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练习(原卷+解析)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小封建主通过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B.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2.以下对封建时代西欧庄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欧庄园中的农民和农奴要向国王缴纳租税
B.庄园的土地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领主的“直领地”,一部分是佃户的“份地”
C.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份地,说明领主与佃户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D.西欧庄园中的农民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3.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 )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4. 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1200年前后的几年中,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的哪一现象( )
A.城市自治
B.殖民扩张
C.君权神授
D.三角贸易
5.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当时中国的城市的最大不同点是( )
A.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民
B.脏、乱、差
C.允许手工业者居住
D.可以拥有自治权
6.1453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启示我们( )
A.要以排外的心理对待外来文化
B.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
C.走向辉煌后必然走向灭亡
D.只有扩张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7.达•芬奇的某代表作中描绘了耶稣遇难前同他的12个门徒共进晚餐的情景。与该画作相关的宗教创始于(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7世纪
8.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在法制建设方面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东西的人物是( )
A.查士丁尼
B.克洛维
C.查理曼
D.君士坦丁
9.下列关于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庭帝国
②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崛起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500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④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伊斯兰教的产生顺应了下列哪一事件的要求( )
A.阿拉伯各部之间的仇杀
B.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C.阿拉伯半岛居民的游牧生活
D.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1.阿拉伯半岛南靠阿拉伯海,东临波斯湾、阿曼湾,北面与亚洲大陆主体部分相连,总面积达322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这一地区基本统一最早是由谁完成的( )
A.穆罕默德
B.释迦牟尼
C.汉谟拉比
D.查理•马特
12.它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医学集成》
B.《医典》
C.《大唐西域记》
D.《天方夜谭》
13.“他们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纽带。他们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把宗教文明和医学知识带到中国。”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14.“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土产(调)。第三……”根据你的推断,颁发诏书的是( )
A.孝德天皇
B.穆罕默德
C.伯里克利
D.源赖朝
15.“大化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材料反映大化改新的( )
A.背景
B.内容
C.目的
D.作用
16.日本的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的哪一特点( )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17.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是(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18.12世纪末,日本中央政权的鲜明特点是( )
A.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B.武士阶层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虚君
C.孝德天皇掌握中央大权
D.天皇与幕府联合而治
19.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 )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20.“浮动园地”是一种创造性地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它属于什么人的创造( )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墨西哥人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框架中,所以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请回答:
(1)中古西欧城市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分析材料一,指出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3)材料三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大学自治地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土地收归国有,使所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建立户籍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新税法,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废除世袭姓氏统治制度,以才选官,建立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等。
材料二 查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没收叛乱贵族的土地和部分没收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他们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自身使用不得世袭。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时则收回采邑。
材料三 穆罕默德领导建立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穆罕默德的决定。这就打破了阿拉伯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确立了以宗教和地区为基础的社会。
材料四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国家进行的什么改革?这两次改革在封建制度确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三反映了伊斯兰教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与统一起到的促进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3)结合材料四所反映的信息,总结亚欧封建制度在政治上的不同点。
时间
事件
7世纪初
①
622年
②
630年
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