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会,该山地可能位于,冬季牧场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材第93~94页活动
1.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木林。
2.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 500~4 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 000~4 800米之间。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灌木林分布上限至海拔4 500米的高度,使得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降水较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3.不会。因为两者的水热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必然有差别。
eq \x(学)eq \x(业)eq \x(达)eq \x(标)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描述我国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A
2.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解析:塞北和江南的差异主要体现南北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差异,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条件在高低纬度的分布不均为基础而形成的。
答案:D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从甲到丙距离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再变为荒漠。甲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为温带草原带,丙为温带荒漠带。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答案:A
4.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从赤道向两极 B.从沿海向内陆
C.垂直地带性 D.随纬度而变化
解析:中纬度沿海地区为森林,内陆地区水分少形成草原荒漠的地域分异规律,即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B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解析:北坡是向阳的,是南半球,基带是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
答案:C
6.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解析:山麓自然带主要取决于山体所处的纬度位置。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B
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第7题。
7.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垂直自然带类型最丰富的位于( )
A.a B.b C.c D.d
解析:垂直自然带类型的多少,与海拔高度有关,与山脉所在的纬度有关。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类型越多。四座山峰的山顶都是永久冰雪带,海拔差异不大,a山脉的山麓地带是热带雨林植被,b的山麓地带是亚热带植被,c的山麓地带是温带植被,d的山麓地带是寒带植被,所以a的自然带最多。
答案:A
8.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
甲 乙 丙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阳坡 B.北坡为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A (2)D (3)秦岭
(4)①南坡为阳坡;②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③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
(5)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加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偏少,形成疏林草原带。
eq \x(能)eq \x(力)eq \x(提)eq \x(升)
阿尔泰山的植被垂直地带性显著,且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生活在该地的牧民以转场的方式进行放牧(一年四季分别在不同的地域放牧)。据此完成9~10题。
9.冬季牧场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阿尔泰山夏季在山上放牧,冬季在山下放牧。因此冬季牧场位于①处,A项正确。
答案:A
10.阿尔泰山植被分布的下限由西向东升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下水深浅 D.坡度大小
解析:降水量多少直接影响干旱半干旱山区植被下限分布高度,其他都是次要因素,因此B正确。
答案:B
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序号②~③~荒漠所代表的地域分异不可能出现在(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极洲
解析:从图中水热状况推断六种植被类型分别为:①为热带雨林,②热带季雨林,③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⑤为亚寒带针叶林,②~③~荒漠体现植被东西方向变化,显示水分逐渐减少,体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南极洲纬度高,终年气温低,为冰雪覆盖的大陆,不会出现图示的水热条件,没有明显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D正确。
答案:D
12.造成地表植被按序号①~②~⑤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差异 B.海陆位置差异
C.海拔高度差异 D.坡向差异
解析:①~②~⑤体现植被南北方向变化,变化最明显的是热量,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海陆位置对水分影响大;海拔及坡向体现的是植被垂直方向变化。
答案:A
13.撒哈拉荒漠与塔克拉玛干荒漠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太阳辐射、下垫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地形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
解析:撒哈拉荒漠位于非洲北回归线附近,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而成荒漠,属大气环流影响;塔克拉玛干荒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因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形成荒漠属海陆位置影响,结合选项B正确。
答案:B
14.读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地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②、④、⑤中与此地自然带相同的是________。
(2)图中②地自然带是________,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试分析成因。
(3)图中⑥地自然带是________,试分析该自然带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形成的原因。
解析:③地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故自然带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我国南方地区相同。②地属于热带沙漠地区,④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⑤地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①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①
(2)热带荒漠带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沿岸西澳大利亚寒流,降温减湿;东北信风带控制为离岸风,空气干燥;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3)热带雨林带 原因: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时练习,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①自然带的名称是,沿途自然植被的变化依次为,沿途自然植被的变化体现了,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1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材第9~10页活动,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是,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