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大象版四下科学4.3 水钟 教案

    大象版四下科学4.3 水钟 教案第1页
    大象版四下科学4.3 水钟 教案第2页
    大象版四下科学4.3 水钟 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四年级下册3 水钟公开课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四年级下册3 水钟公开课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总结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主要教学活动是技术类实践活动。在本课学生将在上节课对日晷研究的基础上,了解比日晷适用条件更广的计时工具——漏刻的相关知识,并最终依照原型设计制作一个单级漏刻的模型。学生对水钟的熟悉度较低,已有知识经验较少,所以教学难度也较大,需要教师做好丰富而形象的资料储备,以及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的支持。


    【教学目标】


    (1)知道水钟是利用滴水的等时性,是古代人类发明的一种计时工具。


    (2)收集关于水钟的信息,能设计与制作小水钟,在小水钟的测试中反思评价,发现小水钟的不足,发展反省思维能力。


    (3)有探究和制作水钟计时的欲望,体会动手做的乐趣,形成质疑意识。


    (4)对中国古人的智慧产生倾慕之情,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教学课件: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刻资料和图片、视频或模型。


    学生制作材料:塑料瓶(形状规则的圆筒形最好)、直尺、锥子、美工刀、记号笔、记录单等。


    活动场地: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师:同学们好,在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计时的日晷。日晷的使用确实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日晷只能在阳光下使用,在夜晚或遇到阴雨天的时候,便失去效用了。


    师:那么,当时的中国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困难的呢?又发明了什么新的计时工具吗?


    生:我们学过,日晷之后人们发明了水钟。


    生:对,水钟还叫漏刻。


    师:为了解决那个时代计时的需求,人们使用了很多种计时方法:比如说香钟,是利用香的匀速燃烧的特点来测量时间的;沙漏更为常见,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沙子,每次漏完的时间都相同,可以反复使用。(配合图片)


    师: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流水来计时,发明了漏刻,也叫水钟。


    2.收集信息


    师:我们知道水是地球上常见而重要的物质,那么用流水怎样计时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们学过水会流动。


    生:是不是像沙漏似的。


    师:能说详细点吗?


    生:就是把水也装进一个瓶子里,让它往下流,看流完用多少时间。


    师:还有吗?


    生:我发现我们家水管漏水的时候,接满一碗水所用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水钟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漏刻的资料,请各小组自己阅读这些资料,把你们的收获记录下来。如果对漏刻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也可以记录在活动手册“问题银行”里。另外,我们这节课要设计并制作一个小水钟,所以,现在对漏刻资料的阅读,对后边的制作会有所帮助。


    (生阅读整理资料)


    师:看看我们的收获吧,来回答以下这些问题:


    漏刻是怎么解决日晷所受的时间和天气限制的?


    漏刻的发明利用的是什么科学知识?


    漏刻有哪些类型?


    漏刻和日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漏刻只要有水就可以,不需要阳光。


    生:漏刻的发明是利用了水会流动的知识。


    生:漏刻有两种,一种叫泄水型,一种叫受水型。


    生:漏刻和日晷都可以测时间。


    师:漏刻和日晷还有别的相同地方吗?


    生:它们都是古时人类发明的。


    3.设计制作


    (1)实验:水流的等时性


    师:今天,我们要像自制日晷一样,来自制一个漏刻,不过,我想还是叫自制小水钟更合适些。怎么制作呢?


    师:我们先制作一个可以让水流动起来的滴漏装置,怎样做?请你想一想,如果想要测量时间,装置中的水需要具备什么特点?


    生:水应该一样多。


    师:是的,就像沙漏一样,同样多的沙子,漏完的时间相同,才可以表示同样长的时间。那么同样多的水,漏出的时间是否相同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


    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材料,使用量筒测量水量,用家中的量杯也可以哟。秒表计时,记号笔标记刻度,矿泉水瓶做漏壶。首先,用量筒往漏壶里倒入50毫升水,测出全部漏完所用的时间,记录;然后再重复两次,记录。


    (生小组操作并记录)


    师:来看看我们的收获。


    生:我们三次测的时间是:37秒、38秒、38秒,多是38秒。


    生:我们组的是38秒、38秒、38秒。都是38秒。


    生:我们组的不是38秒,都是35秒。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是不是表没看准呀?


    生:我们测了三次都一样。


    生:是不是扎的眼儿大小不一样呀?


    生:很可能是这样的。


    师: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孔大,流得快。


    师:如果对同一个漏壶来讲呢?


    生:同一个漏壶,水漏完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师:是的,同一个漏壶,漏完5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是基本一样的,我们称这个规律叫水流的等时性,水钟就是利用这个科学原理而被人们发明出来的。


    (2)初步设计制作:装有300毫升水的泄水型水钟计时


    师:我们发现50毫升水所能一次测的时间太短了,所以可以往漏壶里多装些水,我们往漏壶里每次倒入50毫升的水,并做标记,倒6次,共计装入300毫升水。测量每漏出5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观察漏出同样多的水,漏出的时间是否相同。


    (生小组操作并记录)


    师:我们看看第一组的记录:第一个50毫升水漏出用时18秒,第二个50毫升水漏出用时19秒,第三个50毫升水漏出用时21秒,后面依次用时24秒、27秒和38秒。请仔细观察测量的结果,我们会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漏出50毫升的水,用的时间不一样,一次比一次长。


    师:其他组呢?


    生:我们组也是一样。


    (3)初步设计制作:装有300毫升水的受水型水钟计时


    师:我们刚才做的是哪一类的水钟?


    生:是泄水型的。


    师:如果做一个受水型的水钟,怎么做?


    生:把接水的瓶子当成受水壶。


    师:受水型的标尺是放在受水壶里的,我们怎样做标尺呢?


    生:也像刚才那样,在下面的瓶子外面画。


    师:就是这样,这次画刻度时刻度线旁边不标时间,只画线,每10秒,画露出水的水位线,可以吗?我们看看相同时间,漏出的水量是什么样的,能先猜一猜吗?


    生:我们想可能是刚开始的时候会最多。


    生:会越来越少。


    师:我们测一测,用事实说话。


    (生小组操作并记录)


    师:看看我们的收获。


    生:第一个10秒漏出的水最多。


    生:是的,越来越慢。


    师:我们看刻度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生:距离越来越短。


    师:这说明什么?


    生:水越来越少。


    生:说明水流得越来越慢。


    4.反思评价


    师:比较我们做的泄水型和受水型小水钟,特别是观察我们画的刻度线和标注,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水流出的时间不一样。


    生:泄水型的是都是漏出50毫升水,用的时间越来越多。


    师:那么,受水型的呢?


    生:受水型的都是10秒,漏出的水越来越少。


    师: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生:速度不一样,越来越慢,最后流光了。


    师:老师拍了一段小水钟水流出的视频,我们看一看,着重看一下小孔处水流出的状态。


    (生观看视频)


    师:我们今天自己制作了泄水型和受水型水钟,发现了对于同一个水钟,漏完同样多的水,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水钟可以用来计时。但是,在同一个水钟里,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所以测时也有不精确和不方便的地方,需要继续改进,下节课,我们来改进我们的小水钟。课后,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流出的速度越来越慢呢?


    【教学反思】


    在人类对计时工具的不断追求下,新的、更方便、更精确的计时工具不断被发明与使用,在这段历史中,水钟的发明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本课从两个层面引领学生对这种工具进行了了解与设计制作实践。第一个层面,是建立在科学原理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层面,即科学原理支持了技术的发明,新技术又对新科学原理的发现起到了促进作用。日晷的科学原理基础是光影变化规律,水钟的科学原理基础是一定条件下水流动的等时性,后续摆钟的科学原理基础是摆的等时性,所以本课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同一漏壶(水瓶)中相同水量所流完用时的等时性。这是基于单元整体学习目标的角度而安排的教学活动。第二个层面,是本课与下节课《改进小水钟》又组成了一个“小单元”,以水钟的发明与改进为主题,重点使学生体会科技工具的发明与发展历程的丰富性,所以本课学生对单级漏刻的制作经历为下节课提供了支撑。


    【总结点评】


    如何使设计与制作类的实践活动变得更有意义,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是我们一直要关注的问题。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发明的核心是设计。引领学生在对计时工具原型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选择材料设计自制模型是适合学生进行的实践活动。在这类活动中,设计是核心环节,是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教师要多关注并耐心引导。再有,往往技术实践类活动需要学生组成研发团队,需要发挥团队研究的优势,所以在小组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角度,教师也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并使这种设计明晰而有计划、有实效。还有,关于单级漏刻在使用上的不足之处,教师的直接告知一定不如学生的自主发现更有意义,虽然还是需要教师的一定引导,但是学生的操作经历是无法替代的,在亲身操作中发现的问题更能刺激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相关教案

    小学科学3 水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3 水钟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活动,收集信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四年级下册4 改进小水钟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四年级下册4 改进小水钟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

    科学四年级下册3 水钟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下册3 水钟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