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卷:专题47 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含原卷及解析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47 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 原卷 中考语文复习.docx
    • 解析
      专题47 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 解析卷 中考语文复习.docx
    专题47 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 原卷 中考语文复习第1页
    专题47 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 原卷 中考语文复习第2页
    专题47 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 原卷 中考语文复习第3页
    专题47 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 解析卷 中考语文复习第1页
    专题47 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 解析卷 中考语文复习第2页
    专题47 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 解析卷 中考语文复习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卷:专题47 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含原卷及解析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卷:专题47 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含原卷及解析卷),文件包含专题47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原卷中考语文复习docx、专题47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解析卷中考语文复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47 文言文题材分类:日常生活
    一、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孔子哭之恸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于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蚤;同“早”。③恸(tòng),哀痛之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必有我师焉(______) (2)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
    (3)门人益亲(______) (4)今也则亡(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弟子孰为好学?
    3.(甲)文段中,点明求学应该谦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甲)(乙)两段文字,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

    【答案】
    1.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益:更,更加 亡:通“无”,没有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③学生更加亲近我了。益:更。
    ④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亡:通“无”,没有。
    2.示例:①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疑惑。
    ②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
    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重点词语:
    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②孰,谁;为,是。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迁怒不贰过
    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提取。根据给出的提示从文中选择合适的句子,根据“点明求学应该谦虚”选择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根据“颜回好学”选择句子“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他不把脾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4.示例:安贫乐道,勤奋好学。
    【详解】
    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根据【甲】文语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突出颜回“安贫乐道”;根据【乙】文鲁哀公可孔子的对话,选择语句“有颜回者好学”,孔子认为颜回是最好学的人,突出颜回的“勤奋好学”。
    【点睛】
    译文:
    【甲】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就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他不把脾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就再也没有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___
    ②属引凄异 引:_____________
    ③不及返顾 顾:_____________
    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____________
    6.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土 人 新 以 木 板 循 岩 为 室 曲 直 高 下 随 岩 宛 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8.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9.两篇文章都是山水游记,但又各有特点,请从写作顺序和情感两方面阐述它们的异同。

    【答案】
    5. 逆流而上 延长 看,回头看 就是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
    ②句意: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惨。引:延长。
    ③句意:来不及返回光顾。顾:看,回头看。
    ④句意: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即:就是。
    6.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断句如下: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7.(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其:它们,指白帝和江陵。虽:即使。奔:飞奔的马。御:驾驭。疾:快。
    (2)里许:一里左右的路。汩然:流水的样子。
    8.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甲文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概括出,夏水大而湍急;
    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以概括出,春冬之水清澈透明;
    从“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可概括出,秋水小而清冷。
    乙文“登山里许……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可概括出“佳致”: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9.甲文按夏—春冬—秋的时间顺序来写,乙文按游踪顺序来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的欣赏与热爱之情。
    【分析】
    本题考查文章写作顺序与情感分析。
    写作顺序:从甲文的“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每至晴初霜旦”可概括出文章是按夏——春冬——秋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的;
    从“登山里许”“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更登一岩”可看出,乙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踪顺序来写的。
    情感:甲乙两文都写眼前所见之美景——甲文写三峡四季之美;乙文写游山过程中所见“佳致”,皆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点睛】
    译文:
    甲: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一)江城子
    (元)许有壬
    懒于沙鸟拙于鸠。为无求。得无忧。底事疏狂,却效子长游。毕竟无求何用出,求不得,亦宜休。西风真解酿羁愁。试登楼。望南州。黄叶疏云,摇荡一川秋。更被谁家多事笛,吹不尽,思悠悠。
    (二)
    许有壬字可用,其先世居颍,后徙汤阴。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诵无遗。擢延祐二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会关中有警,邻州听民出避,弃孩婴满道上,有壬独率弓箭手,闭城门以守,卒获无虞。
    泰定元年,初立詹事院,选为中议,改中书左司员外郎。京畿饥,有壬请赈之。同列让曰:“子言固善,其如亏国何!”有壬曰:“不然。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邪!”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
    重纪至元初,长芦韩公溥因家藏兵器,遂起大狱,株连台若省,多以赃败,独无有壬名,由是忌者益甚。有壬度不可留,遂归彰德,已而南遊湘、汉间。
    (至正)二年,囊加庆善八及孛罗帖木儿献议,开西山金口导浑河,逾京城,达通州,以通漕运。丞相脱脱主之甚力,有壬曰:“浑河之水,湍悍易决,而足以为害,淤浅易塞,而不可行舟;况地势高下,甚有不同,徒劳民费财耳。”不听,后卒如有壬言。
    十二年,盗起河南,声撼河朔间,有壬画备御之策十五条,以授郡将,民藉以安。十五年,有僧名开,自高邮来,言张士诚乞降,众幸事且成,皆大喜,有壬独疑其妄,呼僧诘之,果语塞不能对。转集贤大学士,兼太子左谕德。有壬前朝旧德,太子颇敬礼之。一日入见,方臂鸷禽以为乐,遽呼左右屏去。十七年,以老病,力乞致其事,久之始得请。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卒,年七十八。
    有壬历事七朝,垂五十年,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皆一根至理。当权臣恣睢之时,稍忤意,辄诛窜随之,有壬绝不为巧避计,事有不便,明辨力诤,不知有死生利害。
    (选自《元史·许有壬传》,有删改)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会关中有警 (2)徒劳民费财耳
    (3)众幸事且成 (4)久之始得请
    11.用“/”为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民 本 也 不 亏 民 顾 岂 亏 国 邪
    12.给下面句子补充省略的内容,甲、乙同学产生了分歧,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一日入见,方臂鸷禽以为乐,遽呼左右屏去。
    甲:有壬 乙:太子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地区有警,邻州听任百姓外出逃避,路上满是被遗弃的婴孩,许有壬率领弓箭手紧闭城门防止百姓出逃,最终辽州获得安定。
    B.至元初年,因为长芦韩公溥家中私藏兵器,兴起大案,台省许多官员受到株连,因贪赃而倒台,许有壬清廉,名字不在其内。
    C.有一个从高邮来的僧人名字叫开,说张士诚请降了,众人听到后十分欢喜,唯独许有壬怀疑,他喊来僧人质问,最终识破僧人的谎言。
    D.许有壬一生先后做过七朝的大臣,遇国家重大事情,他往往直言敢谏,都用真理作为论说的根据。
    14.《江城子》与《许有壬传》哪一段相关?为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5.词中“懒于沙鸟拙于鸠”一句是许有壬的自嘲。他是“懒”“拙”之人吗?请结合《许有壬传》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0.(1)会:适逢,恰好碰到(2)劳:使……劳苦,使……劳累(3)且:将要(4)之:无义(音节助词)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会,一词多义,适逢,恰好碰到。劳,使动用法。使……劳苦,使劳累。且,一词多义,将要。之,补齐音节,不译。
    11.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邪
    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不亏民,怎么会亏国家呢?故断句为: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邪。
    12.①太子更好。因为有壬是前朝德高望重的老臣,太子“敬礼之”,所以看到有壬入见,马上命左右带走鸷禽。②有壬更好。因为有王兼太子左谕德,有规谏的责任,且为人也直言善谏,见太子以逗禽为乐,必加以劝阻,让左右将其带走。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以认为太好更好。联系前文“有壬前朝旧德,太子颇敬礼之”可知太子国在为有壬是前朝的老臣,德高望重,所以非常尊敬他,他看到有壬来,马上命左右带走鸷禽,体现了他对有壬的尊敬。也可以认为有壬好,因为当时他“兼太子左谕德”,有劝谏并规范太子言行的责任,而且根据第二段和第四段中的上书丞相开仓放粮和力劝不可“开西山金口导浑河”的经历,可知他是一个直言劝谏的人。见到太子“臂鸷禽以为乐”,怕他会玩物丧志,于是命左右将其带走,体现他的正直与忠诚。
    13.A
    A.“防止百姓出逃”有误,许有壬率领弓箭手,是为加强城防,抵御敌军。故选A。
    14.对应第③段内容。《江城子》写了词人“效子长游”,离家登楼望南州,纵情山水。《许有壬传》第③段末也提及有壬因官场忌恨他的人多而回乡,不久向南游历湖南、湖北。
    考查诗歌与文本内容的比较。阅读《江城子》,根据其中的“底事疏狂,却效子长游”“ 试登楼。望南州”“更被谁家多事笛,吹不尽,思悠悠”,可见表现的是作者于公事之余去郊游,登上高楼,远望南州方向,表达了他纵情山水的意愿。再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可知《许有壬传》第③段末“有壬度不可留,遂归彰德,已而南游湘、汉间”一句内容相对应,这句表现的是有壬遭人忌恨,向南游历湘、汉间,于自然山水间潇洒纵情。 所以《江城子》与《许有壬传》第三段有关。
    15.有壬不是“懒”“拙”之人。不“懒”表现:独自率领弓箭手守卫,使辽州获得安定;京畿发生饥荒时想到开国家粮仓救济,灾民因此得以活命者多。可见他一心为民,勤勉有加。不“拙”表现:“有壬幼颖悟”,千字文“一览辄背诵无遗”;许多官员因韩公溥家中藏有兵器而牵连,有壬独善其身;认识浑河开凿属劳民伤财;他识破僧人开的谎言;又直言敢谏,有理有据。这一“懒”一“拙”带有自嘲的意味,含蓄地传达出当时不被理解,只能寄情山水的无奈意味。
    【分析】
    考查分析人物性格。“懒”为懒惰、懒政之意。根据文中“有壬独率弓箭手,闭城门以守”“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可知他一心为民,为政勤勉,并不是一个懒惰、懒政之人。“拙”为笨拙、愚笨之意。根据文本“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诵无遗”“独无有壬名,由是忌者益甚”“有壬独疑其妄,呼僧诘之,果语塞不能对”“一日入见,方臂鸷禽以为乐,遽呼左右屏去”可知他天资聪颖,看问题全面深刻,敢于直言劝谏,并不是一个笨拙之人。“懒于沙鸟拙于鸠”中的“懒”“拙”之语实为作者的自嘲之语,含蕴的表达了作者不见容于朝廷,只能寄情山水,于自然风物中寻求排解的无奈之意。
    【点睛】
    译文:
    许有壬字可用,他的先祖世代居住在颍州,后迁居汤阴。有壬幼年聪明过人,读书一目五行,曾阅读衡州《净居院碑》,其文近千字,他看一遍即能背诵,没有遗漏。延祐二年进士及第,被授予同知辽州事一职。适逢关中有危急情况,邻近各州听任百姓外出躲避,道路上到处都是被弃的儿童和婴儿,有壬独自率领弓箭手,关闭城门来守卫,最终平安无事。
    泰定元年,朝廷刚设立詹事院,有壬被选为中议,后又改任中书左司员外郎。京畿发生饥荒,有壬请求赈济那里的百姓。他的同僚责备说:“你的话固然好,亏了国家怎么办?”有人说:“不能这样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不亏民,怎么会亏国家呢?”最终禀报丞相,打开国家的粮仓取出四十万斛粮食救济灾民,灾民因此得以活命者很多。
    至元初年,因长芦韩公溥家中藏有兵器,于是兴起大案,株连台省许多官员,这些官员大多因贪赃而倒台,只有有壬之名不在其中,因此忌恨他的人更加忌恨他。有壬考虑不可久留,就回到彰德,不就又向南游历湖南、湖北。
    (至正)二年,襄加庆善八及孛罗帖木儿献计,开西山金口疏导浑河,流经京城,到达通州,来通水运。丞相脱脱极力主张,有壬说:“浑河之水,湍急凶悍,容易决堤,足以成为大害,泥沙沉积,容易堵塞,而不能进行舟船;况且地势高低很不同这样开凿只是劳民伤财罢了。”朝廷不接受此建议,最后情况果然像许有壬说的那样。
    至正十二年,河南盗匪猖獗,声势震撼黄河以北的地区,有壬提出抵御计策十五条,授予郡城的守将,百姓因此得以安定。至正十五年,有个僧人名开,从高邮来,说张士诚乞求投降,大家庆幸平叛的事情将要成功,都很高兴。只有有壬怀疑这一消息是假的,唤来僧人质问他,果然无言以对。转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太子左谕德。有壬是前朝德高望重的老臣,太子很尊敬他并以礼相待。一天有壬进宫见太子,太子臂上正立着一只鸷禽以此为乐,有壬立即让左右的人将禽带走。至正十七年,因年老有病,极力请求辞官,很长时间才获得批准。至正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有壬历任七朝官职,前后将近五十年,遇到国家大事,没有不将自己的看法完全说出来的,都以真理作为论说的依据。当权臣暴戾胡为时,稍微违逆了他们的心意,就会被他们随意杀害和放逐,有壬绝不考虑回避,政事有不便施行之处,他就明辨是非,距离争辩,从不知道死生利害。
    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论语》节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乙)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草,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1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于我/如浮云。 D.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传不习乎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B.三军可夺帅也 夺:改变。
    C.又尝同席读书 尝:曾经
    D.歆废书出看 废书:破旧的书。
    18.下列对甲乙文段相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B.甲文三章内容相同,都是谈加强品德修养、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C.乙文告诫人们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人做朋友 。
    D.甲、乙两文内容有相同之处,都谈到修身话题。
    19.将文言文语段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
    16.B本题考查朗读停顿。B.应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故选B。
    17.D本题考查词语理解。D.句意: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废书:废弃读书,意为放下书。故选D。
    18.B本题考查内容分析。B.甲文中的“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谈的不是品德修养、自我反省的问题,而是谈的志气问题,故选B。
    19.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饭:吃。疏食:粗粮。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如:像”的翻译要准确。
    【点睛】
    译文:
    甲: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乙: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又扔了它。又曾经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贵人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责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
    ②李生说之曰______________
    ③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
    ④王生益愠______________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学而不思则罔”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择善而从之 D.温故而知新
    2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2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答案】
    20. 通“悦”,高兴。 说服、劝服。 满足。 生气、恼怒。
    本题考查重点实词。
    ①不亦说乎:不也很高兴吗?说,通“悦”,高兴;
    ②李生说之曰:李生劝说他说。说:说服、劝服。
    ③学而不厌: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厌:满足。
    ④王生益愠:王生更加恼怒。愠:生气、恼怒。
    21.B
    例句“而”的用法是表转折。
    A.表顺承;
    B.表转折;
    C.表承接;
    D.表承接;
    故选B。
    22.C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D.请铭之/坐右;
    故选C。
    23.(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精神倦怠无所得。(2)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思:思考。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倦怠无所得。耻:以……为耻辱。择:选择。从:听从。冀:希望。闻:听说、听到。道:道理。
    24.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其善者而从之。启示:学习要有谦虚好学的精神和勤学好问的态度,学思要结合并且取长补短。
    【分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甲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乙文“学贵善思”归纳答案:学习贵在思考。从甲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择其善者而从之”和乙文“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归纳善学者要不耻下问,择善而从。注意用原文回答。对我们的启示比如既要学习,又要思考,不耻下问,取长补短等。
    【点睛】
    译文:
    甲: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孔子说:“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些呢?”
    孔子:“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乙: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文言文阅读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2)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
    2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使……凄凉) B.而适类于余(一类,此类)
    C.而善鉴万类(善于,擅长) D.乐而不能去也(离开,离去)
    2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面山而居
    C.于是作《八愚诗》/属予作文以记之
    D.寂寥而莫我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因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乃记之而去”。“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作者在空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衬托潭水清澈。“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则从正面直接写愚溪的清澈见底、光洁如玉。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潭源流的蜿蜒曲折。“不可以溉灌”“大舟不可入也”“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连用五个否定词,交代了作者以“愚溪”命名的原因。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忧伤与凄凉。“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则表现了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
    28.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29.甲、乙两文都是柳宗元的作品,作者认为溪之所以为愚的原因是什么?请逐条加以归纳。(可用文中原句)

    【答案】
    25.B本题考查词语解释。B.句意:正像我。类:类似。故选B。
    26.C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许:大约、左右/地方;
    B.居:停留/居住;
    C.作:都是“写”的意思;
    D.知:知道、了解/通“智”,聪明;
    故选C。
    27.D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称之为愚,是名实不符,是对山水的侮辱。表达的不是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而是同情之意,这是作者要为“愚溪”等鸣不平,为自己抒愤慰,因为它“适类于余”。故选D。
    28.(1)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鱼儿呆呆地不动。(2)(愚溪的河道)幽暗狭窄,蛟龙对它不屑一顾,不能在此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正确。
    (1)下澈:直射潭底。佁然:呆呆的样子。
    (2)幽邃:幽深。兴:兴起。以:对。利:有利。
    29.①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②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③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
    【分析】
    本题考查内容筛选。从文中的“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可找到答案。
    【点睛】
    译文:
    甲: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乙: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游天台山日记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於菟①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焉。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②。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
    (《徐霞客游记》节选)
    [注释]①菟:老虎。②霁(jì):雨止天晴。
    3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岭 旁 多 短 松 老 干 屈 曲 根 叶 苍 秀 俱 吾 阊 门 盆 中 物 也。
    31.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3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甲][乙]两文后,小政和小雅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请你也参与其中。
    小政:小雅,我发现《三峡》的字里行间有许多美妙之处。如“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中的“绝”,你能说说其妙处吗?
    小雅:(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政:全国政协委员黄信阳和俞金尧提案,要将[乙]文《游天台山日记》编进中小学语文教材,请你参与附议(同意别人的提议)。
    小雅:我附议。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游天台山日记》则是其开篇之作,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旅游日”就是以《游天台山日记》记载的第一个日子5月19日而确定的,因此《游天台山日记》进中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我:(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可从文章的语言、写作手法和主旨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选文内容发表意见。)

    【答案】
    30.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闾门盆中物也。
    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山岭近旁很多又老又矮的松树,变形的树干弯弯曲曲,树根松叶青绿秀丽,好像城里人家盆景中栽种的奇异清秀的松树桩。故断句为: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闾门盆中物也。
    31.(1)在三峡的七百里中间,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云雾散开露出明媚阳光,人们游览兴致勃勃,还有山中景色,一切都那么美好明朗。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自,在。阙,同“缺”,空隙,缺口。(2)意,意趣。俱,都。
    32. “绝”是阻断的意思。指来往于江上的船只都被阻断,侧面烘托出夏天江水的暴涨,水势浩大. 示例一:《游天台山日记》进教材很有意义.《游天台山日记》又是《徐霞客游记》的典范,,其内容积极向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舒河山的热爱,作品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示例二:《游天台山日记》进教材很有意义。写作技巧上有教育价值. 观察描写细致。如对石梁,既有仰视,又有俯瞰;既有眼观,又有耳听;既有远观,又有近看。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
    示例三:《游天台山日记》进教材很有意义。语言表达精练、准确,文风朴实。如写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语言形态介于文言文与现代自话文之间,对于中小学生面言,是十分合适的。
    【分析】
    第一空:考查赏析词语。句意为: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绝”是“断”的意思。夏天,江上船只都无法通行,从侧面表现了夏天江水盛大的特点。
    第二空:考查文本赏析。开放类试题,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从文章语言、写作手法和主旨等方面任选其一发表意见即可。如:《游天台山日记》记叙了天台山的自然美景,其中蕴含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将其选入教材,可以让学生感情到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意义。
    【点睛】
    例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乙:癸丑年三月三十日,我从宁海县城西门出城。天空阴云尽散,阳光明媚,人的心情、山中的景物,都有喜悦之态。走过三十里路,到达梁煌山。听说此地猛虎夹道,一个月间就伤害数十行人。于是,只好停宿于旅舍。
    四月初一日早上一直下雨。前行十五里,路旁有岔道,勒马从西面向天台山进发,天色逐渐转晴。又走了十里路,抵达松门岭下。山高路滑,只好舍弃骑马,步行前进。从奉化来的道路,虽然经过数重山岭,都是顺着山麓;到这里后,无论迂回、曲折或临水登高,都在大山脊上面。雨后新晴,秀美的山色中叮咚的流泉声随处可闻,反复地变化出新的景观,绿树丛中怒放的红杜鹃花相互辉映,令人忘却了攀登跋涉的辛苦。又前行十五里路,在筋竹庵里休息、用饭。山顶上到处都种有麦子。从筋竹岭向南走,就是通往国清寺的大路。恰好有国清寺僧人云峰同桌吃饭。他说:从这条路到石梁,山险岭峻,路途漫长,不方便携带行李。不如轻装前往,而让担夫将重的行李先担去国清寺等待。我同意他的建议,让担夫挑着行李随云峰先去清国寺,我则与莲舟上人一起从石梁道上动身前行。走过五里路,翻越过筋竹岭。山岭近旁很多又老又矮的松树,变形的树干弯弯曲曲,树根松叶青绿秀丽,好像城里人家盆景中栽种的奇异清秀的松树桩。又走三十多里,才抵达弥陀庵。
    [甲]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米芾与苏轼对饮挥毫
    [清]余怀
    元祐①末,米芾知雍丘县,子瞻自扬州召还京,米乃具饭。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妙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②于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座。每酒一行③,即展纸共作字。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更相易携去。
    (节选自《东山谈苑》)
    [丙]游沙湖④
    [宋]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元祐:宋哲宗年号。②馔(zhuàn):饮食。③一行:一回。④《游沙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写的一篇随笔小品。
    (文言释义)
    33.根据文意,写出加点词的意义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更相易携去
    (4)是日剧饮而归
    (句子翻译)
    34.用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比较品味)
    35.苏轼与张怀民“欣然”赏月漫步,与米芾“大笑”对饮挥毫,与庞安常“作歌”游清泉寺,你能发现这三位朋友与苏轼各有什么共同点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36.“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答案】
    33.(1)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3)离开(4)这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念,本义,考虑,想到。相与,本义,共同,一起。去,一词多义,离开。是,代词,这。
    34.(1)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苻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用纸写字,写不了几个字,(他)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庭下,院子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纵横交错。盖,大概是。(2)以,用。画,写。书,写。辄,就。了,懂得,明了。
    35.与张怀民身份相同,均为贬谪之人:与米蒂志趣爱好相同,均为书法大家;与 潘安常均为异人:随性洒脱,豁达不羁,聪颖绝人。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评价。梳理语段内容,抓住人物描写的句子来分析。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并结合写作背景可知,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二人都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在这样一个月光至美,竹影至丽的晚上,别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也是人生的快事!表现出张怀民和苏轼一样,都具有宠辱不惊,进退自如的人格魅力。乙文中“米乃具饭”“子瞻见之,大笑就座”用语不多,但表现出米芾和苏轼二人深笃的友情,相投的志趣,“酒一行,即展纸共作字”表现了二人豪放的性格。丙文“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皆一时异人也”“是日剧饮而归”表现了性格特异的庞安常和苏轼同游景色秀丽的清泉寺,“剧饮而归”表现了二人洒脱不羁的性格特点。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能看出,张怀民的旷达乐观,米芾的热情豪迈,庞安常的洒脱不羁;从和这些友人相处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出苏轼的乐观旷达、豪放不羁和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
    36.兰芽溪水,沙路无泥,潇潇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 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流水尚能西”给作者以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分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句子赏析。“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变少年,门前流水还能向西流,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慨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黄鸡”的典故出自白居易的《醉歌》,用以喻指时光流逝,更催人老。此处化用白居易的诗句,作者反其意而用之,一江春向东流,但“门前流水尚能西”,所以不要哀叹年华易逝,不能消极悲观,即使垂垂暮老,也要热爱生活,旷达乐观,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焕发出青春的光彩,表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点睛】
    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乙:元祐末年,米芾到雍丘县作县令,子瞻从扬州回京城,米芾准备好饭菜。子瞻来到以后,就把长案成对摆放,分别用精笔、好墨、好纸三百列在桌子上面,而将食物摆在旁边。子瞻看见这种景象,大笑就座。每喝一回酒,就展纸一起写一幅字。二小吏磨墨,几乎供不上。傍晚,酒筵结束,纸也写尽,互相交换带着离去。
    丙: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当天,(我们)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选自《论语》)
    (乙)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②疑,正为此耳。既已纳③其自托,宁④可以⑤急相弃邪⑥?”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乘船》)
    (注释)①辄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②所以:......的原因③纳:接纳④宁:难道⑤以:因为⑥邪:同“耶”,句末语气词,吗.
    3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 (2)听其言而观其行(_________)
    (3)有一人欲依附(_________)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_________)
    38.翻译下面语句。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39.乙文结尾“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请说说谁优谁劣,并结合甲文乙文进行分析。

    【答案】
    37. 反省 他,他的 想要 凭借,根据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
    (2)大意: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其:他,他的。
    (3)大意:(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欲:想要。
    (4)大意:世人凭借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以:凭借,根据。
    38.后来乱军追赶到,王朗想要舍弃中途带上来的人。
    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重难点词语有:至,到;欲,想要;舍,舍弃、抛弃。
    39.华歆优王朗劣。理由是:孔子说看一个人不只是要听他说的话,还要看他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华歆讲信用而且考虑问题很周到,当初“难之”的原因就是考虑到接纳“欲依附”者后的问题,毕竟,他们自己也是避难者。而王朗表面上是见义勇为,救助他人,实际上,他却胆小怕事,一见事态危急就想把逃难者丢下,并没有做到言行一致。
    【分析】
    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甲】文孔子说的“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可知,要想全面地了解一个人,不能只听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要做到言行一致。根据【乙】文“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来看,王朗先想见义勇为,救助他人。而一遇到事态危急,就想把逃难者丢下,并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根据乙文“歆辄难之”“‘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来看,华歆讲信用而且考虑问题很周到,当初“难之”的原因就是考虑到接纳“欲依附”者后的问题,毕竟,他们自己也是避难者。因此,华歆优王朗劣。
    【点睛】
    【甲】文译文: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以前我对人的态度是,只要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的态度是,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
    【乙】文译文: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⑴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出自《世说新语》)
    (乙)汉之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①。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数百人。宫过息庐②下,⑵乐③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数年未去,为诸生拾薪,执苦勤学不倦。
    (出自《后汉书》)
    (注释):①豕:猪。②庐:房屋,学舍。③乐:羡慕。
    4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⑴期日中(________________) ⑵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
    ⑶少孤(__________________) ⑷数年未去(______________)
    4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⑴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⑵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
    42.(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表达了他怎样的态度?
    43.(乙)文叙写了承宫的一段经历,其中最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的是什么?

    【答案】
    40. ①约定 ②丢下他 ③小时候就成了孤儿 ④没有离开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期,古今异义词,约定。相委,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少孤,少,小时候;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未去,未,没有;去,古今异义词,离开。
    41.⑴ 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⑵ 羡慕那些学生在学习,所以就靠近学舍听他讲经书,于是他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意对即可)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⑴舍,舍弃,抛弃;去,离开;乃,才;至,到。⑵乐,以……为乐,羡慕;就,靠近;遂,于是。
    42.表达了他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坚持原则的态度。(意对即可)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人物精神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本文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颖仁慧、知书达理,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面对对方的没有诚信和失礼,元方表示很不满,他也会为了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坚持原则。在他心目中,“信”和“礼”很重要,元方的回答及最后的动作“入门不顾”,表现了他坚决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坚守原则的态度,表现出其鲜明个性与独立人格。
    43.为了能学习,甘愿吃很多苦。(意对即可)
    【分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中叙述承宫的学习经历,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文中“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数年未去,为诸生拾薪,执苦勤学不倦”,意思是:承宫从他的学舍前经过,羡慕那些学生在学习,所以就靠近学舍听他讲经书,于是他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承宫多年没有离开,为许多学生拾柴干苦活,勤奋学习而不厌倦。可见承宫为了能够学习,吃了很多苦,羡慕其他学生学习,靠近老师的学舍听学。在进入老师门下学习后,能坚持多年不离开,经常为学生们拾柴干苦活,学习很勤奋。围绕“能吃苦”“勤奋”来谈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出自《世说新语》)
    汉朝承宫,(他)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他)这年八岁,(他)替别人放猪。乡里有一个叫徐子盛的人, (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春秋经》。承宫从他学舍前经过,(他)羡慕他们在学习,所以就靠近学舍听老师讲经书,(老师)于是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承宫为许多学生拾柴干苦活许多年,勤奋学习(而)不厌倦。
    (出自《后汉书》)

    相关试卷

    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卷:专题49 文言文题材分类:读书学习 (含原卷及解析卷):

    这是一份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卷:专题49 文言文题材分类:读书学习 (含原卷及解析卷),文件包含专题49文言文题材分类读书学习原卷中考语文复习docx、专题49文言文题材分类读书学习解析卷中考语文复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卷:专题48 文言文题材分类:寓言神话 (含原卷及解析卷):

    这是一份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卷:专题48 文言文题材分类:寓言神话 (含原卷及解析卷),文件包含专题48文言文题材分类寓言神话原卷中考语文复习docx、专题48文言文题材分类寓言神话解析卷中考语文复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卷:专题46 文言文题材分类:山水游记 (含原卷及解析卷):

    这是一份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卷:专题46 文言文题材分类:山水游记 (含原卷及解析卷),文件包含专题46文言文题材分类山水游记原卷中考语文复习docx、专题46文言文题材分类山水游记解析卷中考语文复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