慢加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无气泡冒出时(锌完全反应)停止加入,过滤。
故填:稀硫酸;无气泡冒出。
(5)上述流程中,能判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事实:“酸溶”过程中Zn能与稀H2SO4反应,而Cu不能反应,“置换”过程中锌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故填:“酸溶”过程中Zn能与稀H2SO4反应,而Cu不能反应或“置换”过程中锌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10分)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步骤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 胶头滴管 。
(2)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i)酚酞试液在不同的pH时变化情况如下: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 用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稀盐酸进行步骤二实验,如红色不消失,则可排除水的影响 。
(2)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均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滴加CuSO4溶液,振荡、静置
①无 蓝 色沉淀生成
白色固体不是NaOH.
向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②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 。
【继续探究】
(4)图1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H+和OH﹣结合生成H2O 。
(5)兴趣小组认为上述实验对反应实质缺少直观的验证。
査阅资料:(ⅲ)变色硅胶为蓝色,吸水后呈红色。(ⅳ)变色硅胶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变色硅胶与无水醋酸(CH3COOH)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图2实验,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将无水醋酸迅速倒入装有NaOH固体和变色硅胶的试管中,并用玻璃棒在试管中不断搅拌,观察到变色硅胶由蓝色逐渐变为红色,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①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该反应 放热 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
②无水醋酸由CH3COO﹣和H+构成。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CH3COOH+NaOH=CH3COONa+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1)分析仪器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
(2)分析【查阅资料】(i)、(ⅱ)可设计出对比实验方案;
(3)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方案可推断出沉淀颜色和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分析微观示意图可推断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
(5)依据U型管液面的变化,分析反应的热量变化,分析【查阅资料】的信息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
【解答】解:(1)依据仪器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胶头滴管,故填:胶头滴管;
(2)分析【查阅资料】(i)、(ⅱ)可知,由于盐酸中含有水,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盐酸,溶液被稀释也可能引起颜色变化,所以用水代替盐酸做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干扰,故填:用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稀盐酸进行步骤二实验,如红色不消失,则可排除水的影响;
(3)依据表格设计的实验方案可知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固体,滴加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白色固体是氯化钠,滴加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故填:①蓝 ②NaCl+AgNO3=AgCl↓+NaNO3;
(4)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微观粒子是Na+、Cl﹣、OH、H+,反应后微观粒子为Na+、Cl﹣和H2O,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H+和OH﹣结合生成H2O,故填:H+和OH﹣结合生成H2O;
(5)由于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空气膨胀分析出该反应放热,依据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可知有水生成,再依据无水醋酸由CH3COO﹣和H+构成和复分解反应的可知无水醋酸(CH3COOH)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故填:①放热;②CH3COOH+NaOH=CH3COONa+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仪器名称,方程式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分析微观示意图,提炼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声明:真题(精编版)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7/20 16:46:30;用户:智翰文化;邮箱:zhwh998@xyh.com;学号:3749497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硫酸亚铁可用来制蓝黑堡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