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随堂练习题
展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教材第33页活动
(1)提示:近地面风从两极到赤道,高空风从赤道到两极。
(2)赤道与极地之间单圈环流不可能存在。在假设条件下,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高空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上空,近地面大气由极地流向赤道。但是,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大气一开始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教材第35页活动
1.略。
2.参照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有关知识,分析气压带成因的差异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分布规律: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中心,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气压带的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风带在低气压带风向辐合,在高气压带风向辐散,南半球风向向左偏,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等。
eq \x(学)eq \x(业)eq \x(达)eq \x(标)
读下图,回答1~2题。
1.如果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 )
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在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
解析:在低纬环流中,盛行上升气流的丁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原因;①为低纬信风带;常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干旱,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B
2.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
解析: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亚季风环流,①为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干燥的西风。
答案:C
读南半球低纬度大气环流形势图,回答3~4题。
3.图中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是( )
A.da B.ab C.O D.bc
解析:da处于南纬30°附近,气流从高空下沉而形成。
答案:A
4.当b气压带完全位于北半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点常年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东南风
C.塔里木盆地边缘的河流进入丰水期
D.我国南北方在该季节的温差较大
解析:当b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就证明北半球是夏季,那么塔里木盆地的河流随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水水位进入丰水期。
答案:C
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与我国台风多发季节相对应的是( )
A.甲图与丙图 B.乙图与丙图
C.丙图与丁图 D.甲图与丁图
解析:台风是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影响。
答案:D
6.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约为(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年
解析: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需要半年时间。
答案:B
7.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
A.南北纬80°附近 B.南北纬60°附近
C.南北纬40°附近 D.南北纬30°附近
解析:30°附近的无风带是因为信风在30°~35°上空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差不多都变成了西风,不再向前推进,而赤道附近的空气又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大量的空气都拥挤在30°~35°上空,从而产生下沉气流,使得这里成为一个高压带,而高压带中心的气流只有下沉没有水平运动,所以没有风。
答案:D
8.读三圈环流示意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填“冬”或“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处是______________气压带,B处位于________风带,C处位于________风带。(填风带、气压带的名称)
(3)一般来说,A气压带控制处比B风带控制处昼夜温差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什么?
答案:(1)冬 从图中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南移
(2)副极地低 东北信 盛行西(或西风带)
(3)小 A地处于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冷却,水汽凝结,多云雾天气;B地处于信风控制,从高纬流向低纬度,干燥,保温作用差。
eq \x(能)eq \x(力)eq \x(提)eq \x(升)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 D.气候特征相同
解析:甲是赤道低气压带,由于终年受热,空气上升形成的;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的。 选A正确。
答案:A
10.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
D.丙、丁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
解析:丙是东北信风带,是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形成的;丁是印度洋上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形成的,给南亚、东南亚和我国西南带来降水。选A正确。
答案:A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题。
11.P地的气候特点是( )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解析:该地位于30°N附近,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答案:D
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根据乙的风向偏转可判断为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
答案:D
13.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为北半球夏季。
答案:B
14.读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气压带名称:C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A、B、C三地中,降水多的是________。按照降水量的纬度分布,C是________带。
(3)当图中气压带、风带移至最北位置的季节里,影响我国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变成________季风(风向),给南亚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5)暑期,当北京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闷热天气时,控制北京的气压中心可能是________,此时气压带A位置大致在________半球。
(6)赤道地区全年雨量充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2)A 干旱少雨
(3)雨热同期 (4)西南 (5)高压 北 (6)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综合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下列四处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中①处所在板块为,图中③处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甲、乙示意风带的盛行风向分别为,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下列对图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图示,在甲风盛行的季节里,图中所示季节,①地的盛行风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b与d之间是,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关于气压带的正确叙述是,图中表示副热带高压带的是,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④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