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
[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 ②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③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④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触摸高考]
eq \a\vs4\al(主题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故答案选C。
答案:C
主题升华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分异的判定
eq \a\vs4\al(主题二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冰雪带的海拔高度判断,不可能在第三阶梯,A、B错。根据材料,山地北坡是荒漠带,海拔约1 000~1 500米,位于第二阶梯,可能是昆仑山,C对。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约4 000千米,D错。第(2)题,根据材料,图示区位于北坡,有林地分布。光照、热量少,植被类型变化是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对。图中海拔与森林分布没有正相关、负相关的关系,不是主导因素,D错。
答案:(1)C (2)B
主题升华垂直自然带数目与雪线
1.垂直自然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一个山体或一条山脉可以有多个带谱,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2.影响垂直自然带数目的因素。
3.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其关系如下:
【特别提示】 就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eq \a\vs4\al(主题三 非地带性分异)
3.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第(2)题,四个选项都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及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
答案:(1)D (2)C
主题升华非地带性分异的判断
1.熟悉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的规律
2.明确与地带性分异的关系
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或不鲜明。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3.掌握判断的方法
(1)根据影响因素判断:地带性主要受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影响;非地带性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源等因素影响。
(2)根据地带性判断:判断一个自然景观是否属非地带性分异,首先判断该地的地带性景观是什么?如果与该地的地带性景观不同,那么该自然景观属非地带性分异,也是说“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或者说“该出现的地方,它没有出现”。
(3)熟记典型非地带性分异案例: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的形成;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在南半球的缺失;东非高原上热带草原带的形成;等等。
自然环境
水平分异
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纬度地带性)
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经度地带性)
概念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依次更替
形成基础
以热量为基础
以水分为基础
根本因素
纬度位置差异,导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差异大
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
景观变化
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赤道→两极)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内陆)
自然带更
替方向
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向
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即东西方向
自然带延
伸方向
纬线方向
经线方向
图示
分布
低、高纬度大陆地区最显著
中纬度大陆地区最显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本册综合课时作业,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本册综合课后作业题,共6页。
这是一份地理本册综合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