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课前准备,教学过程,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概念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的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探究其从SO2变成H2SO4的可能途径,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并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
2、引起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教学方式】
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用课前布置的实践活动,搜索与二氧化硫有关的新闻,激发学生思索,使学生较快地投身于学习情境中。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学与问”、“资料卡片”,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以酸雨的形成为线索,展开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
【课前准备】
课余时间利用“百度”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二氧化硫”,查找相关新闻,把你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一段摘录下来,并把你对二氧化硫的感觉用一幅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把画得好的和有代表性的图画张贴于黑板报上。
【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看你们查阅的资料和所画的图画,我感到你对二氧化硫最为深刻的感受是它带来了酸雨。
[教师]点击网页:,播放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首要污染物有哪些?
[学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教师]今天我们就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投影]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
[教师]空气有哪些主要的成分?
[学生]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师]二氧化硫不是空气中的成分,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燃烧含硫的燃料,如煤,就会产生二氧化硫。
[投影]1、二氧化硫的天然排放源:酸性物质SO2有四类天然排放源: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SO2;火山爆发,也将喷出可观量的SO2气体;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SO2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二氧化硫的人为排放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尾气的排放;土法炼硫等。
[实投]硫粉
[教师]观察单质硫,归纳其物理性质
[学生]黄色粉末
[教师]硫在空气中燃烧,就会生成二氧化硫。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方程式
[教师]那么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又是如何变成硫酸,造成酸雨的呢?
[教师]我们首先分析一下SO2和H2SO4两种含硫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各是多少?
[学生]+4、+6
[推进]要使硫元素从+4价升高到+6价,必须加入什么物质?
[学生]氧化剂
[教师]这一过程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剂是什么?
[学生]氧气
[教师]除了氧气外,要使SO2变成H2SO4还需要空气中的水蒸气,也就是水参加反应。
[实投]课前收集好的一试管二氧化硫,观察颜色。
[实验4—7]结合开始的讨论,归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教师]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
[投影]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易液化
[教师]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有没有跟水反应呢?
[实验4—7]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呈酸性,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教师]这种酸是亚硫酸。它很不稳定,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又会分解成SO2和H2O,那我们怎样表示这样的反应呢?
[投影]SO2 + H2O === H2SO3
[教师]这样的反应,叫可逆反应,我们以前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在同一条件下同时也会分解成CO2和H2O,也是可逆反应。你会写出它的反应方程吗?
[投影] CO2 + H2O === H2CO3
[提问]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学生]+4
H2O
[教师]这时候,如果H2SO3遇到氧化剂氧气,就会被氧化成硫酸。
O 2
[投影]2H2SO3 + O2 == 2H2SO4
液相:SO2 H2SO3 H2SO4
H2O
O2
[推进]除此之外,在空气中,SO2要变成H2SO4还可能是通过气相的反应过程。
[投影] 气相:SO2 SO3 H2SO4
催化剂
[学生]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2SO2 + O2 ======= 2SO3,SO3 + H2O == H2SO4
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教师]这时空气中的尘埃和漂浮物就做了催化剂,形成酸雨。
[推进]那么SO2是否就一无是处了呢?
[学生]利用上述酸雨的形成原理,可以合成硫酸。
[教师]对,工业上就是利用酸雨的气相形成原理来生产硫酸的。除此之外,在你们查的不少资料中,都有提到SO2用于食品加工,这又是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呢?
[实验4—7]漂白性实验。加热时在试管口加一片红色的玫瑰花瓣。与上一节所做的HClO的漂白实验对比。
[现象]滴加品红溶液变无色。加热后,试管内溶液变红色,试管口的花瓣便白色。
[教师]这样的现象说明什么呢?
[学生]实验说明SO2有漂白性,但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颜色恢复。而分离出来的SO2又使玫瑰花瓣褪色了。
[投影]4、漂白性
[教师]SO2的漂白性与上一节我们学的HClO的漂白性有什么不同?
[学生]漂白后的物质不稳定,容易恢复原有的颜色
[教师]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也可用于杀菌消毒。但SO2漂白的原理是它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一中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见光遇热易分解,从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色。所以用SO2漂白的纸浆制成纸,印刷成报纸后,存放时间长的时候会变黄色。该反应实质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结果是暂时的。
而上一节所学的HClO的漂白,则是利用了HClO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其反应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故漂白效果是永久的,加热不会恢复原色。
所以一些不法厂商利用SO2的这一性质来加工食品,使其增白。食用这样的食品,会对人体的肝、肾等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
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SO2也不例外,切忌走向极端,只有合理利用,才能物尽其用。
【随堂练习】
1、以下气体能用NaOH固体干燥的是:
A、NH3 B、SO2 C、CO2 D、HCl
2、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还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Cl2 B、CO2 C、SO2 D、CO
3、能鉴别SO2和CO2的试剂是:
A、品红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紫色石蕊试液 D、高锰酸钾溶液
4、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应采用的措施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通过品红溶液 D、先通过足量KMnO4酸性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5、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的SO2,可选用的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 B、品红溶液 C、溴水 D、高锰酸钾溶液
6、SO2和HClO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随堂练习】参考答案:1、A 2、C 3、AD 4、D
5、CD 6、D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一等奖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思考与交流,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