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2
展开苏科九下期中2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B.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s
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考点】温度;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分析】可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物理知识逐一分析,估测物体的实际物理量,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解:A、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min,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此选项符合实际;
D、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23℃,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对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估测,往往能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多思考。
2.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 )
A.W1>W2 B.W1<W2 C.P1>P2 D.P1<P2
【考点】功的大小比较
【分析】(1)根据W=Fs分别计算F1和F2所做的功,然后比较即可;
(2)根据P===Fv分析比较F1和F2所做的功的功率的大小。
【解答】解:
(1)由图知,OP段的路程s1=4m,PQ段的路程s2=6m,
OP段拉力F1做的功为:W1=F1s1=300N×4m=1200J,
PQ段拉力F2做的功为:W2=F2s2=200N×6m=1200J,
比较可知,W1=W2,故AB错误;
(2)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所以,物体在OP段和PQ段速度相同,
又因为F1>F2,所以根据P===Fv可知,P1>P2,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功和功率的大小比较,难度不大,关键是熟练运用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
3.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Ω,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为0~4Ω.闭合开关S,在滑片从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1.44W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2W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为2.25W
D.电压表示数从0V增大到2.4V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I2R表示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然后分析表达式得出滑动变阻器消耗最大功率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并求出其大小;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R1两端的电压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两端的电压,然后得出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P2=I2R2=()2R2====,
所以,当R2=R1=1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则P2大===2.25W,故AB错误、C正确;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示数为3V,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R1两端的电压最小,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0.6A,
电压表的最小示数:
U1=I′R1=0.6A×1Ω=0.6V,
所以,在滑片从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从3V减小到0.6V,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正确的判断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是关键。
4.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下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倒车雷达
C. 超声波清洗机 D. 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
【考点】声与能量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解答】解: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合题意;
B、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合题意;
C、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来清洗一些精密的器件等,符合题意;
D、B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在传递过程中,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5.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D.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
【考点】物体带电现象;摩擦起电
【分析】(1)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存在压强作用;
(2)摩擦起电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睡觉前脱衣服时有火花,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
(3)磁体能吸引磁性材料;
(4)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解答】解: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是摩擦起电现象。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粘”在杯口上,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是摩擦起电现象,故B符合题意;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用的棋子是一个小磁体,而棋盘是用磁性材料做的,所以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上的水会凝固,所以手会被“粘”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存在、摩擦起电现象、磁体间相互作用及物态变化现象。一个“粘”字,包含不同的物理规律,要注意区分。
6.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小明在岸上看见鱼在水中游玩,看到的“鱼”是( )
A.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折射时形成的像是虚像。
【解答】解: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的,因此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并且像为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是一道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好题。
7.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水桶自重20牛,在提水时,桶中的水重50牛,则当整个桶还浸没在水中时,人所需要的拉力( )
A.大于70牛 B.等于70牛 C.等于20牛 D.小于20牛
【考点】力的合成与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分析】当桶未露出水面时,桶内水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相等的,可以忽略,对桶没有力的作用,所以桶浸没在水中,受到重力、浮力和人的拉力作用,并且桶受到的重力等于桶受到的水的浮力加上绳子的拉力,据此求拉力大小。
【解答】解:桶浸没在水中,受到的重力等于桶受到的水的浮力加上绳子的拉力,
即G=F浮+F拉,
所以F拉=G﹣F浮,
所以F拉<G=20N。
故选:D。
【点评】理清思路:如果桶不受水的浮力,绳子的拉力等于桶受到的重力;桶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绳子的拉力一定小于桶受到的重力。
8.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到b端,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随滑动变阻器R2阻值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1的阻值为20Ω
B.R2=20Ω时,电压表示数为4V
C.该电路的最大功率为3.6W
D.P在b端时,电阻R1的功率为0.5W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1两端电压。
(1)由图甲所示电路可知,滑片在a端时,只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电压,由图乙所示图象读出电源的电压;
(2)根据图象读出R2=20Ω时电压表的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当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为20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分别表示出电流,利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建立等式即可求出定值电阻R1的阻值;
(3)当滑片在a端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的功率最大;再根据图象读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利用P=求出电路的最大功率和在b端时定值电阻R1的功率。
【解答】解: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1两端电压。
(1)由图甲所示电路可知,滑片在a端时,只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电压,
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电源电压U=6V,
(2)由图象可知,当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为20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故B错误;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当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为20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U﹣U1=6V﹣2V=4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I=可得:=,即=,解得:R1=10Ω,故A错误;
(3)当滑片在a端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路的功率最大,
P大===3.6W,故C正确;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V,则定值电阻R1的功率:
P1===0.1W,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象中读出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和对应电压表的示数。
9.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下列是同学们上体育课时的一些场景,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
A.做俯卧撑时,以脚为支点,人体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B.踢足球时,守门员将足球扑出门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掷出去的铅球在下落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人没有对它做功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杠杆的应用;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据此判断;
(4)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解答】解:A、做俯卧撑时,以脚为支点,阻力作用在人的重心,动力作用在人的手掌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人体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故A正确;
B、守门员将足球扑出门外,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方向,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掷出去的铅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
D、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篮球在空中并没有受到人的作用力,因此人没有对它做功,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应用、力的作用效果、能量的转化,以及力是否做功的判断等,综合性强,属力学综合题。
10.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如图是北京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全天气温不会高于4℃
B.这天夜里的温度可达5℃
C.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考点】温度;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①会判断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②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都需要放出热量;
③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解:AB、全天最高气温是5℃,夜里最低气温是﹣1℃,故AB错误;
C、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冰晶,形成过程会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这是一道基础题,要求会读温度,知道雨、雪形成的原因及吸放热情况。
11.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3.2×103kg/m3
B.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
C.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D.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N
【考点】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分析】(1)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分析答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F浮=G﹣F拉列出方程可求得物体A的体积,然后可求得其密度;
(2)先求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根据F浮=G﹣F拉可得A在乙中的拉力;
(3)A在乙中的拉力与丙中比较可得结论;
(4)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F=G﹣F浮﹣F拉可求。
【解答】解:A、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
由F浮=G﹣F拉可得,
F浮=ρ盐水g V排,
物体A全部浸没,所以V排等于V物,则:
ρ盐水gV排=G﹣F拉,
V排=V物=,
将ρ盐水=1.2×103kg/m3、G=4N、F拉=2.8N代入上式可得:
V排=V物=1×10﹣4m3,
物体A的质量m===0.4kg,
物体A的密度ρ===4×103kg/m3,故A错误;
B、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水=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4m3=1N,
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G﹣F浮水=4N﹣1N=3N,故B错误;
C、在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丙拉=2.8N,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3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3N﹣2.8N=0.2N,
故C错误;
D、由甲、丙,F浮盐水=G﹣F丙拉=4N﹣2.8N=1.2N,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F支=G﹣F浮﹣F丁拉=4N﹣1.2N﹣2.5N=0.3N,容器底部也受到盐水对它的压力,故压力大于0.3N,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即可正确解题,同时考查了浮力的计算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同时,要能够熟练变形应用。
12.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关于投铅球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铅球总会慢慢停下来
B.铅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的力仍然是不平衡的
C.投出去的铅球,在空中做曲线运动,这是因为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D.推出去的铅球,在运动到最高点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重力势能达到最大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分析】(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铅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运动的物体会克服阻力做功。
【解答】解:A、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铅球将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铅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因此此时铅球受非平衡力作用,故B正确;
C、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可以说受惯性作用,故C错误;
D、推出去的铅球,在运动到最高点时,将动能一部分克服摩擦做功,一部分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惯性知识、受力分析以及能量转化问题,注意只有在理想情况下才没有阻力作用,实际生活中,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阻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27分)
13.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2分)图甲所示,是小青同学做“测量2.5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
(1)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在图甲中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 (选填“闭合”或“断开”)的,滑片P应位于 (选填“A”或“B”)端。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为
W。
【考点】电功率的测量实验
【分析】(1)滑动变阻器要串联在电路中,且按“一上一下”的方式接入电路;
(2)为防止发生短路,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
闭合开关前,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
(3)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电流,然后根据P=UI求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要按“一上一下”的方式串联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
说明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故应将滑动变阻器的B接线柱与小灯泡的右接线柱连接,如图所示:
(2)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以防止电路因连线错误而发生短路烧毁电源。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由实物电路可知,滑片P应位于A端。
(3)由图乙可知,电流表选择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A,
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P=UI=2.5V×0.4A=1W。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断开;A;(3)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物图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表的读数、电功率的计算等,虽然比较简单,但都是电学实验常考内容,务必牢固掌握。
14.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在物理学中,把 叫功率,它是反映物体 的物理量。重为100牛的物体,在大小为2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10米,花了5秒钟,则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焦。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焦,功率为 瓦,其物理意义是 。
【考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分析】(1)物体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功率,它是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据此确定重力做功大小;
(3)根据W=Fs求出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根据P=求出拉力的功率。
【解答】解:(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做的功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功率,它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物体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由于没有在重力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0J;
(3)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Fs=20N×10m=200J,
拉力的功率:P===40W,其物理意义是在1s内拉力做的功为40J。
故答案为:物体所做的功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做功快慢;0;200;40;在1s内拉力做的功为40J。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率的定义和物理意义以及做功的必要条件、做功公式、功率公式的应用,是一对基础题目。
15.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2分)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4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3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在10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9m,则拉力的功率为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分析】(1)从滑轮组的结构图上得出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n=3,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利用F=(G动+G物)求绳端的拉力;已知绳端移动的距离s,利用W=Fs求拉力做的总功,知道时间,再利用P=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4)把泥桶提升做的功为有用功,拉力做的功为总功,利用η=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1)由图可知,n=3,
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则绳端的拉力:
F=(G动+G物)=×(30N+240N)=90N;
由题知,绳端移动的距离s=9m,则拉力做功:
W总=Fs=90N×9m=810J;
拉力做功的功率:
P===81W;
(2)因为s=3h=9m,
所以泥桶上升的高度h=3m,
提升泥桶做的有用功:
W有=Gh=240N×3m=72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88.9%。
故答案为:81;88.9%。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确定滑轮组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是关键。
16.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3分)如图练习调节投影仪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但是,画面超出了屏幕范围。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填“上”或“下”)移动。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像距要增大,物距要减小;要使屏幕上的像小一些,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解答】解:画面超出了屏幕范围,说明像太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可知,适当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减小像距),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增大物距)。
故答案为:减小;上。
【点评】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来解决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需要。
17.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3分)小亮在晚上学习时,使用“220V、60W”的灯泡正常工作3小时,则灯泡消耗了 kW•h的电能,若该电路中接有“600revs/(kW•h)”的电能表,则消耗的这些电能可以使电能表的表盘转 转。
【考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分析】(1)知道灯泡的功率和工作时间,根据W=Pt求出电路消耗的电能;
(2)“600revs/kW•h”的物理意义:当用电器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铝盘转过600转,据此求出在这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表盘转过的圈数。
【解答】解:(1)由P=可得,灯泡3h消耗的电能:W=Pt=60×10﹣3kW×3h=0.18kW•h;
(2)由“600revs/(kW•h)”可知,用电器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铝盘转过600转,
所以这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表盘转过的圈数:n=0.18kW•h×600revs/kW•h=108revs(转)。
故答案为:0.18;108。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的计算和电能表参数含义的理解与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18.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3分)一台“220V、2.2KW”的电动机内部电阻为2Ω,正常工作0.5h消耗的电能是 KW•h,产生的热量为 J,效率为 。
【考点】能量利用效率;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与电能的计算;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已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正常工作的时间,由W=pt即可计算出其消耗的电能,由焦耳定律可求得产生的热量;
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是总功,产生的热量为额外功,两者的差即为有用功,而效率为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由此求得最后一空。
【解答】解:已知:P=2.2KW,t=0.5h=1800s,
那么消耗的电能为:W总=Pt=2.2KW×0.5h=1.1KW•h,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I===10A,
根据焦耳定律公式:Q=I2Rt=(10A)2×2Ω×1800s=3.6×105J,1.1KW•h=1.1×3.6×106J=3.96×106J,
电动机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W总﹣Q=3.96×106J﹣3.6×105J=3.6×106J;
那么电动机的效率为:η=×100%=×100%≈90.9%,
故答案填1.1;3.6×105J;90.9%。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几个常见的电学计算公式,在求最后一问时,先求得有用功是解题的关键。
19.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3分)夏天在农贸市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块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在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要 热量(选填:“吸收”、“放出”)。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解答】解:
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吸热具有制冷作用,所以夏天在农贸市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
故答案为:熔化;吸收。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0.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3分)我们在照镜子时能看见镜中的自己,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我们在镜中像的大小会 不变 (选:变大/变小/不变);当把平面镜放在水中并调整其对太阳光的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到由此产生的“彩虹”,这是属于光的
(选:反射/折射/光沿直线传播)。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色散
【分析】(1)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到水中的筷子弯折了等。
【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因此当自己远离平面镜时,“镜子中的自己”会 远离平面镜;镜中的像始终与本人等大,即镜中的像不变。
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故答案为:不变;折射。
【点评】本题列举了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21.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3分)某物理科技小组设计了汽车有害尾气排放检测电路,如图甲所示,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有害尾气浓度β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有害尾气浓度β增大时,气敏电阻R的阻值将 ,电流表的示数将 ,电压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分析】由甲电路图可知,R与R0串联,电压表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乙图得出当有害尾气浓度增大时气敏电阻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气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
【解答】解:由甲电路图可知,R与R0串联,电压表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乙可知,当有害尾气浓度β增大时,气敏电阻R的阻值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气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变大;变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的串联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当有害尾气弄浓度变大时气敏电阻阻值的变化。
22.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3分)某专业潜水员携带的潜水气瓶的体积为7.2×10﹣3m3,空瓶的质量为6kg,内充有3kg供潜水员呼吸用的液化空气,如图7所示。在潜水过程中,开始阶段潜水气瓶是有助于潜水员下沉的。请你计算,至少用去 千克液化空气后,潜水气瓶才有助于潜水员上浮?g取10N/kg。
【考点】重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知道氧气瓶的体积,可以知道氧气瓶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氧气瓶受到的浮力;知道氧气瓶和里面氧气的质量,利用重力公式求总重;要有助于上浮,氧气瓶受到的浮力必须大于自重,可求用去氧气的重,再利用重力公式求用去氧气的质量。
【解答】解:氧气瓶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7.2×10﹣3m3=72N,
氧气瓶总重:
G总=(m瓶+m气)g=(6kg+3kg)×10N/kg=90N,
有助于上浮至少用去的氧气的重:
G=G总﹣F浮=90N﹣72N=18N,
m===1.8kg
答:至少用去1.8kg氧气后,氧气瓶才有助于潜水员上浮。
【点评】本题的研究对象是氧气瓶及里面的氧气,能正确对它做出受力分析是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31分)
23.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4分)
(1)如图1,请在通电螺线管两端的虚线方框内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2)在图2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绳方式。
(3)如图3所示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法线和平面镜。
(4)为杜绝操作工手指损伤事故的发生,某厂家设计制造的切纸机,必需将两只手同时按住左、右开关,切纸机才能正常工作。请把图4的电路设计按上述要求连接完整。
(5)将一个小球放在竖直放置的弹簧上,用手向下压小球,松手后,小球在弹簧作用力下向上加速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请在图5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考点】力的示意图与图示;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安培定则及其应用;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分析】(1)根据电流的方向,结合右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2)首先要会组装滑轮组。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在此题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式,所以要从动滑轮绕起;
(3)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4)必需将两只手同时按住左、右开关,切纸机才能正常工作,说明左、右开关和切纸机是串联的;
(5)对小球受力分析,然后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作有向线段,即可作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解答】解:(1)电源的左端为正极,所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根据右手定则,伸出右手让四指弯曲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它的N极。如下图:
(2)要使滑轮组最省力,需要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最多,所以要从动滑轮绕起。如下图:
(3)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如下图:
(4)由两只手同时分别按住左、右开关,切纸机才能正常工作,可知两个开关与切纸机是串联的,实际就是一个串电路。如下图:
(5)①小球向上加速运动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与竖直向上的弹簧的弹力F作用;
②由于小球向上做加速运动,小球受力不平衡,小球所受的弹力F大于重力G;
③从小球的重心沿重力与弹力的方向作出重力与弹力的示意图。
如下图: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作图和应用能力,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好题。
24.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7分)如图所示,若将钩码挂在测力计下,则可使测力计伸长一个格。先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钩码在弹簧的上端点,沿同一直线分别施加两个方向相反的力F1、F2,将弹簧上端点从位置O拉伸到位置C,然后将两个力撤掉,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在弹簧的上端点施加一个力F,仍将弹簧上端点从位置O拉伸到位置C,目的是为了使两次力的 相同。
【考点】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
【分析】对弹簧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受力分析求得合力,然后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去完成解答。
【解答】解:对图中弹簧进行受力分析:F2力的方向向下,F1力的方向向上,弹簧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可知合力F=F1﹣F2,若去掉F1、F2,只用一个拉力仍将弹簧上端点从位置O拉伸到位置C,说明该拉力与F1、F2的合力效果相同,这是物理学中一种研究方法:等效替代。
故答案为:效果。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合力知识以及等效替代方法,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
25.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5分)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 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分析】(1)(2)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分析。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然后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解答】解:(1)由图乙知,物质a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由图丙知,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b为非晶体;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18℃。
故答案为:(1)不变;增加;固液共存;(2)升高;(3)18。
【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26.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4分)小光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于是小光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的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l;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取出塑料球,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多余的步骤是 ;(填字母)
(2)实验测密度ρ= kg/m3.此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
(3)在交流时小华认为,本题所用器材中,不用天平,也能测出该塑料球的密度,只需在B、C、D三个步骤中再增加一个步骤。请你写出这个步骤 。根据你补充的步骤,写出计算塑料球密度的表达式ρ球= 。(水的密度为ρ水)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分析】(1)根据图c、d便可得出塑料球的体积,从而可判断出多余的步骤;
(2)根据砝码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计算塑料球的质量,读出塑料球和小铁块浸没水后水面到达的刻度,读出只有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水面到达的刻度,求出塑料球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根据体积的测量方法判断出体积的测量误差,得出密度的测量误差;
(3)实验中如果没有天平,利用浮力的方法求出塑料球的质量,让塑料球漂浮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塑料球的重力=浮力=塑料球排开水的重力,再求出塑料球的质量,由密度公式得出塑料球密度
【解答】解:(1)实验中测出塑料球和铁块的总体积及铁块的体积,便可求出塑料球的体积,所以步骤B是多余的;
(2)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1.2g。
塑料块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10g+1.2g=11.2g。
塑料球的体积=V2﹣V3=46ml﹣26ml=20ml=20cm3。
ρ===0.56g/cm3=0.56×103kg/m3;
将塑料球捞出时,上面会沾有水,造成测得塑料球的体积偏大,由ρ=可知密度测量偏小;
(3)若不用天平,利用浮力的方法求出塑料球的质量,让塑料球漂浮在图b的量筒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4,塑料球的重力=浮力=塑料球排开水的重力,所以,塑料球的质量=塑料球排开水的质量,
所以塑料球的质量:m=ρ水V排=ρ水(V4﹣V1),
塑料球的体积:V=V2﹣V3,
根据密度公式得,ρ球==。
故答案为:(1)B;(2)0.56×103;小;
(3)将塑料球放入图b所示的量筒内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量筒示数V4;。
【点评】测量固体的密度时,实验中有天平和量筒,分别测量固体的质量和体积;
实验中没有天平时,采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求质量,或利用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再求质量;实验中没有量筒或固体太大时,采用固体浸没在水中,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体积,或利用溢水杯法,溢出水的体积等于固体体积。
总之,测量固体的密度时,要直接或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密度。
27.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5分)请写出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道理:
甲:
乙:
丙:
丁: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声音的传播条件;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真空不能传声,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1)甲图,在水中击石时,我们也能够听到击石的声音,由此说明液体也可以传声;
(2)乙图,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
(3)丙图中,将瓶内的气体抽出后,就听不到手机的声音了,这说明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4)丁图中,手影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液体可以传声;水蒸气遇冷液化;真空不能传声;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属于基础知识。
28.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6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R1=8Ω,R3=14Ω.求:
(1)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1.2A.则R2的阻值多大?
(2)当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多大?
(3)当S1、S2均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多大?电压表V1、V2的示数多大?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1)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
(2)当S1、S2均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电阻的并联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干路电流;
(3)当S1、S2均断开时,R2与R3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R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3两端的电压,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压表的示数。
【解答】解:(1)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2的阻值:
R2===10Ω;
(2)当S1、S2均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电路中的总电阻:
R===,
干路电流表的示数:
I′===2.7A;
(3)当S1、S2均断开时,R2与R3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R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3两端的电压,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电路中电流的示数:
I″===0.5A,
电压表V1的示数:
UV1=I″R2=0.5A×10Ω=5V,
电压表V2的示数:
UV2=I″R3=0.5A×14Ω=7V。
答:(1)R2的阻值为10Ω;
(2)当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2.7A;
(3)当S1、S2均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5V、7V。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和电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
29.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在生活、生产中我们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时夯锤被高高抛起又下落,砸在工作面上;打桩机打桩时重锤被高高拉起又下落,打在桩面上…
(1)请你再举一个类的事例: 。
(2)这些事例涉及到的共同物理知识是: 。
(3)小军看到打桩机,思考“重锤对地面打击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提出猜想一:打击力的大小与重锤的质量有关。请你另提出一个猜想二:打击力的大小与
有关。
(4)小军找来排球和足球模拟“打桩”来验证猜想一。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a.用台秤分别称出排球和足球质量m1、m2。
b.在光滑平整的地板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叠放一张复写纸。将排球从纸的正上方一定高度静止下落,排球打在复写纸上,在白纸上留下打击的复写印迹。记为“印迹1”
c.换用足球从另一高度落下,重作上面的实验。得到足球打击的“印迹2”
d.如何利用台秤较准确地测出排球和足球的打击力F1、F2的大小?小军有点为难,请你完成测出F1、F2的方案: 。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被举高度有关,物体质量相同时,被举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生活与生产中人们利用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对外做功,例如:铁匠用铁锤打铁或者举起石头夯实地面或用拦河大坝抬高水位,再让水流下冲击水轮机;
排球与地面碰撞时发生形变,在白纸上留下印迹,形变量最大时,排球原有的重力势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为了较准确地测出排球的打击力F,可以利用把排球形变复原的方法测出压力。
【解答】解:(1)重力势能越大,下落过程中转化成的动能越大,对外做功就越多,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例子很多,例如:铁匠用铁锤打铁或者举起石头砸地面或用拦河大坝抬高水位,再让水流下冲击水轮机;
(2)打夯时使地面的形状发生变化;打桩机打桩时,将桩打入地面,使地的形状发生变化,都是利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并且两种情况夯锤、打桩重锤都要被举高而具有了能量,所以也用到了重力势能的知识;
(3)由于物体要被举高,所以猜想打击力还与物体举高的高度有关;
(4)要想使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则使其作用效果相同就可以,故可将排球和足球印迹纸分别放在台秤上,并分别用排球和足球用手下压到与印迹完全相同,读出台秤的示数,就得到F1、F2的大小。
故答案为:(1)铁匠用铁锤打铁或者举起石头砸地面等;(2)利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3)下落高度;(4)把“印迹1”放在台称上,再将排球放在“印迹1”上,用力向下压排球,使排球的形变与印迹1重合,读出此时台称的示数,即为F1;用同样的方法测量F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重力势能的理解及影响因素,同时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在做题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规律,找出共同点。
30.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小灯泡铭牌上标有“PZ4﹣2”,把它接到2V的电压下,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多少?(假设灯丝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考点】实际功率
【分析】由小灯泡铭牌上标有“PZ4﹣2”字样的含义,根据P=,在电阻不变时,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求解。
【解答】解:小灯泡铭牌上标有“PZ4﹣2”字样,表示灯的额定电压为4V,额定功率为2W,根据P=,在电阻不变时,电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故把它接到2V的电压,电压为额定电压的=,故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2×2W=0.5W。
答:把它接到2V的电压下,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5W。
【点评】本题考查电功率公式的运用,注意比例法的运用。
31.初中物理九年级下苏科版期中卷2 小明测量未知电阻R的阻值,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图补充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2)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较大示数,电流表无示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阻R1 (填“短路”或“断路”)。
(3)排除故障后,小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了三组电压值和对应的电流值,根据每组电压及电流的值,算出每组电阻Rx的阻值。要想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他接下来
的做法是 。
(4)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组的小刚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们将定值电阻换成额定电压为3.8V、电阻大约为10的小灯泡。实验中他们发现电压表0~15V量程损坏,他们关于实验方案展开了讨论:小刚:将Rx换成小灯泡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利用公式P=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小明:应该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伏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后,再利用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请你将小明的方案补充完整。
②小刚和小明用各自的方法进行了测量和计算,发现测量结果相差较大,这是什么原因呢?求助老师后,老提醒他们,导体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于是他们利用小刚的实验电路,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次下调,使灯丝的温度不断降低,灯泡变暗直至完全不发光,测得小灯泡的电阻逐渐变小。于是他们明白了,由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导致小刚的测量结果比小明的测量结果偏 (填“大”或“小”)。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分析】(1)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与被测电阻串联,电压表应与被测电阻并联,根据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变大确定变阻器的接线柱;
(2)先判定电路的连接状态,然后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特点分析故障的原因;
(3)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①小明的做法中,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减去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即3.8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利用P=UI可求;
②小灯泡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据此分析。
【解答】解:(1)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与被测电阻串联,电压表应与被测电阻并联,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变大,说明变阻器连入阻值变小,所以应将滑动变阻器右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
(2)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电路为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的两端相连,因此故障可能为电阻R1断路;
(3)因为此实验是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所以在得到几个数据以后,为了使结果更准确,应对所得的阻值求平均值;
(4)①小明的做法中,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减去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即U滑=U﹣U额=6V﹣3.8V=2.2V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3.8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后,再利用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②小刚的做法,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次下调,使灯丝的温度不断降低,灯泡变暗直至完全不发光,小灯泡的电阻逐渐变小,利用公式P=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偏大。
故答案为:(1)如上图;(2)断路;(3)应对所得的阻值求平均值;(4)①2.2;②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考查电路连接、故障分析、电阻计算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误差分析。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5A,67~32Ω,9Ω,【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较易)(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较易)(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2m,8W,【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标准难度)(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2W,6W,【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