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精品课后练习题
展开A.又何间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B.民弗从也(fú) 小信未孚(fú)
C.齐师败绩(jī) 下视其辙(zhé)D.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í)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必以信
B.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C.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
D.可以一战/何以战
4.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
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
5.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
6.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B.故克之 公将鼓之
C.登轼而望之 再而衰D.何以战 可以一战
7.课文第2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表现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①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甲词写于________朝(朝代),乙文则选自春秋时期的史书《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0.下列对甲乙诗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词的太守出猎答谢全城和乙文的“取信于民”思想都体现了对民心的重视。
B.甲词中作者自比“孙郎”、“魏尚”,乙文中第一段以“我”指代曹刿。
C.甲诗和乙文都表达了主人公关心国家,积极请战抗击侵略者的豪情壮志。
D.甲诗和乙文都对主人公形象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人物特点跃然纸上。
11.乙文最后一段①处所缺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论”体现了曹刿在战争中善于_______________,这也是这场战争中鲁国胜利的一个原因。
1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间——jiàn;
C.绩——jì;
D.靡——mǐ;
故选B。
2.B
【分析】
【详解】
B.句意: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故正确的停顿应为“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故选B。
3.D
【详解】
A.两个“信”分别为“信用”“实情”;
B.两个“伐”分别为“攻打”“砍”;
C.两个“间”分别为“参与”“间或、偶然”;
D.两个“战”都是“打仗”;
故选D。
4.D
【详解】
例句中的“其”是代词,前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
D项中的“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故选D。
5.B
【详解】
“小大之狱”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句中“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B项意思相同;
ACD三项,都是作代词;
故选B。
6.D
【详解】
A项,代指曹刿/代指曹刿不鼓、下视登望等这些动作;
B项,代指齐军/音节助词,无实意;
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D项,介词,都是“凭借”的意思;
故选D。
7.D
【分析】
课文第2段写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然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选D。
8. 宋 左传
9.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去打一仗了。
10.B
11. 一鼓作气 抓住有利战机
【分析】
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历史学家。
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之:的。属:类。可:可以。以:凭借”的翻译要正确。
10.本题考查内容分析。B.乙文中第一段以“我”指代鲁国,而不是“曹刿”,故选B。
11.本题考查内容识记与分析。
第一空:①处所缺的内容是一鼓作气。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
第二空:“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以看出,曹刿在战争中抓住了两个时机:进攻时机和追赶时机,因此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点睛】
译文:
甲: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乙: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详解】
略
13.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详解】
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11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11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默写,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释加点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精品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精品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下列句子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