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教案设计
展开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的概念
2、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围绕“厄尔尼诺现象利与弊”的辨题,运用材料,开展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强大力量以及应对自然异常变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今年冬天,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雪灾,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雪灾的形成与“拉尼娜”现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呢?经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1、沃克环流
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东部温度低、海面低的状态下形成的。
(结合洋流和气压带风带,分析沃克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完成P41,思考题。)
(承转)我们已经了解了正常年份下,沃克环流的情况,那么,在异常情况下,沃克环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2.厄尔尼诺现象
(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厄尔尼诺现象的典型特征:
①赤道西太平洋大气低层出现西风;
②南方涛动(南方涛动(SO),指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指数表现为明显的持续负指数;
③沃克环流异常偏弱;
④赤道太平洋东部副热带地区高空气压高于正常状态;
⑤两半球副热带北部冬季平均急流位置向赤道地区和向东偏移。
(承转)发生厄尔尼诺时,全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思考)
(3)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
①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
②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
③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承转)假如沃克环流不是减弱,而是增强,那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结合图4.10,讲解拉尼娜现象。)
3.拉尼娜现象
(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
(2)拉尼娜现象的典型特征
①赤道中、东太平洋具有低于正常温度的深厚冷水层,海面温度一般平均偏低1—2℃,次表层水温偏低2—4 ℃;
②赤道中、东太平洋斜温层深度比正常浅,深度仅达50~100m;
③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对流性降水受到抑制;
④赤道太平洋大气偏东信风比正常增强;
(3)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完成思考题P44)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4.3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4.3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公开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公开课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防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